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是一种养分》阅读答案
1 、感动作者的往往是一些极小的事物。“感动”具有不能提前准备,也没有必要在事后对它做归纳、总结或者赏析的特点。(或:如果留心将要每一次感动的具体根由进行仔细的探究,那他就不可能拥有更多的感动了。)
2、世上一切美好事物都持久地拥有着令人感动的特质。作者深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
3、感动能净化人的心灵;感动能丰富人的内心;感动能让人享有智慧与激情;感动能使人保持良知与天性;感动能使人保持做人的尊严。
4.文章由“常常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感动 ,”到“为什么要感动”,最后提示主旨“感动是一种养分”。文章叙议结合,逐层深入,水到渠成。
求3篇600字左右的美文
乡村听雨
倘若刮过一阵风,雨点歪斜,溅在窗棂上,一串串叩响,如鸟啄树干,笃笃震耳,更像农家孵鸡,二十天后,小鸡啄壳,其声遥遥可听。甚至干脆像一位谦逊的访客,夜半敲门,不轻不重,每一声都是长长的穿透,轻微的震撼,直欲将你唤醒。
倘若久晴,地面早积了一层薄灰,稀稀落落的雨点,在雷声的催促里砸下来,要不了几粒,便能激起一片烟尘。而透过烟尘,你会看见地上被吻出一个个酒窝,不,一个个笑窝,是久干泥土发自心底的微笑凝固在脸颊,沧桑风尘,而又敛着惬意。待地面有了浅浅的积水,密密的雨点,再成群结队打下来,层层叠叠的雨花,像一朵朵单瓣的白梅,绽放着,凋谢着,循环往复,一种惊心动魄的壮观,久久摄住你的眼眸。
目光往前挪三尺五尺,恰好是一湾池塘,一滴两滴雨倾下来,池塘里的涟漪缓缓扩散,成巨大的年轮,似向你诠释着乡村池塘古老的岁月。雨稠时,整个池塘都是雨花,娇小,繁茂,灵动,纯净,平淡,壮阔。
跳过池塘,则是一垄豆地,一片稻田。雨毫不迟疑钻进去,叶片攒动,像无数孩子在嬉戏,淅淅簌簌,仿佛豆苗稻谷的微语,宣泄着压抑不住的快乐。静听一会,各种繁音复响,涨满你的心灵,一部原始的乡村打击乐,渐至高潮,渐向尾声。
柔曼。抒情。纯粹絮语的风格。不装腔,不蓄势。不拉音,不作调。不歇斯底里。俨然久违之后的推心置腹,或两个人的促膝长谈。
入夏后村边满塘青荷,早备好了绿锣翠鼓,等待长而细的雨棰,只那么几下,便敲出铿锵,敲出叮当。鱼跃动,燕低飞,蜻蜓狂舞,一如乡戏开场,或唱到压轴,多少憨态,多少妍嗤,挤满潜藏的记忆,不能尽述,只能抱紧遗憾。
上学路上,一柄纸伞迎风斗雨。雨由疏而密,由缓而急,将你推入几声清响,继而响声大作,将你覆盖,虽然你的走动,能不断挣脱,不断撕破,可铺天盖地的压抑,彻头彻尾的沉重,始终伴随在你的左右。
更想起身披一蓑,头顶一笠,手执一网,穿梭在雨的王国。桃花水载来春汛,电闪雷鸣催动雨潮,鱼潮,人潮。满野里雨声,流水声,鱼拨水声,人捕鱼喧闹声,奏响乡村喜悦的乐章。可惜只那么短短的几页,被我的少年翻过,便成为绝版。
最忆雨劈头盖脑时,场地上鹅鸭不躲不避,而是昂首挺胸,一副大将风度,绅士作派。而我当年一律视其为傻样,现在想来,该是多么大的误解。想到人类躲在屋中观雨,再看看鹅鸭以身试雨,突然忍俊不禁。隔与不隔之悟,涌上心头;酷毙,帅呆,两个现代语汇,也直挂眼帘,拂动幻象,拂动真彩。
最爱雨从云头滑落,经过屋面缓冲,铺垫,齐刷刷挂在檐下。亮亮的雨线,像抽动的蚕丝,裹屋成茧,裹我成蛹。天光乍晴时,我蹿出老屋,张臂如飞,怡然,释然。
雨如纺线,隆隆雷鸣是纺轮转动,细细雨音,是纺棰嗡嗡。
雨如珠帘,不用动手,便可从道道缝隙里,看雨中世界,氤氲,朦胧。
雨如帷幕,是落幕,也是启幕。你在帷幕之内,也在帷幕之外,或轰轰烈烈,或不动声色,演绎着你的人生大剧。
雨如瀑布,世上最庞大,也最纤小的瀑布。或轰鸣在耳,或潺潺入心,两种境界,两种风格。你是凝听者,观赏者,领悟者。沉静,躁动,心仪,赞许。
乡村观雨,玄想其间,沉醉其间。乡村听雨,一场视野的盛宴,心灵的大餐!
雾
或许是之前的经历太过繁复,或许是年少时的那些景致那些情趣深烙心头,也或许,是应了这么多年来的心境,一直以来,梦里,总有雾的影子。
秋事渐高,放眼出去,一派成熟的气象:大片的稻田里,早已绿装换金颜,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杆的腰,风起,充闻两耳的,是沙沙的稻穗清脆的声音,仿佛吟唱,又似挥舞。
晨起,开门,一股白烟随着门缝窜进屋来,伴着一个激灵的寒颤,姆妈说,又起雾了。说这话时,语气很平淡,没有惊异,没有欢喜,更没有厌恶,这个时节的天气,就是这般的无常,因此于大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平静。
可是对我们小孩子来说,仙境一般的晨雾,最好是越大越浓的那种,往往能带给我们雀跃的心情。因为,这雾,是我们顽皮捣蛋时用来隐蔽的天然、安全的屏障,也是梦想着入了仙界做仙童的我们最好的演练场景。
初秋和仲秋的雾,很少有浓郁的,通常是稀薄的一层,至多太阳一出来就会散开了去,可是雾里的风景,却美妙的很。远处的桑林、村庄、稻田,在雾里只剩下隐约的轮廓,只是凭着印象,依稀记得。近处的水井、池塘上,弥漫着一团团乳白色的仙气,从水面之上袅袅飘散而去,氤氲在绿色的村庄里,氤氲在金绿相间的田野间,远远望去,犹如王母娘娘的瑶池仙境,穿梭在其间不辞辛劳的村人,自然是仙界里的诸方神圣,在各自的营盘上,各司其职,也自得其乐。这些神圣的身边,通常也会蹦跳着一两个劣性的顽童,或是拿着桑枝斗剑,或是奔跑追打,一两句喝斥竟是止不住他们的撒野。也罢,且让他们随了这雾的仙境,先快活上一阵。
等太阳懒懒散散地起床后,有点耀眼的光芒穿透过薄雾的轻纱,映在人脸上,是盼望已久的喜笑颜开,仿佛久别后的重逢,温暖依旧,亲切依旧。
这种薄雾掩饰着的状态,是最美的,犹如两个人之间朦胧的感情,因为朦胧,隔了一层纱,总有一种让人欲揭不忍,终甘愿坐守这等美丽的激情――你于帘中抚琴,而我垂下撩帘的手,决定就这样静静地听完这一曲,即便曲终人散,依然会长长久久地回味这缕知音。
待田埂上的草色完全枯黄了以后,随深秋一起而来的雾,要比先前浓烈很多。经常与对面人闻其声而不见其面,隔着大雾对话,仿佛与另一个世界的人在通话,有些虚幻,有些遥远,而那话语,那笑声,却又分明的现实。一个人,走在乡野的田埂上,忽然有些孤寂寂的害怕,于是约了两三个玩伴,背着书包,一起上学。然而上学的路上,却也并非如此的老实,顽童的性情,终归喜欢来点调皮捣蛋才够味。于是,偷偷溜去路边的果园,因了大雾的遮掩,顺上一两个末季的果子,或者找找水沟里,有无螃蟹在洞口打盹,提上两个,用稻草扎好,等到中午回家,让姆妈蒸一下,美滋滋的呷上一顿。
这样的大雾,总要等到近午才能看到日头上来,而且,先也只是粉粉的,淡淡的圆圈,在雾的背后,总也跳不到前面。不过,因为它的出现,人们的视野,却在逐步的开阔,能依稀看到远一点的景了,再后来,也能模糊认出远一点的庄稼了!慢慢,红球的颜色开始浓艳起来,变到金红相杂,已经从雾的密帐背后钻到了帐中间,而它发出的光芒,也有那么一点刺眼的夺目了。一会儿,它竟跑到雾帐的前面来了!红球换妆成了金球,在似有似无的纱障里,努力散发着它的光和热。人们的话题,也由大雾,晌午饭,转向了更广阔的收割,和播种。
人生的某一种状态,大概和它极其相像――我在你的对面,你在我的旁边,而我们竟然彼此不曾相见,或者,彼此不能相拥。那么,继续浅吟清唱,陶醉其中,只是,最终,也没能将你看清。
雾里人生,水中望月,如梦如幻,闲情适意;雾中的生活,亦美,亦憾,且要持得一颗平和之心
叩问心灵
在乡野,恐怕没有谁比一只蝶更渴望春天吧。在微凉的风中醒来,在自己编织的梦中脉冲如潮,而后,悸动,羽化,飞翔。我喜欢她们在春天翩翩起舞的模样,从一株植物赶向另一株植物,血管里流动着单纯的血液,她们在寻觅爱情,在寻找明媚,在用绚烂或素雅的色彩驱赶着阴暗与泪水。苏醒的还有所有的牲畜与蚁虫,虽然,它们不能像蝶一样尽情抒发着自由的灵魂,脚步或细碎或沉重,眼神澄明或忧伤,但自由是它们藏在心底的灵魂啊,共同呼吸着泥土的芳醇,同舟共济着简单的晨与夕,在村庄的侧旁,一次次完成忠诚的使命。像驶入海洋的诺亚方舟,彼此维系,相互依存。
我已经爱上了我的村庄,虽然诸多的生命奥义,也许再过多少年,也不能在一片瓦,一块砖,一堵老墙上呈现,但循看村庄的脉络,我的呼吸已经遍布每一个角落。哪一株大树上有一个乌鸦的巢窠,哪一块田地里有田鼠一家的洞穴,哪一面土墙上,曾经粉刷过代表时代的虚无,都深深刻印在脑海。我不是孤独的,每一次小寐都会有一只熟悉的小虫走进梦里,单眼或复眼,彼此凝望,共同交流着与村庄的情感与瓜葛。拥有一颗自由的灵魂,哪怕脚下的土地多么贫瘠,也会盛开春草与秋虫多情的眼睛。
我静坐的这个黄昏啊,夕阳的幻影久久不肯离去,交织着,梦幻着,以无形的面孔遥看有形的村庄。或许那轮彤彤的红日知道,在博大的宇宙中,有一个小小的村庄,有一个茕茕孑立的身影,一直在等待每天的朝阳升起,用无穷的光和热赐予他们温暖和粮食。田野上,那些丰富的有机物,用自身的幻灭养育着村庄的人们,然后又一茬一茬地被播种,被希翼,走进村庄永恒的梦里。
叩问心灵,时光与土地经维着岁月,我是村庄最为细渺的那个分子,自由而从容,游离在物理的嬗变中。我要保存着那份简单与透明,就像西天变幻的霞彩,无论怎样的面容,都不肯轻易忽略卑小的村庄和细小的微尘;我也不会轻易哭泣,因为泪水不会换来富足与快乐,把脚深深根植在熟悉的乡村大地,沐浴着一轮又一轮节气所带来的启迪。那不是思想,在生存的诺大空间里,思想或哲理,都不能代替经验的累积,春华秋实,秋收冬藏,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拒绝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故土?
爱,一点点蔓延,我正在一点点走进感动的中央。如果说夕阳落下了帷幕正在把黑暗布满天空,我所仰望的星空啊,是有一颗属于自己,像一颗晶莹的心灵,闪烁呼吸在自由的天地,正深情凝视并一路祝福我着小小的村庄。
不再叩问,我是村庄里一个自由的灵魂。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