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对于国人的意义是什么,是一种文化,还是

口才训练 2022-08-31 21:13 编辑:单勇 271阅读

汉服,即“汉民族传统服饰”。

汉服不仅仅只是一件衣服。通俗易懂地说,汉服是中国古代人从头到脚,全身的穿戴和装饰。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汉服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浓缩了华夏文化的纺织、蜡染、夹缬、锦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谓“衣裳”:中国古代”上衣为衣,下衣为裳;上衣和下衣缝在一起叫作“深衣”;短衣叫作“襦裙”。有隐形的布扣,外加束带。

所谓“首服”:是指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佩戴簪、栉、钗、华胜、步摇、金钿、珠花、额帕等首饰,戴上冠、巾、帽。

所谓“发式”和“面饰”:卢照邻说“片片行云着蝉鬓, 纤纤初月上鸦黄”;庾信说“眉心浓黛直点, 额角轻黄细安”;白居易说“圆鬟无鬓椎髻样 , 斜红不晕赭面状”。

所谓“鞋履”:就是脚上穿的舄、履、屦、屐、靴。

所谓“配饰”:如蔽膝、披帛、袜、帔、香囊、佩剑、绶、印、笏、牙牌、革带、玉带、銙、腾蛇、佩黼、佩玉、佩印、佩绶、佩鱼、佩牌、佩带等饰物。

汉服最基本的结构,是用50cm左右的锦、绢、绫、罗、帛、布、棉、麻、纱剪裁成的衣服,包括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裻、袼、祛等部分。一套完整的汉服有内衣、中衣、大衣三层。

深衣或上衣是“交领右衽”,所谓交领右衽,是指衣领交叉,左边的一幅在下,右边的一幅在上,在上的衣幅斜至右腋下。

汉服讲究“宽衣大袖”。

汉服的放置物称为“衣箧”和“衣桁”。

汉服经过从黄帝以来,到周、秦、汉、唐、元、明诸朝代的演变,服饰格式大同小异。

贵族和平民的服饰的区别,主要是面料的优劣和首饰的贵重程度不同。当然,封建朝代的天子、皇后、嫔妃、高官显宦等级森严,汉服服色,格式,都必须严格区分开来。

战士和体力劳动者,衣服后摆制成燕尾样式,或着“襦裙”,以便于活动。至于战国时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穿戴的就不是汉服了。

汉服的每一个元素,都具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比如“步摇”,白居易《长恨歌》“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比如“深衣”,刘克庄《挽林焕章》“束帛徵诸老,深衣立一儒”;比如“金钿”:罗邺《旧侯家》“金钿座上歌春酒,画蜡尊前滴晓风”;比如“栉”:徐彦伯《婕妤》“巾栉不可见,枕席空馀香”;比如“香囊”:秦观《山抹微云》“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但随着满清的“剃发易服”,特别是近现代“西风东渐”和“东服西渐”,世界文化大融合,严格意义上的汉服,今天已经不是常服,只有汉人在特殊场合下穿戴,以及佛教、道教、少数民族人众穿戴。

穿的再好有什么用,兜里没钱也白扯,为什么穷人反而更讲究装扮?

嗯,这不是个坏事,首先说明,穷人自尊心很强,而这种自尊心,也是一笔财富,就是说我可以忍受我没有钱 ,但是绝不容忍别人看不起我。那么像这部分穷人、哈哈,还是换个字眼吧,动不动就穷人穷人的,好像显得自己是富人似的,说白了除了先富起来的那少数人,大多都是穷人,也包括我自己。

那么像这部分不算富裕的吧,一般家庭吧,这样说比较好听,出门在外也是很讲究的。大多属于年轻人,或者中青年吧,比较在意别人眼光。但是有一点我想解释一下,那就是60岁以上的老人,即使在贫穷的情况下,也不是那么讲究。看着很土气的,一直很土气,除了个别特别爱打扮的老年人,从年轻时候就喜欢打扮,即使在六七十年代,听说流行什么衣服,的确良的,还是迪卡的,或者有什么新鲜款式的,也会走在时尚的前沿。

我妈在那个年代,70年代的时候,老师一年才挣二三百块钱,就能拿出60多块,买了件黑妮子大衣,那种中长款,也叫小半大,到膝盖以上。

后来她跟我们说,怕人笑话很长时间没有勇气穿出去,最后终于鼓足勇气穿出去了。嗯,是需要一个酝酿勇气的过程的 。尽管解放前,也有穿呢子大衣的,但在艰苦朴素的年代,就算有条件穿,也不敢穿,就好像很丢人似的,还要考虑身边人的感受。

我小时候,除了过年喜欢穿新衣服,平常如果我妈给我买件新衣服,我就不好意思穿出去,告诉我妈,等洗旧了再穿,不然,不过年穿新衣服让人笑话。

有人提到农村,这很好,农村上了岁数的,甭管有钱没钱,大多数还是不讲究装扮,可能这么多年养成的穿衣习惯吧,喜欢戴围头巾的,仍然戴个围头巾站大街,赶个集花几十块买件衣服,就开心的不得了。

反而现在农村年轻人很注意打扮,认识世界各大服装品牌。在头条视频有很多这样的美女,虽然生在农村,但穿着打扮,还有气质,现在已经不输城市的,甚至有的看起来比城市还城市。这是个好事,喜欢打扮,也喜欢干净,见多识广,紧跟时代潮流。

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大有改善,有的在平房里也设计了洗手间,浴室,洗澡不用上洗澡堂去洗了。再说人家也不穷,也在外面上班,也不少挣,逢年过节,放假的时候,偶尔回家看看。所以兜里还是有钱,没钱想买也买不起。

所以穷人反而更爱打扮,我觉得这句话有点夸张。只能说,农村跟城市差距越来越小,几乎零差距了,城市人能穿起的,农村人照样穿得起,不逊色于城市人,或者说现在,除了极少数先富起来的,那大多数人贫富差并不大,除了懒汉和光棍也没有特别穷的人了。而且现在,有很多的美女网红,女主播,都来自农村。

这个现象我也注意到了,尤其是农村的女孩子到了城市里,穿戴都特别讲究,深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城市里的人讲究的是舒适得体、大方实惠,不太会在意什么厂家出来的牌子,农村的女孩呆在城市半年不到,对什么品牌了如指掌,随口都说的出来,比城市里的人讲究的多了去了。

可能是人穷志不穷的缘故吧,大凡边远山区的人,内心对钱的需求十分渴望,买一件衣服算一件衣服,不会乱花钱,讲究品牌穿出来有面子,和城里人在一起,起码增加了自信,少了点自卑感吧。

农村的孩子早当家,今朝有酒今朝醉,过日子也是大手大脚,讲排场要面子的地方,都舍得花钱,“穷大方”、“死要面子活受罪”因此得名。相反的是,有些富人小气的要死,抠门的很,精打细算的让穷人嗤之以鼻,“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穷人不太乐意和富人交朋友,没有共同点。

仔细想想也是吧,穿着讲究,不是什么坏事情,一件好的衣服顶十件差的衣服,经穿耐看,好歹是品牌产品,值得拥有,穿出去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嘛,人要脸树要皮,图一头总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