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教学能力提升解读?

155 2024-12-21 14:30

一、2.0教学能力提升解读?

旨在通过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推动加快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的实现智慧型社会。

信息技术2.0是利用互联网+研修平台,构建以校为本、全员参与、区域协同、校际合作的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协同发展模式。通过愿景驱动、管理团队和培训团队打造、课程集群提供、校本实践、协同推进,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精准数据服务、专业团队助力,促进信息技术应用从融合发展向创新发展的高阶演进。

二、如何提升数学教学能力?

多听名师的课和讲座,多思考多琢磨!

三、教师的平板教学能力如何提升?

在课前进行模拟演练,课后进行总结反思

四、学科教学能力提升怎么学?

一、学习教学理论,理解教学规律

师范学生,在大学期间会学很多教学理论,有的同学也学过了,可是毕业之后就差不多了。教师招聘考试需要考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大三师范学生,应该着手准备,认真结合教师招聘考试要求的教学理论用书,进行认真学习,熟知各种教学理论,掌握必备的心理学知识,能够结合相应案例和习题进行认真思考,提高自己的做题能力,活学活用教学理论。

忘记

二、阅读学科教材,掌握教材内容

教师招聘考试,需要通过笔试和面试,考自己对学科知识掌握程度,作为师范生,需要从大三开始,认真阅读自己专业对应学科知识,根据学段,进行认真阅读,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学会分析教材内容,争取全面了解新教材内容。学习的时候,不要怕多,要尽量完整学习,和自己上高中一样,把自己所学专业的学科知识进行精读,学会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学会凝练知识点,尽量能够把握精髓,把相应知识内化于心。熟悉并掌握教学内容,对师范生来说十分重要,特别是入编考试,自己可以拿到高分,让自己更有优势。

三、模拟教学试讲,提升教学能力

教师招聘考试有面试环节,需要进行教学试讲,主要有说课和无生上课两种形式。大三师范生,要了解面试的细节,知道面试方式特点,学习面试的技巧。在自己教学实习和平时学习中,可以不断磨炼自己,熟知教学各环节,学习教学的方法,把握教学的规律,通过不断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试讲要有特色,需要注重研究教学内容,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把握各种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创新,形成教学特色,让自己的教学试讲更有吸引力。

五、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目标?

1.掌握信息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快速制作教学课件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多种教学活动

3.掌握教育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软件,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4.掌握常用的信息资源管理与绩效工具,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

5.具备初步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能力,促进自身教研学习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六、如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浅谈 在教师成长的历程中,求知始终闪烁着永恒的价值。教育的发展为教师知识修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提高、充实的机会,如学历教育、进修培训、自学反思等等,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可供选择的途径。 1.多方摄取信息,争做通才教师 教师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也是完成时代赋予教师神圣使命的基础。教师只有自身知识积淀丰厚,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高屋建瓴,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关于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是他知识视野中的起码知识。只有当教师的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时,他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真正能手。” 张苏奇教授把知识状态完整的标准分解为“八个板块”:即强烈的自我效应意识、学术水平、知识转化能力、实践和动手能力、心理素质、自我管理能力、适应环境、创造环境的能力;提出了“人心教育”说:把志气、骨气、毅力、耐劳、进取、拼搏的精神称为人应具备的“本钱”,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以及三者互相渗透的教育当作人的“资本”,把三大科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经济,叫做人的“本事”,把人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能力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称为人应有的“根本”。这一切,当今的许多教师还显然远远是不够的! 信息技术使人类最新的教育、科学、文化成果可以很快地传播,人人可以共享。教育的变化必然要求教师重视终身学习,破除传统的封闭性,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那种只埋头于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教师,很大程度上会使自己的教学脱离时代,脱离现实生活。这是因为当今的任何一本教科书都无法系统地把该门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概括和吸收进去,更不用说描绘清楚该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当代科学文化的发展趋势是各类各门学科走向综合,这正如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麦克斯·普朗克所言:“科学是内在的整体,他被分解为单独的整体,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从物理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连续链条。这是一个任何一处都不能被打断的链条。”当今教师,不少人努力加强与自己教学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不少在职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增强自己智能的复合性。当今的许多教师,还把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未来学等学科当作攻玉的他山之石,不断地将新学科知识融入自己的专业知识之中,向“博、大、精、深”迈进。 当今教师在智能上必须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视野开阔、博学多能的“通才”教师。这里所说的“通才”教师是指专博相济、一专多通、一专多能、主精辅熟的教师。著名学者李政道博士说:“我是学物理的,不过我不专看物理,还喜欢看杂七杂八的书;我认为,在年轻的时代,杂七杂八的书多看一些,头脑就能比较灵活。”可见,破除封闭性、开阔知识视野,是提高和完善教师智能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问题教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途径,是通往通才之师的康庄大道,也是促进师生发展的重要方式。曾听人谈起这样一件事:国内某名牌大学的一位高材生到美国留学,课堂上这位学生认真听讲,作业更是完成得出色,可一学期下来还是只得了个C等成绩。看着平时学得轻松但成绩不错的外国学友,他心情非常郁闷。后来他接受一位学友的建议,去找该课的执教老师谈谈。教师问:“你听过我的课吗?”“我没有缺过一节课呀,作业次次都是优等呢。”学生委屈地说。“那你在课堂上提过问题吗?帮同学解答过问题吗?”高材生不解了:“课堂上您讲的我都听懂啦,没有不懂的问题,而同学提的问题也实在是太简单了。”教师郑重地对这位学生说:“我的课堂欢迎有贡献的人,而不欢迎消费者。” 仔细想想,这里涉及到一个学习方式的问题,传统意义上的学习以接受学习、机械学习、个体学习和被动学习为主,教师满足于学生听懂听会、理解记忆,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只是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追求发展的生命体;他获得的更多是结果的成功,而绝少过程中丰富的情感体验——那种大胆质疑的浮想联翩,那种豁然开朗的妙不可言,那种合作探讨的共鸣与碰撞,那种创新发现的幸福与癫狂,乃至不解、疑惑、争辩、对抗……而这些才丰富了生命的色彩,体现了发展意义上真正的自由和尊严。 2.阅读理论书籍,适应课改要求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较之现行教材有很大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科技的发展,较好体现了师生、生生和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在表现形式和陈述方式上特别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以及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为学生所喜欢;对于教师来说,新教材展示了学科的基本结构,但并不局限于学科结构,教科书既是教学的依据,又是一个拓展创新的平台。这一切要求课堂教学建立起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模式。在这种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课堂氛围中,实验区的教师“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被难住”,一种久违的、渴望已久的东西回到他们中间,教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但又普遍感到,让学生体验实践花费的时间多,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不如直接灌输来得快。 新课程从教育观念到内容、方法,对于每个人都是全新的,处处体现着新思想、新观念、新创意,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现成的模式或成功的模式,只有依靠教师在实践中摸索;课程改革,面临最大挑战的教师,这种挑战不仅仅是压力,更是一次“蜕变”:课程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观念革命,在这场变革面前,每一位教师都有一个重新学习的问题,要敢于挑战传统,挑战书本,挑战自我。新课程教材难度降低了,知识面加宽了;教学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学生自己参与、自己探索,教师如何引导,如何确立起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能力能否达到新课程的要求,自身储备的知识量能否适应课改,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都是我们教师面临的课题。 一位老教师说“这种变革是一个是痛苦的过程”。因为,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否定,而否定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意味着改变我们现在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我们教师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其艰难性是不言而喻的了。传统教育观念下形成的教学模式是根深蒂固的,即使有意识地去改变,在教学中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到“定势”中去。这一点尤其是对于一些颇有建树的成功教师来说更是艰难的。他们不仅要改变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甚至一定程度上要改变一些“成功经验”。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达到新标准要求,使用好新教材,我们不仅要“洗脑”,还要不断“充电”。教师只有不断阅读教育教学理论图书并大胆实践,才能适应课改要求,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艺术。 (1)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有选择地阅读一些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图书。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来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改变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状况,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改变原来的评价方式,教育的重心已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师只有及时跳出学科本位思想的束缚,才能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像《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等图书为教师教学活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对我们广大教师都具有极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2)多读一些真正提升教师自身内在修养的图书。新课程反映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质的要求,教师必须随着新课程所建立的学习方式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而教学方式的变化是由教育观念决定的,因此,广大教师应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对优秀教育理论著作的学习。像各种教案、教参类的图书应该看,但不能依赖。有的教师看教案类图书,不是参考学习借鉴,而是图方便、照抄照搬,这不但不能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反而有害。而像《专业:挑战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教会学生思维》、《师生沟通的艺术》这样的图书会使教师受匪浅。 (3)学校应该为广大教师提供良好的读书条件,从目前教师购书情况看,绝大部分是集体购买或由课题经费报销。影响教师个人出资购书的因素固然很多,但现在学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缺乏教师业务理论学习用书的状况,的确应该尽早改善。切实加强图书馆建设,为广大教师提供能扩展视野、丰富知识结构的教育理论图书实在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举。 3.加强相互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今天,教师的功能从传统的教给学生知识发展为培养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是一项艰巨的使命。当代的教育科学表明,人类的知识不仅在不断分化,形成许多新的边缘学科,教育也跟科技一样,不仅各门学科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的立体网络,就是教育学和教学法体系本身也日益丰富,同一学科内各种流派林立,同一教学内容也因教法迥异而效果悬殊。为能够保证自己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教师就必须发挥群体优势,加强横向联系、活跃学术交流,以弥补个人智能的不足。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经形象而生动地评述过群体优势: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 加强横向联系,活跃学术交流,不仅要求在教师同行中创造一种“文人相敬”、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好风气,还应根据时代的特点,大胆跨出校门,与科研部门、企业挂钩,在实践中搞科研、抓信息,使教师永远处于人类科学文化的前沿,不断补充知识的新鲜血液。教师与社会发生横向的学术联系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教师在参与这些学术交流后可以及时地提高自身的智能和教学水平,把最新的学术及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克服教学脱离时代、脱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弊端。 在教师的生涯中真正令人遗憾的并不是教师“红烛”般的命运“照亮了学生,耗尽了自己的光焰”,从一个有高尚责任感的教师的角度来看,那正是对教师崇高精神的礼赞。真正令人感到遗憾的,常常是匆匆流逝的时间。教师的一生,都消耗在讲台前、学生的作业本上和备课的台灯下。难怪许多教师都不约而同地把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的关键一环,集中到能否树立科学的时效观上。让每一个教师掌握时间的运筹学,花尽可能短的时间,获得智能上的较大发展,产生最大的效益来。 (1)珍惜分秒时间。从教师的工作来看,其时间就更有价值,更应当珍惜。因为一位教师的一小时就是几十名学生的一小时,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漫不经心地白耗一小时,就等于剥夺了学生一个小时的黄金般的青春生命。 (2)科学安排时间。教师的工作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的,就是星期六、星期天,有的教师也还要工作,莫说学习提高,就连锻炼、做家务和休息的时间也挤掉了,许多教师为此而苦恼。作为当代科学文化的传播者,教师应该是科学、健康和文明生活方式的倡导者。科学地分配时间,掌握时间的运筹学是其中的关键。我们可以按照科学的比例分配好一天中工作、学习、休息、娱乐、锻炼和睡眠的时间,有计划调配一周乃至一月的活动,使之成为规律,不因工作繁忙而取消和不适当地压缩睡眠、锻炼,也不要过度消遣而偏废学习和工作。 4.自学反思培训,直击三大难题 教师投身业务进修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举步维艰,经费紧缺、工作矛盾和与实践脱节这三大难题,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薄弱环节和难点,造成不少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部分教师学历、文凭与水平不一致,职称与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不符。因此,必须打破“进修为学历”、“进修必离职”的传统做法,把培训渗透到教师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和过程中,使教师的培训基础化、全程化,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21世纪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课题进行的“自修——反思”培训,直击以上三大难题,实践证明是继续教育有效的培训形式。 自修——反思培训模式,是以学校为主阵地的在职培训,学校是培训的主阵地,教师是培训的主体,教师可以从自己最为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最感兴趣的专题入手,确立课题,自订培训目标、自修培训教程,并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随时随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在自察自省、自评、自己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教师互评、校长导评、专家审评,力求使每一位教师学会学习,使他们在群体学习活动的同时实现个性化。 而培训者(培训机构、科研所)则要转变观念和角色,和中小学联合起来,走进学校,走进教师中间,参与到教师培训中,做培训的指导者、促进者、资源携带者,为教师提供随时性服务,强调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建立在学习者需要的基础上,学习活动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培训者将与被培训者共同成长。 自修——反思培训模式,其实质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它面向全体教师,不必把教师集中到学校以外的某个培训机构,不受时间、地点、经费的限制,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中,进行反思性学习和培训;是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的发展。其特点是每位教师都要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学活动的不足,觉察到自己以前没有觉察到的不良教育教学习惯以及它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从而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并解决面临的问题。

七、教师如何发挥语言艺术,才能最大程度提升教学效果?

把握好:一、具备丰富的词汇。

二、善于灵活运用。

三、注意表达的艺术!举个例子:1234567这几数字用不同的速度和音调,配合一些手语来朗读。

可以表达出几种意思,好像是在数数;好像是在做操;还好像是。

八、以提升创新能力为导向的教学?

(1)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性。现行地理教学依然建立在教师本位的观念基础上,课堂教学通常采用教师说教的形式授课,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不足,教师难以全面了解学生需求,也难以有针对性的更新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不高。由于教学过程中缺乏各种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应用,特别在地理课程成绩在学生升学方面的影响不显著的情况下,学生在地理课程学习方面的兴趣和参与度不高。

(3)教师创新型教学的激励不足。教师实施创新型教学的激励决定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有效性,实践中,教师创新型教学过程和创新型教学绩效与教师的物质、精神等激励机制缺乏有效关联,从而导致教师实施创新型教学的激励不足。

九、浅谈如何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个人觉得教学能力强指的是每一堂课能让学生理解这堂课的重点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都能有不同的收获,而且要让学生们都喜欢上你的课。面对普遍的大班上课,学生差距非常大,想要保证每堂课都要做到这样,是非常有挑战性的。

看题主的描述,意味着数学、语文科目都自己在上课。如果在教育相对发达地区,不懂家长会怎么想,如果你还年轻,家长又会怎么想呢?个人觉得术业有专攻,专注一门科目就好了。

回到问题上来,想要提高教学能力,书是有点用,但是成功的课是不能复制的,因为上课的老师不一样,上课的学生也不一样。看书可以吸收别人的经验与教训,可以学到很多实用的小技巧、小方法。看书只是提高教学能力的一个部分。

个人觉得想要提高教学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学完本学期的内容,做一张期末试卷,成绩不说满分,起码要达优秀,有能力有时间的话最好把小学六年的内容全部学完,只有做到这样,你才真正明白你上的每一堂课,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铺垫、什么是难点。把整六年要学的知识脉络理清楚,你也就知道怎么去设计一节课了,做好这个就能保证你的课在大方向不会出错,因为每个老师对教材对知识的理解方式都不一样的,你必须要有自己的理解,不能人云亦云,做好这个是前提要件。个人培训时的要求是,高中老师你还必须熟悉初中相应课程的知识体系,初中老师则必须熟悉小学相应课程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你才明白有的地方学生为什么不能理解,你才能想到办法帮助学生理解。

二、多听老教师上课,每位老教师都有他独特的能力,而且对课堂的控制、知识的细微处的把握是非常好的,你不用管老教师是不是特级还是高级教师,认真谦虚向他们学习,有的地方老教师跟你不熟,还不给你去听课了,所以一定要多听课,我学的时候几乎每节课之前都要去听课,回来再修改还去上课,听了课后,要跟老教师多交流,多点赞老教师的独特方法或微妙微翘的讲述方法,有疑问也多向老教师请教,如果你做到这样,你感觉老教师对你也是敷衍,那只能说明他不喜欢你,哈哈....

三、课后多反思,一思学生课堂表现的把握与引导,二思学生课后的作业的反馈,三思考试情况的反馈,只有不断反思,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把每一节当作公开课来上,你才能进步得更快,可我个人非常反感讨厌公开课。

教育能力不是短时间就能大幅提升的,而且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只要踏踏实实专研,又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一定会不断进步的,老教师说的,你没完整带过一届,你别想出头。

纯属个人理解,不到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十、教师个人教学能力提升整改措施?

整改措施有这些:

1.切实加强政治理论知识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

2.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3.坚持理想信念,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坚持党的根本宗旨。

4.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