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良好品德?

209 2025-07-17 00:17

一、如何培养良好品德?

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教育是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思想品 德课的重要任务。当前思品课教学中运用的方法很多,如故事式、探究式、讨论式等等。这些方法在教学中运 用较为广泛,对思品教学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这些方法大多停留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上,缺少学生自己亲 身

生自己亲 身的实践。

二、现代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素养

现代教师应具有的素养 现代学生需要素质教育,现代教师又要有怎样的素养? 教学相长,学生知识、精神全面成长,现代教师又该如何在教师职业生涯中成全自我生命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知识的到来,科技突发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思想也发生了改变,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转变过去的观念,努力做一名现代好教师。 什么是现代教师?所谓现代教师, 是区别于传统教师而言。它的含义是指适应现在未来和未来教育造就人才需要的一种素质教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呢?我认为,一要敬业,二要学习。因此,我就结合在教学生涯上的工作谈谈自已的想法。 一、加强自向修养 “打铁先要自身硬”。要做一名合格的新世纪的人民老师就得不断的深入学习,“给学生一杯水,自已先要装好一桶水”这是过去对教师的要求,我认为,现代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装好一桶水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现代教师应有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这是学生渴望,也是家长和社会所期望的。“过去,人民习惯用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始成干”来比喻对教师教育事业的执著,的确,教师好比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已:教师好比春蚕,索取了树时,奉献的是生丝。这是赞扬教师的敬业,但在我看来,这是讲教师的劳动只是单纯的为学生的成长而付出,似乎教师的劳动过程只是在不断耗费自已,而并非自身发展过程,在今天这个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里,即使今天一个非常优秀的教师,如果不注意“充电”,终究会因为知识,意识等的陈旧或匮乏而落后于时代,我觉得,做为一名现代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树立以人为本,创新为重的教育价值观,。因为“学然后而知不足,教然后而知困 只有困而后学,才能学得更扎实、更灵活和更实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知识,而且还要有高尚的情操。人先育德,才能有春风化雨的结果,育人而不育德,好比断线的风筝随风而去,不知所终。 二 、拓展教学艺术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教学好坏直接影响到每个孩子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教学水平,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课堂要有创新,教师首先要努力实现教学观念的更新,以前的教学注重以教材为中心,以教测为目标。以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为重点,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使之成为有效的教学,唤起学生特有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反思自已,偿试新的学习和教学方法,不停的实践和摸索,才能提高自已,反思自已的得与失。 三、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教师与现代教师的区别应当有现代教育观,吸引新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一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课程要求我们每人正确看待每个孩子们所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也就是意味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人,从教育的角度讲,他就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发展和在教师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孩子都有自已独特的个性,我们要珍惜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当然,有独特性也就意味着有差异性,差异不仅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今天不生活在未来,明天就生活在过去”一个现代教师不应该拿昨天的禁锢自已,而应该用明天标准来规范自已的行为,紧跟时代,孜孜以求 勇于开拓 与时俱进 惟有如此,教师不仅仅是“蜡烛”,不仅仅是“园丁”,不仅仅具有“一桶水”,而是拥有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老师在滋润受教育者心田的同时,自身的价值也会得到升华。“路漫漫其修远兮 ,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论文-----浅谈儿童美术的特点(1200字)

【摘要】美术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文化实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民审美素质的提高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具有相对的可行性与紧迫性。纵观我国当今的教育现状,素质教育已深入到学校各个领域,已经引起包括美术教师在内的许多科任教师的深切关注和认真思索。美术教育对提高学生审美意识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学生审美意识的启蒙者,小学美术教师应着重致力于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造思维与审美意识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在创作的同时就极为注意对事物的观察和对科学器械的研究,所以他才能画出如《最后的晚餐》等一幅幅严谨而传神的画作。

在大力提高和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同时,我们还应当注意学生的心理发展,因为学生审美的心理认识是随着年龄而逐渐增强的,只有把握好儿童的年龄特征,才由于儿童美术教育的开展,才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思维与动手能力。

【关键词】年龄 想象力 创造力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儿童审美思维与实际的动手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的。但长期以来,不少小学的美术教师却只注重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尤其是临摹技巧,而忽视了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低段到高段学生的美术课,学生所进行的活动一直都是对教师指定画作的模仿,缺乏丰富的相对性的教学方式变化。所以长期以来,学生对一幅画美与丑的评价始终是画得“像”还是“不像”。除了眼与手的活动,根本谈不上心灵的参与,整堂课更像是枯燥的理论复习课。不少教师甚至没有认真研究过儿童所在年龄段实际的审美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所以就不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更是没有达到美学教育的目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