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高中校园非主流文化?

171 2024-04-18 19:41

一、如何看待高中校园非主流文化?

现代学生对流行时尚的音乐、表演等活动一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学校不应对学生的兴趣回避甚至阻碍,因遵循教育的本质规律,不一味迎合而是加以正确引导,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植入时尚元素,让每个人主动参与,通过支持孩子们的想法创意,达到育人的两大目的:健全的人格和丰富的文化涵养。

潮流文化的融入实际上也是要求老师上课不必拘泥于课本教材,还可自己别出心裁地就地取材,把课教活。教学坚持“保鲜”,就能一直吸引学生乐学。换言之,“保鲜”其实就是创新,这正是“生活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我看来,创新能让生活教育的思想赋予更多的时代内涵。生活教育的传承和发展,不能喊口号,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相结合,让学校的各个环节都成为生活教育的阵地、课堂。

辨证看待潮流文化

潮流文化当前还没有一种比较确切的定义。我个人平时比较关注网络文化和潮流文化,我认为“潮流文化”应该是指在一个时期,比较流行、社会影响比较大,且能引领社会风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内容健康向上的文化。

我们学校注重彰显学生个性,注重中西文化兼容,由此也带来了学校文化多元化、学生活动多样化的整体特点。学校也非常重视潮流文化、网络文化与课堂内外教育教学活动的结合,力求使学生校园学习生活与时代同步、与潮流同步,阳光积极、健康向上。

在今天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很多新兴事物在未得到甄别的情况下,就有可能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开来,而成为一种“潮流”,这需要我们慎重看待,并在教育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潮流”,重视潮流文化与校园学习生活的结合。

寓教于乐是教育主流

教育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无论是学生所学的内容还是所学的方式,都需要进行改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乐学才会学得好。我接受网络文化,因为要了解现在的学生靠近孩子,就必须要对潮流文化网络文化有一定了解。我也开微博、博客,也很鼓励老师们开。事实上,现在学校很多老师都有了微博,更直接与学生家长同事交流。学生和家长通过微博、QQ互动的很多。

校园里的潮流元素其实非常多,这些元素很能激起学生的参与度与热情。当然,潮流文化尤其是网络文化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合,信息化社会的今天,网络上的糟粕与精华并存,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把关,其次是教会学生要有抵抗力。如何把握这个度,就一定要依靠学校依靠老师来拿捏方向。从另一个层面讲,我们所选择的潮流文化并不是为流行而流行,是要寓教于乐,鼓励学生教师创新,这也是现代教育的主流。

总而言之,我认为流行文化与课堂的结合,就是寓教于乐,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就是好方法,教无定法。

让兴趣激发内动力

现代学生对音乐、表演等流行文化,一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学校不应对学生的兴趣采取回避甚至阻碍措施,同时应遵循教育的本质规律,不一味迎合而是加以正确引导。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每个人主动参与,这是是关键所在。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大背景下,学生喜欢上网,喜欢追赶时尚。如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根叔”的演讲,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的“化学之歌”都是有益的尝试。再将焦点放到我们重庆的学校,可以发现“潮”出来的实际上反映出了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和新路子。

总之,高考毕竟是人生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说绝大多数的非主流都要为它让路,尽量不要把时间花在那个上面。当然也不是说非主流就不学习,不上进了,只是会存在潜在的危险而已。如果喜欢的话,跟随时代潮流,也是一个青年人应该有的~

二、华中科技大学校长的感人事迹?

校长李培根则因为“根叔”走红

2009年,华科6800名毕业生同获学位,曾创下全国高校毕业典礼参加人数之最。2010年06月24日,光谷体育馆迎来7780名毕业生,再次创下历史之最,被称为最牛毕业典礼。

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16分钟的演讲《记忆》,被掌声打断30次,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

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院士被华科大学生习惯性地称为“根叔”。在副校长张晋的印象中,“根叔”的称谓最初可能出现在该校白云黄鹤论坛上。“听起来很亲切,是学生对校长的一种‘尊称’”。

李培根表示,“根叔”的称谓到底从何而来,他也没什么印象,但出现应该有好几年了。不论是学生在公开还是在私下场合这样相称,李培根都会欣然应答。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