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礼仪交往之我见100字

口才训练 2022-07-03 08:08 编辑:唐桦 131阅读

第1篇 文明礼仪常识之学校礼仪900字
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因此,学生应具有的礼仪常识是学校礼仪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在与教师和同学相处过程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
1、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1)上课: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教师上课后进入教室,应先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2)听讲: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
(3)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

一、从小抓起。
  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要从小时候抓起,孩子的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所以当孩子开始懂事时就要注重孩子的礼仪培养;另一方面是要从小事抓起,将礼仪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二、言传。
  通过言语方式告诉孩子一些关于礼仪方面的礼节和仪式,例如,在什么场合的言行举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应当做到哪些方面以及不应当出现哪些言行,等等。
  三、身教。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礼仪教育方面更是如此,所以,要达到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目的,就必须家长首先也就懂得礼仪、平时就能以身作则,为孩子作一个好的榜样。例如,当带孩子坐汽车时,家长就应当主动将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孕妇或身患疾病的人;当给他人造成困扰或损害时,应当主动向对方赔礼道歉。再例如,去车站买票、去商场购物付款时,就应当主动、自觉地排队,去银行存取款时,就应当主动在一米警戒线以外排队等候。

上课礼仪应该注意什么?

做好上课准备
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明白,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是身为学生必备的礼貌。在预备铃前进入教室,准备好课本、练习本、文具等,安静端坐,恭候老师的到来,是对老师最起码的尊重。老师一踏进教室门,就感受到这种肃穆气氛,心里一定会因受到尊重而感动,自然会更尽力地传授知识。做好课前准备,既是上好一节课的良好开端,又表达了对师长的尊敬,密切了我们与老师之间的关系。
遵守课堂纪律
遵守课堂纪律,既是尊重老师的表现,也是尊重同学、集体的表现。
为了上好一节课,老师在课前都要花不少心血钻研教材,备写教案,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更多的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同学们。老师在上课时,如果学生的课堂纪律好,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发言,不窃窃私语,从而使老师沉浸在备受尊重的氛围中,其思路就会越讲越顺,教学水平也会随之发挥到较佳状态。反之,假如一些同学不遵守课堂纪律,思想开小差,爱做小动作,甚至旁若无人地交头接耳,就会扰乱课堂秩序,使老师感到缺乏应有的尊重,从而产生沮丧、失落之感,情绪低落,思路也随之被打乱,授课水平因而下降。
课堂上,任何一个同学扰乱了课堂秩序势必都会影响其他同学的上课情绪。要么是爱搞小动作爱说话的同学影响到前后左右的同学听不了课,要么是老师不得不中断上课来批评提醒一些不遵守纪律的同学,这样不仅浪费了全班同学的时间,而且也打断了同学们听课的连贯性。
正因为这样,每个学生都应遵守课堂纪律,这是对老师、同学的尊重,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知识和学业的尊重。
认真回答老师提问
主动回答问题时,应先举半臂右手,经老师允许后起立发言,而不可坐在座位上,就冲口而出开始答题;老师未点到自己的名时,不要抢先答话。
起立回答时,姿势、表情要大方,不要故意做出松松垮垮或引人发笑的举止。说话声音要清脆,音量大小适中。发言后,经老师允许方可坐下。
当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没有把握,而又偏偏被点到名时,切不可有情绪抵触。这时应该大大方方地站起来,以抱歉的语调向老师解释说:“老师,这个问题我答不出来。”
在其他同学回答老师提问时,不要随便插话。别人回答错了,或者回答不出,不可在旁讥讽嘲笑。只有当老师问“哪个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时,自己才可以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后,再站起来回答问题。
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由于有些同学在课堂上违反纪律,影响学习,因此免不了受到老师的提醒与批评。但这些受到批评的同学往往心里十分不高兴,认为当着全班同学批评他,是故意拆他的台,让他丢了脸,从而对老师满肚子怨气。更有甚者,还当场顶撞老师,态度恶劣。显然,这些都是十分错误的、没有修养的行为。
有过失的同学,应该怎样理解和对待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醒、批评呢?
首先应认识到,一堂课,只要有一两个人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做小动作,都会使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受到破坏,影响老师的讲话情绪。这时,老师及时的提醒与批评是理所当然的,这也是老师的职责所在。假如老师对这些不良现象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这样的老师便不称职。这种不负责的表现,害了你自己也害了其他同学。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当老师在课堂上提醒批评不守纪律的行为时,即使是点名批评到自己,也不应忿忿不平地认为是故意让自己出丑,而是应该愉快地接受,并立刻改正。
迟到了怎么办
同学们都知道,上课迟到会影响课堂秩序,有时候我们也确实会遇到特殊情况,不得已只好在开课后才进入教室。这时候,该怎样做才对呢?
站在教室门口先喊“报告”。如果门关着,那就应先轻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才能进入教室。
回座位时,速度要快,脚步要轻,动作幅度要小。在放置书包与拿课本时,尽量不要发出声响,更不能为了掩饰自己的窘况,反而故意做出惹人发笑的举止。
坐下之后,应迅速集中精力,取出课本和笔记,静听老师讲课。
总之,迟到了的同学应该努力补救自己给班上带来的干扰,要把由于自己迟到而对课堂秩序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上课时,学生可能迟到,老师也可能迟到,因为生活中总会偶发一些原先不曾意料到的特殊情况,使教师不能准时到达课堂,比如,因接待来访的学生家长,一时间无法中止谈话;比如,因远方的亲友突然来访,老师不得不应酬几句;比如,突然间身体不适,因此不能不稍作休息等。在这种情况下,身为学生的我们,一定要以理解、冷静、正确的态度来对待。
当学生发现教师在上课铃已响过后,才进入课堂上课时,不要大惊小怪、不要喧哗、不要大声议论,而仍应起立向老师致礼。当老师就迟到的原因做出解释并表示歉意时,我们应表现出谅解和宽容的态度。这样会使教师感到温暖亲切,从而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情谊,使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