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家腊酒浑的最后的一段_酒就这样把热闹的年飘起来了的含义?
酒就这样把年的味道带起来了,有了过年的气氛
二、陆游《游山西村》 教学指导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於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於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著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裏就有记载。而陆游在这裏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著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於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
三、莫笑农家腊酒,丰年留客足鸡豚。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莫:否定副词,不,不要。
笑:讥笑,讪笑。
腊:本指年终祭祀,也用于指夏历十二月,腊月或冬天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称“腊肉”,腊月前后酿造的酒称“腊酒”。
浑:浑浊不清。
丰年。丰收的年成。
留客:容留客人吃饭住宿。
足鸡豚:能使鸡猪等荤菜丰足。能愿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
【译文】不要讪笑农人自酿的腊酒浑浊味薄,丰收的年景(山民)待客有充足的鸡豚佳肴供人享用。
四、腊酒是什么意思
腊月酿制的酒。 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里自酿的米酒。腊酒在开春后饮用,外表显得有点浑浊,但是它有着名酒般的醇美。
词语分开解释:
腊 : 腊 (腊) xī 干肉:“噬腊肉,遇毒。” 晾干:“燃得而腊之以为饵。” 皮肤皴皱。 笔画数:12;
酒 : 酒 jiǔ 用高粱、米、麦或葡萄等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白酒。啤酒。料酒。鸡尾酒。茅台酒。酒浆。
词语出处:唐 岑参 《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玉缾素蚁腊酒香,金鞍白马紫游韁。”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奔走权门,所不忍视,腊酒一壶,能共醉否?” 清 曹寅 《后陶索酒看城西花戏柬》诗:“ 毘陵 腊酒白如酥,取助官厨不用沽。”
相腊酒关诗词及传说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代
汲井辘轳鸣,寒泉碧瓮盛。
欲为三伏美,方俟十旬清。
梦忆黄公舍,徒闻韦氏名。
熟时梅杏小,独饮效渊明。
游山西村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陶公腊酒的传说
相传,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于某年腊月来武陵觅仙探源,渔人便以桃源琼液款待。不曾想到,陶公饮后,灵感顿发,竟然提笔写下了脍灸人口的《桃花源记》。以后,不仅《桃花源记》扬名天下,而且陶公腊酒也跟着出了名。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