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醉酒会抒发什么情感?

口才训练 2023-09-02 17:05 编辑:admin 242阅读

一、古人醉酒会抒发什么情感?

1、 吟诗作对

在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古诗词中,关于饮酒、醉酒题材的可谓不胜枚举。譬如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常常以喝酒纵歌为乐,肆意酣畅后更是在美酒的洗礼下创作出很多优秀的诗赋。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不仅自己在醉酒后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比如有一个小故事,李白有一次到一个地方,喝了不少酒,醉得不轻,这个时候有人求他为自己写了一副对联,李白乘着酒兴大笔一挥写下了上联,刚一写完就收到众人的赞叹,但是刚写完上联,李白就因为醉酒昏睡过去了,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人又来找李白给自己再对个下联,结果李白不管怎么写都感觉不合适,后来也有很多人尝试对下联,也都差强人意,于是这个上联就成了一个千古绝对了,可见其醉后文思之泉涌。不仅如此,其名篇《将进酒》中还谈及“古来圣贤皆莫,惟有饮者留其名”,虽是吐槽从古至今圣贤们都落得个籍籍无名的下场,但也说明了那些狂饮者让人们更为牢记的社会现象。除此之外,白居易还有《醉后》:“酒后高歌且放狂,门前闲事莫思量。犹嫌小户长先醒,不得多时住醉乡。”等等。

2、 书法创作。唐代书法家张旭有“草圣”之称,他在作书前往往是狂饮大醉,然后才下笔,有时甚至不用笔,而“以头濡墨,一甩而就”,文字更是“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更令人惊奇的是,等他酒醒后再写,竟“不可复得”,张旭传世的草书作品,《草书心经》《肚痛帖》《千字文》和《古诗四帖》,大都是在他酒醉时著成。

3、 作画。秦汉间有安期生,曾“以醉墨洒石上,皆成桃花”。唐代吴道子,“每欲挥毫,必须酣饮”。元代画家钱选,“酒不醉,不能画”。明代画家吴伟好“剧饮”,人们欲得到他的画,需“载酒前往”。

可见醉酒对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作用。

二、古人对丁香寄予什么情感?

丁香花于四月盛开,非常容易凋谢,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丁香结则是更浓烈的愁思。

古往今来,咏丁香的诗句很多: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陆龟蒙“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贺铸的“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无不是将丁香的惆怅郁结在千千情结中,纠缠于密织的情网中,愁心永远守候的模样。

三、表示古人情感的词?

心系祖国,思念故乡,嫉恶如仇,忍辱负重,爱憎分明,体恤民情,爱民如子

1、有关表情达意的方法方面的: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寄情于境、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形散而神不散、欲抑先扬、先抑后扬、首尾呼应、细节中见真情、巧用修辞、虚实结合、由虚入实、对比鲜明、以小见大、巧用(妙用、化用、活用)典故(诗句)、虚构想象、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其他:言近旨远、沉郁中见豪放、形神兼备、境界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意境优美(平淡纯朴、深邃)、别具匠心、联想丰富、见解独到、平淡(朴素)之中见真情、清新隽永、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慰藉)、引起共鸣、情调旷达洒脱。因为某方面的原因心情不舒畅常用的术语有:沉郁、忧愁、怨恨、报国无门的愤慨之情、徘徊、惆怅、记分、壮志难酬、感伤、悲愤、痛心等等

四、“止戈为武”反映古人怎样的情感?

“止戈为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向往和平的美好感情。

止戈为武,制止战事称之为“武”。字面上是解释“武”字由止、戈两部分组成;另一方面也是说造字之初人们认为,能够制止战争的才算“武”,武力存在的意义是维护和平。“止戈为武”出自《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书中记载:潘党曰:“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楚庄王回答:“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潘党(楚国大夫)认为楚庄王战胜了敌国,应该让敌人的后代都知道,不要忘了楚国的威风。而楚庄王告诉潘党:“武”字是由“止”和“戈”两字合成的,真正的消灭暴乱,是永远停止动用武器,这才是真正的武功。

01.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尚武的推崇。

“ 兵者,国之大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国与国之间侵略常有、战事频发,经常性比武,所以古代君王推崇武力就不在话下。他们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大必须靠武力征服,必须靠武力保护和发展,所以一时间“尚武”蔚然成风。很多较为开化的君主为了国家的利益不受侵害,也大力发展武力,保护城池。

02.得民心者得天下。

楚庄王所处的时代,正值群雄割据,互相残杀的时代。各国百姓因为战事而颠沛流离,苦不堪言。一些国家为了割据一方,不惜牺牲一切代价,其结果民不聊生,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然而,历代以来还有一些比较开化开明的君主,认识到战争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他们也深刻知道“大兵过后必有灾年”的道理,所以以德治国,武力旨在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做法,深得百姓爱戴和期盼。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楚庄王便是其中之一。

03.“止戈为武”,和平开化。

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武力,一个国家发展也离不开武力。然而,武力并不是侵犯,更不是残害,而是保护。“止戈为武”在某种程度上是将战争平息,追求和平。但是当大国利益受到侵犯的时候,在和平解决无望的时候,肯定要以武力解决,这是毫无疑问的。和平年代,我们要时刻站在百姓的立场,考虑百姓福祉,一旦国家利益受到侵犯,正所谓草木皆兵,他们肯定也会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以武可以会友但切不可以武侵略。

一个国家的文明不是武力的体现,而是和平的代言。

五、古人怎么背诗?

我推崇古人的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式读背法。古人的这种读法是有道理的,摇头不是乱摇,晃脑也不是瞎晃,摇头晃脑的动作和频率是跟着诗的韵律节奏来的。曾经有个著名学者说过,他就是用这种方式读诗背诗,居然到了九十高龄,儿童时背的诗都能记起,他还在讲座上表演了当年是如何摇头晃脑背《滕王阁序》的。

六、古人咏南昌诗?

《念奴娇·南昌奇观》 年代: 宋 作者: 王义山 南昌奇观,最东湖、好景重重叠叠。

谁瞰湖光新佳阁,横挹翠峰嶻辥。十里芙蓉,海神捧出,一镜何明彻。鸢鱼飞跃,活机触处泼泼。容斋巨笔如椽,迎来一记,赢得芳名独。猛忆泛莲前日事,诗社杯盘频设。倚看斜阳,檐头燕子,如把兴亡说。谁迎谁送,一川无限风月。

七、古人投降的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何物谯周口似簧,几年汉帝手牵羊。纷纷蜀土祠诸葛,香火曾分北地王。

八、古人写溺水诗?

哀溺文序

柳宗元 〔唐代〕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九、前无古人全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如下: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十、曹植兄弟不和的诗?

《洛神赋》因为洛神赋中曹植以“夫既不合,何以异我”表明自己与夫人不和,这也是洛神赋的主题之一除了洛神赋外,曹植还写过《明月上高楼》、《七哀诗》等诗歌,但这些作品似乎没有涉及到曹植兄弟不和的话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