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什么诗?

口才训练 2023-01-11 23:51 编辑:admin 227阅读

一、七律·长征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什么诗?

《七律.长征》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是属于(抒情)诗,从

体裁的角度看属于(七律)诗。

供参考。

二、七律长征从表达方式来看属于什么诗?

从表达角度看属于抒情诗,体裁的角度看属于七律诗。

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文学赏析

《七律・长征》仅用56个字,便高度概括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通过生动典型的事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这首诗的首联是全诗的统领,以直白的语言,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高度概括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给整首诗奠定了轻松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三、长征是几几年到几几年?

长征的开始时间是公元1934年10月份开始,在1936年的10月份结束的,开始原因是因为在1934年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红军为了摆脱包围和追击,被迫实施了战略性转移,进行了长征!

长征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七级,红军在长征期间总共进行了380余次的战斗,在整个战斗过程中,攻占了700多座县城,而红军牺牲了营级以上的干部430多人!而这些牺牲的干部们,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更关键的长征途中他们一共经历了14个省,翻越了18座大山,跨过了24条大河,实打实的用脚走出来的!

红军长征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整个行程全部约为二万五千里,在1936年的10月份,红二、四方面军成功到达甘肃会宁等地,同红一军会师,这也就标志着整个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的具体路线:

瑞金到突破敌方四道防线再到强渡乌江到占领遵义再到四渡赤水到巧渡金沙江到强渡大渡河再到飞夺泸定桥再到翻雪山、过草地,最终陕北吴起会师再到甘肃会宁会师,最终到达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标志着整个万里长征胜利结束!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撤出,长征开始。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6年10月结束。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四、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的起点和终点。

一、长征的起点:江西瑞金

二、长征的终点:陕西吴起镇

三、长征的时间: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经历了整整两年。

四、路线:长征路线具体如下

1、红1方面军长征路线

何家冲、金家寨、泾县、旌德、陶家河、汤口、谭家桥

2、红2方面军长征路线

分水、淳安、怀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横峰

3、红4方面军长征路线

戈阳、古楼、庆元、福安、宁冈、宁化、井冈山、雩都

4、红6军团西征路线

长汀、全州、桂东、信丰、瑞金、宁远、汝城、王母渡

5、红7军团北上路线

大田、良田、新田、宜章、城口、安远、界首、盘县、宾川

6、红10军团北上路线

会泽、绞平渡、靖县、黔西、遵义、威信(扎西)、西昌、

7、红25军西征路线

娄山关、木黄、中甸、安顺场、永顺、大庸、桑植、汉源

五、七律 长征(毛泽东1935年10月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共产党党员),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1月,由红一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

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

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红军长征

起点是江西瑞金和福建长汀,经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宁夏、陕西,最终到达陕甘苏区和陕北苏区。

路经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和陕西共11个省 。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

军事

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

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2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

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起点是江西瑞金和福建长汀,经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宁夏、陕西,最终到达陕甘苏区和陕北苏区。

长征的起点:中央苏区,主要以瑞金,于都为主

长征的终点:吴起镇

江西瑞金

且发起地很多,长征陆续有几十余

之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