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几本最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最好是大师写的,例如歌德拜伦这一类人)。
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
阿多诺《艺术与社会》
阿诺.理德《艺术作品》
阿莱霍.卡彭铁尔《小说是一种需要》
爱伦堡《谈作家的工作》
艾略特《诗的社会功能》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
艾兹拉.庞德《回顾》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智慧的痛苦》《关于批评的讲话》
布洛克《现代艺术哲学》
布罗凯特《世界戏剧艺术欣赏DD世界戏剧史》
布封《论风格》
白居易《与元九书》
曹丕《典论.论文》
丹纳《艺术哲学》
达米安.格兰特《现实主义》
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佛斯特《小说面面观》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
范晰文《对床夜话》
高晓声《生活.思考.创作》
高尔基《谈谈我怎样学习写作》《论文学》
冈察洛夫《迟到总比不做好》
歌德《文学风格论》
黑格尔《美学》《小逻辑》
贺拉斯《诗艺》
赫士列特《泛论诗歌》
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
豪泽尔《艺术社会学》
韩愈《答崔立之书》
金圣叹《贯华堂批第六才子书》
蒋孔阳《形象与典型》
加缪《西绪福斯神话》
吉比恩.比尔《传奇》
康德《实用人类学》《判断力批判》
卡西尔《人论》
卡冈《作为系统的艺术文化》《美学与系统方法》
列夫.托尔斯泰《论创作》《论艺术》
罗大经《鹤林玉露》
刘熙载《艺概》
刘勰《文心雕龙》
卢梭《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
吕本中《夏均义集序》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小品文的危机》《文艺的大众化》
鲁利亚《语言与思维》
陆机《文赋》
梁启超《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马.肖勒《技巧的探讨》
马.埃斯林《荒诞派之荒诞性》
莫伽登《文学的艺术作品》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
米.赫拉普钦科《作家的创作个性和文学的发展》
茅盾《欣赏与创作》
庞德《回顾》
普希金《论批评》
普列汉诺夫《论一元历史观的发展》
钱钟书《谈艺录》《管锥编》
乔纳森.卡勒《结构主义诗学》
乔治.普林斯顿《海明威访问记》
秦兆阳《学习与思考》
让.保尔《美学入门》
S.阿瑞提《创造的秘密》
苏珊.朗格《艺术问题》《情感与形式》
苏契科夫《关于现实主义的争论》
司空图《与极浦书》《与李生论诗书》
斯特恩《文学与意识形态》
桑塔耶纳《美感》
汤用彤《言意之辨》
谭献《复堂词话》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韦勒克《文学研究中现实主义的概念》
闻一多《冬夜评论》《神话与诗》
王夫之《姜斋诗话》
王国维《人间词话》
王蒙《漫话小说创作》
王估良《英国散文的流变》
伍尔夫《论现代小说》《论小说与小说家》
瓦莱里《诗与抽象思维》《纯诗》
吴岳添《超现实主义简论》
亚里士多德《诗学》《心灵论》
雪莱《诗辨》
休姆《语言及风格笔记》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叶燮《原诗》
叶维廉《语言与真实世界》
伊丽莎白.鲍温《小说的技巧》
伊瑟尔《文本的召唤结构》《隐在的读者》
尤斯《自立标准的艺术品》
姚斯《走向接受美学》
雨果《论文学》
严羽《沧浪诗话》
朱光潜《诗论》
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指诞生》《美学散步》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
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这个网址有很多:
1・《人间喜剧》 法 巴尔扎克
2・《美学》 德 黑格尔
3・《论艺术》 俄 列夫・托尔斯泰
4・《论批评》 俄 普希金
5・《论文学》 前苏联 高尔基
6・《神话与诗》 中国 闻一多
歌德和拜伦同为伟大的批判和浪漫主义诗人,都是神秘莫测的那类大神,并没有留下像样的文学理论著作。以上为个人钟爱的几本,希望能帮到您。
王国维《人间词话》
教师的语言艺术要求
一.声音的控制艺术
课堂教学的语言,对于音量、音质、节奏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巧妙的对声音加以控制,对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发音的技巧
呼吸是发声的基础,“气息通过喉部声带的震动形成声音,再经过口腔和鼻腔协调合作产生“共鸣”,最后通过舌、齿、唇的协调动作发出各种音调,形成我们丰富多彩的声音。吸气是发声的准备,讲课时要求教师吸气多一些,吸得深一些。戏曲演员讲究“气人丹田”,就是在感觉上把气吸到小腹部,发声时总是感到小腹在用力。教师讲课虽不用这样的严格的要求,但尽量把气吸得深,声带才不易疲劳,如果讲课时感到胸部劳累,那就表明气吸得浅了,久而久之会损害自身的身心健康。
咬字不准,吐字不清,语言含糊,这也是教师讲课时常见的毛病。最有效的办法是经常进行朗读练习,选取精彩的文章段落,放慢速度逐字逐句朗读,有意识地注意字音的完整。最好能象曲艺演员那样,选两、三段绕口令,锻炼唇、齿、舌的协调活动功能,持之以恒便能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
2.节奏的控制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语言的速度以每分钟90-120个字为宜。节奏过快,发送信息的频率太高,使学生的大脑对听取的信息处理不及,影响教学效果。反之,教学语言节奏过慢,不仅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会导致学生精神涣散,降低学生听课的兴趣与效果。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学语言的节奏应与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要求等各种因素相适应。学生年龄越小,年级越低,越要相应地放慢讲话的速度,增加停顿;当教师要通过描绘一件生动具体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教师的讲述可以快一些,这样能较顺利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教师要通过摆出了几件事实,启发学生经过思考得出一个科学结论时,教师的语言要放慢,给学生以充分的推理判断和思考的时;当教师在归纳叙述科学概念、科学结论时,要逐字逐句清晰准确,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基本概念和科学原理。
3.声调的掌握
提高音量、降低音量、沉默等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一般地讲,教学中讲到关键点时,或需要强调突出某个问题时,可以提高声调,放慢速度;在讲一般性陈述和过渡性的内容时,可用中低声调交替讲解加快语速;当发现学生出现疲态时,应及时更变语音语调,以引起注意,重新兴奋起来。短暂的沉默是教师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引起学生注意教学内容,激发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比如,当教室内比较喧闹时,教师利用短暂的沉默,往往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再比如,讲完一课的重点后停一下―然后再轻声地重复一遍。或向全班同学公开提出问题后,适当地有意地停顿,而暂不要求谁来回答。都能有效的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教学质量。
二.讲课的语词艺术
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中国古代的教学论著《学记》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于讲课的教师,讲起来娓娓动听,引人人胜。
1.词准意切,通俗易懂
词准意切,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词语必须准确明了,不能含糊其词。既应有书面语言的严密精确,又应有口头语言的通俗易懂,顺口悦耳,便于说、听和记笔记,这是对课堂教学语言的要求。我们教学的任务是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材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听懂、学会、练熟。其前提条件是教师使学生听懂。如果教师的语言吞吞吐吐、词不达意,使学生听起来糊里糊涂,莫明其妙,这就无法实现教学目的。有些书面语,学生不易理解,这是极为正常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教师还必须把比较难懂的书面语言变成比较通俗的口头语言,使学生容易理解。这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词准意切,又要通俗易懂,具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
2.亲切热情,文明礼貌
亲切热情,就是在教学中语言要有亲切感,充满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多鼓励,以宽为主,以严为辅;不能老拉着脸,板着面孔。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比如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这时一般都比较紧张,教师应用亲切柔和的语调告诉他:“不要慌,胆子大些,错了也没关系。”这样让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礼貌用语,不仅在社交中运用,在教学中更应加以运用。教师和学生说话要讲礼貌。象“请”、“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让学生既感到与老师之间平等,又感到老师谦虚可敬。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常引用一些名人诗句、格言成语来表达教师的意思,同学们感到老师词语丰富、生动、文雅,也就更敬重老师了。
3.生动形象,诙谐幽默
在教学中采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求知欲。从心理学上来讲,教师讲课时如使学生感到有趣,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听起课来精神集中,记忆深刻。教师的语言生动、风趣虽不可能象相声演员那样来吸引学生,但课堂上注意语言幽默风趣却是非常必要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可曾说:“教学语言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究教学语言艺术,这必然会增大教学的吸引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知识的奥秘,感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保护自身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