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新转监狱的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33 2025-06-25 08:02

一、如何对新转监狱的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细化新入监罪犯个别谈话工作。矫治监区在新入监罪犯个别谈话全覆盖的基础上,根据年轻罪犯个人心理状况在短期内很难掌握的实际情况,联合监狱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兼职心理咨询师,因人而异地做好80后、90后罪犯的个别谈话工作,对于有心理问题或有心理问题倾向的罪犯及时确诊,并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进行咨询与矫治。

细化新入监罪犯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测试工作。针对80后、90后罪犯大多具有在思想上的愚昧性、改造上的敢为性、心理上的脆弱性、劳动上的消极性、考核上的功利性、生活上的享受性等行为特征和暴力型罪犯居多的案情特点,在通过个别谈话掌握犯群特点的基础上,监狱选派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讲授心理学与心理健康基础知识。通过课堂互动的形式,让罪犯充分认识到,迷茫、失落、怨天尤人等不良心理应及时消除,如何去自我调适监狱不良适应、情绪的调节与控制、自我意识的建立与完善等,让其明确改造方向,克服悲观恐惧心理,树立改造信心和勇气,迅速适应改造生活环境,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改造中去。矫治监区在对新入监人员进行全员心理量表测试、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的同时,对80后、90后罪犯的测试结果进行单独统计、分析、建档管理。通过测试和分析,更为具体的了解罪犯个性特质,为实施个别教育、分类教育,有针对性地矫正罪犯心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更好地发挥了心理矫治工作为罪犯改造服务、为监管安全服务的职能

二、如何快速有效的提高监狱人民警察新警工作能力

(一)勤走。勤于巡查,当班过程中,勤于对罪犯改造的“三大现场”进行巡查。勤于巡查能够了解到具体的狱情犯情,能及时发现或制止罪犯的违规违纪行为,将违规违纪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同时,勤于巡查还能够让罪犯感受到来自执勤警察的威慑力,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在警察视线范围内,在罪犯中树立起作为一个管理者的威信,更好地维护监狱的安全稳定。

(二)勤看。勤于观察,经常观察罪犯改造的表现情况,观察罪犯的一举一动。通过眼睛去观察了解罪犯的心理动态,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进行处理。其实大部分罪犯都渴望我们警察去关注他,哪怕就是一个眼神,他都会感觉到警察在管他,在乎他。通过一个眼神的交流,可以对罪犯的心理进行提前干预和疏导,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为后续的管理教育提供依据。

(三)勤记。勤于记录,时时注重对罪犯行为情况的记录,包括自己的工作随记以及对罪犯的询问笔录、讯问笔录。一方面便于我们了解和记忆罪犯的改造情况,方便管理,出现责任问题时,也为分析研究罪犯提供依据、获取证据,俗话说:“想到的是气体,说出来的是液体,写下来的是固体”,在监狱这样特殊的执法机关,“白纸黑字”的举证作用毋须赘言;另一方面也能在罪犯面前体现严肃、认真的执法态度,有较大的威慑作用,让罪犯慎言重行,提升“威”气。

(四)勤讲。勤于谈话,包括罪犯个别谈话、集体讲评和平时提醒。要经常找罪犯谈话,让罪犯感觉到警官在时刻关心他、重视他,为教育改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当遇到罪犯有思想问题或消极改造情绪时,要及时找该犯进行个别谈话教育,通过个别谈话教育来消除他的思想包袱,促进罪犯走上积极改造的道路。如果发现罪犯改造中存在共性问题,及时汇报,以便在第一时间组织罪犯进行集体讲评和集体教育,遏制不良倾向,促进监管改造秩序稳定。

(五)勤思。勤于思考,发现问题时开动脑筋,深入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如发现某罪犯消极改造,就要认真分析是主观方面的原因还是其他客观方面原因造成,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又如某罪犯违反监规纪律,就要分析看是经常的还是偶尔的,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对罪犯进行管理教育,提高罪犯教育效果。千万不能遇事盲动或者不加思索就采取过激的行为,这样很容易引起罪犯的敌对心理,更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三、监狱的生活是怎样的

首先看守所把罪犯送到监狱进行体检,然后干干警找罪犯谈话,分派好监舍后进入监对进行学习,一个月左右进监区,然后分到各个分监区后安排监舍和劳动岗位,平时是劳动学习打扫卫生…练队列,一般都可以减刑,按各方面表现来给分,八十分减一年…每月农业单位最多四分,工业五分…监狱管理比较文明,很少有打架的,那些处事的都是看守所…

四、刑满释放后当地民警会监督吗?

刑满释放人员回原籍后,当地派出所会将其纳入重点人口进行管理,民警会定期找其谈话了解其近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