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主要有哪些内容?

口才训练 2022-06-17 17:53 编辑:武克 74阅读

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成果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其基本观点是:职工是社会

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管理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士气。

继梅奥之后,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1)有关人的需要、

动机和激励的问题;(2)同企业有关的所谓“人性”问题。(3)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4)企业中领导方式的问题。

如何看待罗纳德.B.阿德勒拉塞尔.F.普罗科特的《沟通的艺术》这本书?

每个人都要担负那么多的角色,每一天都要为很多事负责;每一件事看起来都很重要,以至于你想停下来,喘口气、歇下来的时间都没有!我好像骑在匹烈马上,缰绳是在我的手上,但我根本决定不了自己的方向,我只是被生活拽着往前走.

无独有偶,一个杭州小伙骑单车逆行被警察拦下,他的情绪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变化,接电话之前还很平静,挂完电话的那一瞬间突然崩溃落泪,情绪激动。警察贴心地安慰他。他蹲在地上,紧紧地抓住自己的头发,喊着:“我疯了,我压力好大!对不起,我其实真的不想这样,我真的好烦,我只想哭一下。”

这几句话,道出了多少人的辛酸,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现在的社会,压力宛如一股洪流,排山倒海般向我们袭来。表面上云淡风轻,波澜不惊,内心却波涛汹涌。一句话,一件琐事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而使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心理学家用情绪智商一词来描述我们理解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以及对他人的感觉保持敏感的能力。研究表明,情绪智商不仅与个人自尊、生活满意度以及自我接纳有积极的关系,还对冲突管理和人际关系有积极的影响。——《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

我们的情绪表达受性格、文化、性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个人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也不相同,良好的情绪管理会提升我们人际关系的品质,但是诸多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会让我们产生很多的不良情绪,如害怕、愤怒、沮丧等,我们把它们统称为”负面情绪”。

一方面,负面情绪的不仅会感染他人,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还可能给身边人带来危险,如“路怒症”等......

另一方面,它的强大威力还会“反噬”你自己。如果某个人过分沉溺于消极的思想中反过来又会强化自己的负面情绪,就会形成思维反刍。就像有的人习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讨论负面情绪本身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清楚负面情绪带来的潜在影响,从而积极应对。

一、在应对负面情绪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1.除了遗传基因的作用,负面情绪的产生和大脑的杏仁核息息相关。如果有人站得靠你太近,或者有人插队,杏仁核就像哨兵一样扫描监视不良信息,它会迅速发出警报,从而引发你一连串的生理反应:如不自在、生气,愤怒等......

2.情绪记忆。我们经常会发现,只要某个事件与过去困扰你的经历有一点点相似之处,即使是芝麻一样大的事也会引发你的负面情绪。

例如:有人在转入到新的学校时受到了嘲笑,从此,只要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他就会感觉不自在。

3.自我内言和个人想法。我们个人的心理想法会对我们的感觉和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

假如一个人听到“我爱你”这三个字,如果他认为这是一句饱含深情的告白,心里会感到高兴;如果他理解为“她这样说是为了控制我”,内心就会感到生气或愤怒。

4.非理性思考。完美主义、喋喋不休的抱怨、杞人忧天、过分以自己为中心,夸大事实都会使你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中。

二、如何应对负面情绪

1、悦纳自己,加强自我印象管理。

费尔巴哈说过:“你的第一责任是使你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了,你也就能使别人幸福。”

使自己幸福的要诀,不光要爱自己关注自己的健康,还要加强自己印象管理。

《沟通的艺术》中指出,自我的展现分为公开的和隐私的,每一个人都致力于建构多重身份的印象:“有礼貌的青年”“贴心的女儿”“能干的员工”“机智有趣的朋友”呢?你更愿意接受哪一个?

2、处理好工作和生活的优先级。

你和工作之间不是一种单恋,你痴迷地爱上它,夜不能寐;你也不是工作的奴隶,所有时间都被它所掌控。你和工作之间应该是一种合同工作、契约工作,你善待工作,工作也善待你。

就像鼹鼠的土豆老师说过的: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全部,人不可一辈子顺势,做好规划,顺势加速,逆势充电,专注提升自己的能力,本事在自己身上,谁都抢不走。

3、辨认你的情绪,不要试图压抑,承认它的存在并合理释放。

在负面情绪来临的时候,能够清醒地感知自己现在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提高你感知情绪的敏感度。这时,需要你放慢节奏,深呼吸或者数数字,等自己冷静下来再和别人沟通。

你可以试着买一个笔记本,把困扰自己的事情记录下来,等事情冷却之后,再重新思考这件事情,你的思考可能更客观。

4、积极的自我暗示。

回顾自己的一天,记录下美好的、开心的、顺利的、值得感激的事情,将思考的焦点放到积极的一面。如此一来,就能维持一个良好的情绪平衡。写着写着就会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明朗起来。

区分自己能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情绪,能改变的就改变,不能改变的用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我并没有损失什么,只是增加了经验而已。”“没什么大不了!”

5、共情倾听,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换位思考。当你觉得负面情绪向你袭来,肯定是从自身的立场看待问题了。一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你所看到的情况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你就可以理解对方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情有可原了。如此一来,你在自己的言行举止方面就会顾忌对方的立场,从而对方身上那些困扰你的负面情绪也会少起来。

6.减轻压力。早上做一些常规的有氧运动,吃健康的绿色食品,上班前喝一杯菊花茶;下班后和好友聊聊天,给爱人一个拥抱,睡觉之前泡一个热水澡;闲暇时,也可以放任自己和家人或好朋友倾诉。

坚持不断改善自己的行为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以此来减轻自己的负面情绪,可以使我们的人际交往和沟通更加顺畅。

一本沟通领域的泰斗级著作,“吓”得我瑟瑟发抖这本《沟通的艺术》有三个标签:已经第15版、500多页的厚厚一本、货真价实的大部头。常言说读书要读经典书、大部头很难啃。这话就是冲着《沟通的艺术》这本书说的。

但,以豆瓣评分为例,你会发现这本书的不同版本始终在8.5分的高分序列里,最高的更是达到了9.5分。有的学校还会专门把它动作一门教材推荐给学生阅读。这么经典、这么盛名的一本书,到底蕴含着怎样的知识宝藏呢?或许,我们应该用咒语来打开它:阿里巴巴~芝麻,开门~

第一,“真正”认识自我哲学上有三个经典的神之一问:我是谁、我叫什么、我来自哪里。而第一问就是“我是谁”,这就说明,弄清楚我们自己是谁,是人在世立足的第一步,也是与人交流的第一步。但很可惜,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很了解自己,这世上没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但恰恰因为这份“过度自信”,导致很多人都没有真正的审视过自己的内心,更没有研究过自己。好比战场上的格斗一样,其实,很多时候,你的对手比你还了解你自己,因为他研究过你。而这也说明,只有打破自我,塑造一个“内外一致”的自我,才是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前提。作者在书里提到了认知自我、重塑自我的几个建议,比如有契合实际的愿望和想法、有改变的技巧和能力等等。打铁还需自身硬,想有效沟通还得先对自己有深刻的认知。

第二,“努力”构建知觉有一本,名字叫《做出好决定》,是管理学大师罗宾斯写的,里面讲到了很多妨碍人们做出好的决定的“偏误”或“偏差”。比如,选择性知觉偏差、证实偏差、框定偏差、易得性偏差、代表性偏误、熟悉度偏误、自利性偏差、适应性偏差、后视偏差等等。

本质就是说人们以为自己会这样,但实际上做的事确实那样,最终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这就说明,我们需要有良好的知觉,一是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二是要知道外在事情的本质,提升自己的知觉能力。

比如,在桌子上放着半杯水,有的人一直以为自己是乐观型的,平时大大咧咧,但却说来一句“只有半杯了啊”,这说明他内心是悲观型的。而有的人呢可能说实际上乐观型的,而他自己认为是悲观型的。作者阿德勒认识我们需要学会构建知觉,做出正确的决定,而方法就是简单的四步。先学会选择(信息、物品等),然后有效组织(协调、分配),再是进行诠释,使其具有特定的意义,最后是协商,与其他人的协商。通过这四步,来构建有效的沟通方式。

第三,“务必”学会倾听我相信不管是谁,都非常讨厌不停地絮絮叨叨、说个不停的人,可能是你的老公老婆、也包括父亲母亲,至于身边的朋友同事那就更多了。这说明人都喜欢表达自己,尤其是说自己擅长的东西,而不喜欢“一直听”别人说。心理学的“证实效应”表示人都喜欢听自己希望听到的东西,而不喜欢听自己不希望听到的东西。比如为什么会有马屁精的存在,有时候或许不是马屁精想说这些话,而是被拍马屁精的那个人他希望听到这些话。这就给我们提了个醒,如果不想犯错,应该尽量少说,并多多批判式的倾听。阿德勒认为,倾听是沟通中非常重要的过程,是别人向你传递信息的过程。包括听到、专注、理解、回应和回忆这五个点。做到这5点,才是真正有效的倾听,并明白对方真正的意图,懂得他要传达什么,这样你才会做出有效的回应,而对方又认真倾听,一来二往,这次沟通才是高效的。

当然,艾德勒在这本书里还提到了非常多与沟通相关的知识,比如沟通的原则、本质、情绪等等,单就书籍而言,肯定比普通书籍要难读难懂一些,但其所带来的知识和收获感却要大大增加。

但,沟通,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问,需要我们结合书中知识加以实践,方能获得真知。我是千城,就是那个要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的男人。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想法。公众号:千城撩书。一起打开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