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林黛玉进贾府和宝玉初见时的场景

140 2025-01-05 19:17

一、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林黛玉进贾府和宝玉初见时的场景

关于林黛玉进贾府时的年龄问题一直都是一个争议,有人说六岁、七岁,有人说九岁、十岁,甚至十一到十三岁都有人说。那么究竟应该是几岁呢? 且看书中第二回的交代,借雨村之口我们可以得知黛玉的年龄:“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

二、《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初次相见时,彼此有好感,但反应不同,分别表现了他们的什么性格

贾宝玉是被惯坏了的,脱口而出:copy“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是典型的宝玉式的语言,可见他心直口快,直来直去,不加掩饰自己的情感,不计后果;而林黛玉却是在心里纳闷地想宝玉好生眼熟,好像是曾见过似的,没有像宝玉一样说出口,可见她警惕戒备,行事谨慎,处处留心。这种似曾相逢的感觉,也在暗中照应了神瑛侍者、绛珠仙草的神话zhidao

三、课文描写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相见的情形,表现了什么?

宝黛初会便都感到似曾相识、息息相通。黛玉一见到宝玉就感到: “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宝玉看了黛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两人初会就产生了一种互相熟识的心灵感应。作者这样写,一方面是来自第一回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初会时的心灵感应,表现两人感情上为默契,为后来两人爱情的发展张本。

在初会时,宝黛虽然感情相通,想法相似,但表现却不一样,黛玉见宝玉是一“惊”,而宝玉见黛玉是一“笑”,一存于中,一发于外。这不同的表现来源于他们不同的地位所产生的不同心理。黛玉是听惯了别人对宝玉的评论: 惫懒、懵懂、顽劣……可是今日一见并非如此,自然“便吃一大惊”;再说黛玉初到贾府步步都要留心,所以虽然一“惊”,但只是“心下想”,不敢轻易说出口来。而宝玉则不同,在贾府中他是娇纵惯了的,所以直言不讳,即使贾母说他“又是胡说”,他毫不在乎,仍然说下去。

四、宝玉和黛玉初次见面时有那些言行这些言行表现了宝玉怎样的性格

当吃完饭,贾母命令其他人“你们去吧”,只剩下她和黛玉二人之后,刚要说几句话时,“只听见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来报道:‘宝玉来了’。”这样,小说掀起了这次人物出场的最高潮。作者这样安排宝玉的出场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在一般情况下,整天在“内帏厮混”的贾宝玉,当林黛玉一进贾府时,是马上就会碰面的,然而作者却偏偏打发他今天“往庙里还愿去”了,一直拖到晚饭后其他人都不在场了,才让他回家。这种安排,有两点用意,一是要让宝、黛二人单独相会(唯一的贾母在场是当时条件下所不可避免的)。宝、黛最后才相见,就可以把其他该写的人和事都写了,然后集中笔墨来写此二人的相会,以掀起最后的高潮;遣散的人,是为了不发生其他干扰,避免分散读者的注意力,以突击这书中的二位主角,这有如舞台上为突出主要人物而时常使用的“净场”手法一样。这样做的结果,就能有力地加强二人的形象,在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摔玉”构成这一回中的高潮,“摔玉”是宝玉性格鲜明的突出表现。摔玉的缘由是因黛玉的“与众各别”的美所引起,在宝玉看来,神仙也似的黛玉应该有“通灵宝玉”,竟然没有!于是宝玉顿时痴病发作,把自己与生俱来的“宝玉”狠命摔去。摔玉写出黛玉的美,写出宝玉的“痴”。这第一次的摔玉又引出了后文多少次的因玉而起的种种波澜。“玉”是天命的象征,宝玉的摔玉正表现出他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鄙弃,对礼教的蔑视,还有什么比这一行动更能说明宝玉之叛逆性格呢?而并不是说他幼稚,不知这样你明白了没有?

五、评价《林黛玉进贾府》中关于“宝黛初会”这两段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对“笑”“惊”二字点评

“笑”和“惊”分别是宝玉和黛玉初见时的反应。他们的初见是不同寻常的初见,他们的表现暗合了“木石前盟”,是主人公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二人气质的深深相吸,是彼此心灵电光火石的一闪。是读者读后的默默颔首,拍案叫绝。一笑一惊,作者的笔触无声胜有声。带给读者的又何尝不是深深的心灵震动!曹雪芹对人物的把握可谓独到,对人物的行为描写可谓妙极!

六、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是如何赞美她的?

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称赞她: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

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