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3 懂礼貌讲礼仪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同学们从小就要懂礼貌讲礼仪。校园中师生会用到许多礼仪,如进校礼仪、上课礼仪、同学相处的礼仪、师生之间的礼仪、集会礼仪、少先队员礼仪、办公室礼仪等。让学生认识这些礼仪,学会在不同场合正确运用,并把校园礼仪扩展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中,用校园礼仪规范每个小学生的言行,使他们成为懂礼仪、讲文明的好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的
1.通过争做礼仪形象大使,让学生懂得常用的校园礼仪,以加强个人修养,陶冶情操。
2.通过表演讨论,培养学生与他人密切合作的精神。
3.通过设计“礼仪提示语”,促使学生自觉遵守礼仪,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设计、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教室中的课桌分组摆放,留出前面或中间作为表演场地。
2.知识准备:要求学生收集校园中所用礼仪的知识卡片。
3.组织准备:建立活动小组,选出组长;组内合理分工。
三、活动内容
1.基本活动:学校里的礼貌和礼仪
(1)看图识礼仪。《学材》中的3幅图画分别为升旗仪式、上课礼仪、师生之间的礼仪。学生通过看图知道应遵守的校园礼仪;然后学生出示收集的校园礼仪知识卡片,讨论校园中还应遵守哪些礼仪。教师可总结出应遵守的礼仪:进校礼仪、上课礼仪、同学相处的礼仪、师生之间的礼仪、集会礼仪、少先队员礼仪、办公室礼仪等。
(2)校园礼仪演示。学生选取其中的一种礼仪进行表演。通过分角色表演,让学生知道在什么场合应运用什么礼仪,以及如何做得更得体、更标准。其他同学作为观众,对表演进行评议。
2.拓展与延伸:争做礼仪大使
(1)首先组织学生看图讨论:图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在家中和社会上应懂礼貌讲礼仪。家庭礼仪:家庭成员之间的礼仪、亲友间的礼仪、家庭娱乐礼仪、待客礼仪等;社会礼仪:交际礼仪、做客礼仪、邻里相处的礼仪、公共场所礼仪、通信礼仪等。这些礼仪不必要求学生一一掌握,但应平时注意培养良好习惯。
(2)让学生针对自己平时的做法,讨论以后应怎么做才合乎礼仪。教师应教导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上懂礼貌,学会尊老爱幼,注意运用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并以高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懂礼仪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