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之文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130 2025-04-19 09:47

一、《老子》之文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老子》之文在先秦诸子中独标一格,凝练晓畅,朗朗可涌,语精意奥,启人深思。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以2113下三点:首先是韵散结合的特殊文体。《老子》文体异于渚子,虽咀像语录,大多三言两语,但与《5261论语》的纯散文体有所不同。它的文句大休整齐,有的全是韵4102语。其次是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这也是先秦诸子共有的特点,但《老子》用此手法,似更得1653心应手,有其独特之处。第三是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在《老子》五千言中,随处可见方言专、谚涪、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形象而深刻地浓缩了历史和现实生活的经验教训,闪耀着思想之光;《老子》被誉为“五千精妙”,在很大程度上即由于此。属

二、什么是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例如: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蝎鳓虎子掀门帘儿---露一小手儿

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

鼻孔里灌米汤—— 够受的

炒了的虾米—— 红人(仁)

揍鸡毛—— 壮胆(装掸)子

冬瓜皮做甑子—— 不争(蒸)气

豆芽炒虾米(小虾)—— 两不值(直)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叹(炭)

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

老爷下轿——不(步)行

老公拍扇——凄(妻)凉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一脚踢翻煤油炉——散伙(火)

大胖小子抓周——小人得志

三、如何理解 一个字可以有本质,但是一件事物不能有本质

字是象形文字,表示一个具体的东西,东西都有本质,所以字有本质。

即使英文字母,也是表示一个东西。A表示一,一是阳生之气。A上面的尖头表示穿透力,表示能够穿透宇宙中所有的物质,所以《道德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B表示一生二,表示一生天地。竖表示一,两个圆表示天和地。

其他字母的不知道啦,就知道这两个。

事物分人做的事和大自然做的事。人做的事,它的本质不在事物里,在人里,人是事物的本质。大自然做的事,比如彗星来了,比如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它为什么来,为什么转,涉及到本质问题,但是本质不在人,在星球,

四、关于树的歇后语

冲着柳树要枣吃--有意为难

知识拓展:

1.藤攀枯树 ———— 胡乱纠缠 。

2.树阴底下使罗盘 ———— 阴不阴来阳不阳

3.树枝上挂团鱼 ———— 四脚无靠

4.树枝丫盖房 ———— 不是正经材料

5.树枝做拐杖 ———— 光出岔子;净岔子

6.树桩上的鸟儿 ———— 迟早要飞

7.拴在树上的叫驴 ———— 尽绕圈子

8.司令上树 ———— 趾(枝)高气扬

9.松鼠想吃树上鸟 ———— 办不到;没法办

10.松树林挂灯笼 ———— 万绿丛中一点红

11.抬着食盒爬上树 ———— 言之(沿枝)有理(礼)

12.躺倒的枯树 ———— 腐朽

13.藤攀枯树 ———— 乱来纠缠

14.铁树开花,哑巴说话 ———— 难遇

15.铁树开花 ———— 千载难逢;无结果;好事难盼

16.乌龟去爬树 ———— 上不去,无能为力

17.吴刚砍桂树 ———— 没完没:了

18.五百年前的老槐树 ———— 盘根错节

19.喜鹊落满树,乌鸦漫天飞 ———— 吉凶未卜

20.橡皮棍子做旗杆 ———— 树(竖)不起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