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到语言文字规范化?
我认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任务迫在眉捷。而最应重视的人群是孩子。为此,学校成了规范语言文字的主阵地。要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必须教育好学生。那么,这个担子又落到了教师身上,教师应该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榜样。
1.要读准字音
例如,有的教师常把“处理”的“处”念成第四声,应该读第三声;有的教师普通话不够标准,如“n”“l”不分,把“铝”读成“女”。这样读音就会影响教学效果。
2.掌握正确字形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注意汉字书写的规范,出现了好多错别字。
1.要提高认识
语文教师应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法》,认识语言文字规范化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意义,认识语言文字规范化对教育、教学,对培养下一代的重要意义。
2.要严格责己
教师首先要在教育教学方面为人师表。在朗读、讲话时注意做到发音准确,特别是注意口语和书面语的读音。如“差”,既可读“chà,也可读“chā”,只是声调不同,怎么区分?前者一般用于口语,而后者一般用于书面语。板书时要注意书写规范。例如“安装”不能错写成“按装”;“松弛”不能写成“松驰”。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语言始终在发展,总有学不完的知识,因此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3.要为人师表
教师不仅要通过教学教会学生使用规范字,还应该通过传授知识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书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美观规范的字体还能满足学生的欣赏欲望,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也能自觉养成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此,学校还要求教师坚持练习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的规范书写,开展“三笔一话”比赛,提高教师书写规范字、使用普通话的水平,为学生作出榜样。
总之,学校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主阵地,教师是关键。只要每一位教师以身作则,说标准普通话,应用规范字,并认真传授给每一位学生。那么,全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整体素质的提高便指日可待。
二、语言艺术教师职业能力认证有什么作用
是国家对个人能力的一种认证。
有职业能力认证相对可以更快的找到工作,特别是在如今这个“考证”的时代。
执业能力认证是一个人工作能力的证明,也是一个人业务水平的象征。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劳动者为适应职业劳动需要而运用特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与学历文凭不同,学历文凭主要反映学生学习的经历,是文化理论知识水平的证明。职业资格与职业劳动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了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该职业所达到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
三、汉语言文学文化传播方向可以考教资嘛
汉语言文学文化传播方向可以考教资。
符合以下基本条件的人员,可以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
教师资格条件依照教师法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执行,其中有教育教学能力应当包括符合国家规定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身体条件。
四、符合《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
(1) 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2) 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3) 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4) 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5) 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6) 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不具备本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国务院规定。
文化传播学的详细信息
文化传播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按照周晓明教授的定义为“研究人类文化传播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影视学等多个一级学科交叉的结果。
文化传播学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前后产生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文化传播的分支理论,是以传播作为研究文化的入口,洞察人类的文化行为,这些理论来源很多,有人类学的、社会学的、文化学的、文学的、新闻传播学的、艺术学的、历史学的,但文化传播学的任务不仅仅是洞察人的文化行为,还在于研究他们如何传播和分享这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