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说轻薄之人不可重用,为何他会这么说呢?

232 2024-10-22 00:48

曾国藩说轻薄之人不可重用,为何他会这么说呢?

轻薄之人不可重用,这是曾国藩用人的重要法则之一。所谓的轻薄之人不是指工作能力有问题,也不是指没有道德操守,而主要的特点是表现欲太强。曾国藩讲究必须“深沉勇毅”才能担当大任,如果在关键时候用人不当,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局。

安徽肥西三河之战是湘军成军以来最惨的一次战役。湘军当时主要是湖南特别是湘乡的人,因为曾国藩招的子弟兵大多是湘乡的。这一次就损失了几千人,对曾国藩来说,湘乡到处都在“招魂”,因为死去的人太多了。

这次重创对曾国藩后来重新招募湘乡的人,是一次非常大的打击。他的弟弟曾国华死在这次战役中,胡林翼的爱将李续宾也死在这次战役中,而曾国华与李续宾是儿女亲家。

胡林翼认为,彭玉麟的问题在于性情能动不能静,缺乏作为一个大将应有的“智勇深沉”。胡林翼说,如果用一个字给彭玉麟下定语,就是一个“躁”字,躁就是浮躁。因此,在胡林翼看来,像彭玉麟这样的几个人聚集到一起,就会出现浮躁,就会误判咐哗形势,这是三河大战中导致前方决策出现重大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次曾国藩与赵烈文谈话时也说:“李鸿章血性固然有,但气性也太大了,这方面几乎和我的九弟不相上下。李瀚章也有脾气,杨载福脾气更大。彭玉麟外表看似狠,实际上他好说话,他遍受杨载福、李鸿章和我的弟弟九帅曾国荃这几个人的气。”

赵烈文说:“做事的人常常有脾气,不然也做不成事情。”曾国藩说:“你说得非常对,黄翼升虽然没有才能,但为将十分廉洁,他一同收复苏州,但没有任何所取,这样的节操实在令人敬佩早毁。”

曾国藩遇到的轻薄之人不少,典型的还有李鸿裔。李鸿裔是四川人,举人出身,早在京城的时候就与曾国藩交好。他原是胡林翼的幕僚,胡林翼去世之后,投奔曾国藩。这个人年少气盛,不拘小节,曾国藩很信任他,是他的心腹之一。像赵烈文、李鸿裔这些人,都和曾国藩年龄相差二十岁左右,但可以自由出入曾国藩的卧室。

曾国藩拥有一个庞大的幕府,出了很多贤人,其中有被称为“三圣七贤”的“十圣人”。这“三圣七贤”在曾国藩的幕府虽没有特别的事情做,但是曾国藩有养贤之风。有一次,其中一个人给曾国藩写了一首诗,叫做《不动心悦》,大意是这样的:“把我放在娥眉曼妙(美妙的女子之侧),我也不动好色之心;把我置于红蓝大顶(高官厚爵)之旁,我也不动贪欲之心。”

曾国藩看到这首诗,觉得很有意思,但是他不置可否。有一次出去做事,李鸿裔来到他的卧室,正好翻看这首诗,李鸿裔觉得可笑,就在下面提了一首四句诗:

妙曼娥眉侧,红蓝大顶旁,

尔心都不动,只想见中堂。

大意是说,不动好色之心,也不动加官晋爵之心,但你们为什么还一心要想见中堂大人?言外之意,还是有所求而来,还不是想求得高官厚禄或者其他事情吗?

曾国藩回来一看,说一定是李鸿裔所为。李鸿裔这个人少年倜傥,经常花天酒地。曾国藩马上将他找来对他说:你将来一定记住,为人最重要的是不能把人的脸皮撕掉。一个人的脸皮如果撕掉了,比杀身之恨都要强,一定会报复你。现在我身边的这些人,难免没有一两个欺世盗名之辈,这些我都心知肚明。他们之所以获得丰厚的资本,靠的是虚名,你一旦把他们揭穿了,他们何以做人?又有何脸面在我这里待下去?

但这个李鸿裔秉性不改,一直我陆简备行我素,所以受到了教训。他后来做到了江苏按察使,这样一个正三品的高官,李鸿裔只做了一年就回家了,寄居在苏州沧浪亭旁。此后的几十年一直赋闲,没有出来做官。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浮躁之人,在曾国藩看来,这种人就不能重用。

励志故事:曾国藩“笨拙”的思维方式

励志故事:曾国藩“笨拙”的思维方式

曾国藩并不是天才人物,他的智商不过中等。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很独特,那就是尚“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笨劲。读书的时候,父亲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曾国藩不懂什么“技巧”、什么“捷径”,只知道一条道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这种笨拙的学习方式在他身上培养起超乎常人的勤奋、吃苦、踏实精神。

“拙”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成功,不留遗弊。虽然曾国藩秀才考了九年,但一旦开窍之后。后边的.路就越来越顺。4年后中蔽蠢了进士,而其早早中了秀才的同学,后来却连举人没有出来一个。他总结自身经验说,自己得益于基础打得好,所以“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

既然天性钝拙,那么曾国藩就充分发挥自己钝拙的长处。他一生做事从来不绕弯子,不走捷径,总是按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做。他一生成功,正是得益于“笨拙”精神。

他创建宴乱湘军、选拔将领,专挑不善言辞的“乡气”之人,盖其敦实淳朴、少浮滑之气。他甚至讨厌那些“善说话”的人:“将领之浮滑者,一遇危险之际,其神情之飞动,足以摇惑军心;其言语之圆滑,足以混淆是非。”故湘军历不喜用善说话之将。他招募士兵,也专要“朴实少心窍”的山民。因此湘军的作风与八旗兵完全不同。彻底根绝了兵痞油滑之气。为“洪杨一役”奠定了基础。

曾国藩一生待人接物更是以诚为本,以拙为用。他一生要求自己“不说大话,不求虚名”,做事“情愿别人占我便宜,断不肯我占他人便宜”正是因为具有这种质朴的为人处事方式,曾国藩一生朋友极多。

当然,曾国藩最有意义的还是他的“笨拙”思维方式。这种“扎实彻底”思维方式,与几千年来中国式思维尚直觉,重体悟,晌并档却轻逻辑相悖,那些才子文人的思绪常如天马行空,不循规矩,任意跳跃,由此很容易跳过真理与谬误之间那一小小步的距离,因此,“扎实彻底”的思维方式值得我们效仿。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