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及其思维框架来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传统。在文章的段落结构方面,这种思维框架体现在直线的运作之中。譬如在议论文的段落中,点题的句子往往作为先导,然后以论据相辅,这种演绎思维法与它的对立面归纳思维法被认为是英文议论文的最基本模式。然而,凯普伦指出其它语言在议论文的宏观结构方面有所不同。与英文相比,中文的段落发展则呈螺旋型,即作者喜欢先间接地讨论主题,然后再渐渐地接近主题。在研究中,凯普伦发现中国学生往往在英文作文中也使用螺旋型段落结构,在他看来,这种游离主题的手段是不必要的,同时也偏离了英文作文的规范。因而,他认为逻辑与修辞是相辅相成因文化而异的,所以学生的母语修辞手段会影响他们的英语写作,而且是造成外语写作困难的最根本原因。
更详细的说明你可以到这个地方看一看
在智联招聘网近日举办的“人才与企业面对面”论坛上,英中贸易协会首席代表MICHAEL谈到了中国员工在外企求发展的沟通问题。他特别提到了外语思维能力,“我们的中英文思维时间可能是一半一半,甚至一多半都在跟英国人打交道,因为我的客户主要是英国人。
为什么在学校学的英文跟实际英文有差别呢,真正的英国人,他会用他的习惯用语去说明问题,如果你不能把他的第一手资料了解清楚的话,你很难领会他的意思,很难做工作,所以我觉得这是挺重要的一个能力。”
避免中西方差异引发的鸿沟
现任美资企业主管北美及亚太地区的副总裁EREC说:“从多年的外企工作经验中,我深深感觉到在中式文化熏陶下的外企人员,常常会不自然地步入一些非常典型的误区。
而且,往往是当事人本身并不察觉,以至最终影响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的是因为英文不过关,不能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还有的是因为不了解西方的交流方式,造成了很多沟通上的误会或是闹了很多笑话。”
也许有人会问:“我口语已经非常流利,与外国人进行自由对话不是问题,但是为什么我还是不能有效沟通呢?”EREC认为,这是因为你在了解外国人思维方式方面可能还有些欠缺。
举个例子,我们中国人说话一般都比较含蓄,不是直来直去的。一个中国人如果想请另一个人帮忙,那么他很有可能会先问一句“你现在有空吗”,美国人是绝对不会这样的。再举个例子,美国人习惯在开大会的时候发表自己的高见,而中国人则更倾向于在一对一的小会上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东方人以和为贵,更喜欢做一个被动的倾听者,更擅长记忆而缺少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西方文化则崇尚个性张扬和独立思维,如果你有不同于其他人的意见,积极地把它说出来,只要做到对事不对人,相信你的老板会欣赏你的直率并且会认为你比那些默默无闻的人更有价值。
。
从最简单的句子开始 被单词试着用英语解释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