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nitama的读者越来越多,不少新读者会对文章中的某些词汇产生疑问。本文前半部分介绍动画制作流程,并且会推荐Anitama成此悄立2年来的相关内容,后半篇则是对于一些名词术语的解释说明。
上图为“理想中的动画制作流程”(左)与“实际工作中的动画制作流程”,通过两图的对比发现,除了某些步骤的省略外,流程顺序也略微发生变化。图中圆角角度较小的圆角方框指具体步骤,而角度较大的则指相对应的会议与检查工作。框外的蓝字表示此步骤中参与的工作人员,其中制作进行从分镜会议开始全部流程都有参与。另外,本图仅仅展示某种情况的流程,因为工期以及动画公司各异,流程会有些许区别。本文所介绍的流程仅适合动画爱好者们阅读参考。
1.原稿·原案、脚本会议(本読み,原意为阅读原案)
无论是改编动画还是原创动画,拿到原案后第一步就是要聚集监督,脚本家(ライター),制作人等人来一同推敲故事的整体构成,世界观的设定,需要出现的元素等等内容。在脚本会议中所决定的内容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走向发展。其中参与的基本人员有监督,脚本家,广告代理店代表以及制作人。上图主要介绍动画制作流程,所以并没有提到企划阶段以及碧亏制作委员会,这部分的相关内容可以阅读anitama之前的内容。
《做动画先从企划书写起》
《制作委员会的工作与能动性》
《制作委员会制度是万恶之源吗?》
2.撰写脚本(シナリオ)
根据之前的脚本会议,脚本家开始撰写作为作品基石的脚本。脚本由故事所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事件,以及角色的台词动作等要素构成。另外图片中没有提到设计部分,在此补充,一般在脚本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开始各类设计工作,比如角色设计、机械设计等等。
《会川升的映像革命》
《加藤阳一谈动画脚本创作》
《马越嘉彦专访》
3.分镜会议(コンテ打ち),分镜绘制(コンテ)
分镜会议中需要由演出,当集分镜师与监督一同,根据所完成的脚本来讨论分镜内容。之后就由当集分镜师来绘制分镜,分镜中包含构图,角色演技,镜头指示,时间等等内容。
《富野由悠季的分镜术》
《动画在动起来之前》
4.演出会议(演出打ち)
由监督与演出一同讨论作品的演出方针。所谓演出可以理解为是当集监督,需要参与流程中大部分的会议,协调各个流程之间的工作。
《本乡满谈演出工作》
《Anitama解 第十八期》
5.作画会议(作打ち),作监会议(作监打ち)
在作画会议中,演出和原画师们会根据分镜来分配镜头。因为一些分镜中不一定会给出细致的指示,因此在会议中需要讨论角色的具体演技,也就是“怎么动”的问题。作画监督是为了保证每集整体质量的工作人员,统一原画师之间不同的风格。
《专访作画监督沈宏》
《足立慎吾专访》
6.Layout(レイアウト,构图,简称L/O)、演出检查(演出チェック)、作监检查(作监チェック)
layout是指根据分镜来细致描绘画面中人物与背景的位置关系。早期layout由美术负责,现在都由原画师来完成。等到演出,作画监督等人检查完毕后,会将layout传给美术与原画师进行后续作业。(如果有3D部分还需要交给3D部门)由美术来完成背景,原画师则完成画面上动的部分。在右图实际流程中,除了layout外,草原(ラフ原)也会在这一步完成。所谓草原就是只有描绘简单悔扒神的动作的原画,没有过多的细节。如果日程紧张,会将草原进行摄影做成线摄,用于声优配音所需要的画面。layout决定完后流程就会变为多线,许多工作会同时进行。
《关于画面构成与layout》
7.3D会议(3D),演出检查,3D
3D部分需要演出与3D监督进行讨论。图中3D框内未展示出复杂的3D流程,而流程以手绘部分为主,故3D部分就不加以详述。
《森田修平、金本真访谈》
《荒木伸志专访》
8.背景色彩会议(背景打ち·色打ち),背景
接到layout后演出与美术监督、色彩设计以及色指定就要开会讨论背景与色彩的选取。因为要使得角色的颜色与背景颜色相统一,不产生违和感,所以往往美术与色彩两部分会一起进行会议。背景不仅需要描绘出角色所在场景,周边的景物,还要通过背景来表现当时的氛围,对于角色心情的表现也有很大影响。如今动画背景的绘制也逐渐转向数码制作。而色彩设计则是决定整部作品中角色身体各部分的颜色,即使角色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景下颜色都要重新考虑颜色。
《专访动画美术刘雨轩》
《你的名字。》三木阳子谈色彩设计
9.原画、演出检查、作监检查
原画就是作画中的关键张(动作起始,动作过程中的关键张,动作结束,中间的间隔需要动画来补全),担当这部分工作的就是原画师。现在大部分动画中存在第一原画与第二原画,一原就是之前所提到的草原,二原就是将一原细化至可让动画中割参考的原画。负责这两部分的原画师也可以简称为一原,二原。
《在日动画师梁博雅采访》
《国人动画原画师黄成希专访》
《山下清悟专访》
10.动画(动画)
a)我们所看到的动画作品的总称。
b)负责动画工作的人称为动画师,staff表记为动画。
c)动画师需要绘制的画面。动画师负责加入动作关键张之间的画面(中割),使得动作更为流畅。另外动画师还要负责将原画变为能上色的线。(相比原画,动画会显得干净,没有文字轨目之类的指示)
《P.A.Works动画师的工作》
11.动画检查(动画チェック)
检查动画工作中有无失误的工作,负责人员简称为动检。一般动检的工作就是反复翻阅相邻的两张动画,检查是否存在类似色线是否描全等等的错误,是一项非常考验眼力的工作。
12.色指定
见本市第32集色指
之前所提到的色彩设计是决定整部作品中角色的颜色,色指定是根据色彩设计给出的前提资料下来决定单集中的颜色,两者可能是一个人。另外在流程图中的“セル检查”是赛璐璐时代的叫法,数码化后的现在一般写为“仕上げ检查”,也就是检查上色是否准确的工作。一般负责色指定与上色检查工作的都是一个人。
13.上色(仕上げ)
将动画检查完后的动画扫描至电脑,根据色指定的颜色对人物以及小物件进行上色。
14.特效会议(特效打ち)、特殊效果(特效)
此处特效为特殊效果的简称。特殊效果的工作指增加画面物件的质感,比如让金属物体更有光泽感。和后期“特效”不同,特殊效果的常用工具是Photoshop。
《入佐芽咏美访谈》
15.撮出し
这个步骤指赛璐璐时代由演出将上完色的镜头与背景按照L/O的位置对好,交给摄影前的检查工作。某些时候也会交给演出助手来做。随着摄影数码化后,这道工序也就不需要了。
16.摄影会议(撮打ち)、摄影
摄影工作开始前依旧要演出和摄影监督进行会议,讨论后期效果的使用。以前摄影是通过摄影机将画面拍摄下来,而如今都是在软件中进行合成。摄影就是将上色完成的作画层与背景层,以镜头为单位进行合成的工作,并且按照指示加入一定摄影效果。
《Graphinica摄影杨晓牧采访》
17.编集
编集的英文为cutting,故简称为CT。编集就是将摄影导出的镜头按照分镜顺序排列,根据演出意图改变镜头的时间和前后顺序。另外还需要根据电视制式以及时间长度来进行调整。理想流程图中只出现一次编集,但在现实的流程图中却出现三次。因为作画方面工期紧张,同时为了不耽误录音,所以只能将草原摄,甚至是分镜摄拿去录音现场,从而导致编集次数增多。
18.RUSH(ラッシュ)、RETAKE(リテイク)
RUSH,赛璐璐时代流传下来的用语,可以理解为样片。在这个步骤中所有制作人员都可以参与,观看成片效果同时也要再做一遍检查(ラッシュチェック)。RUSH检查分为bara check(バラチェック) 与 all rush(オールラッシュ),前者按镜头逐次检查,后者是全部镜头连在一起检查。如果检查出有问题的地方,这时候就需要进行返修再修正,这个过程就成为retake。
19.AR(アフレコ)
After Recording的简称。声优为画面进行配音的步骤,会在专用的录音室内录制。声优需要按照台本内容,以及音响监督的指示来完成录音工作。在录制时监督、演出、音响监督以及制作人都会来到现场。正如之前所说,声优录音时所看到的画面不一定是成片,也可能是潦草的分镜摄。此外,还有先录音再制作画面的方法,称为提前录音(プレスコ)。
《音响监督土屋雅纪专访》
20.Dubbing(ダビング)
将AR中的声音,背景音乐(BGM)以及效果音(SE)与画面进行合成的步骤。通常也需要监督、演出、音响效果以及制作人一同参与。
《长崎行男谈音响监督》
《与音响监督三间雅文的对谈》
21.原版组み、V编
原版组み指将retake后的镜头重新再进行编集,作为播放前的最终版本。V编则是Video编集的简称,是在动画片尾加上制作人员表的步骤,变为能够播放的完整视频。
第二部分则对动画制作中一些术语名词进行解释说明。
1.A.C
Action cut(アクション カット )的简称,指动作场景或者动作镜头。在分镜中出现的A.C符号代表两个镜头之间的动作剪辑。
2.A.B part(Aパート·Bパート)
日本动画在电视上播出时往往会在动画播到一半的时候切进广告,由此动画被分为两部分。将前半部分正片内容称为A part,后半部分正片称为B part。对于动画电影而言就有更多的部分可以分割。另外在OP前的部分称之为avant(アバン),ED后的部分称为C part,结尾的单张静帧为EDcard。
3.Bank(バンク)
在不同集数间使用相同的部分。变身场景或者单个角色放招式的场景等等都会在不同集数出现,就能称之为bank。bank和兼用卡的差异具体可以阅读:
4.BG(Background)
即背景素材,根据layout的要求绘制背景。最后交给摄影将作画层和背景层合成在一起。有时在分镜中能看到的BG only就指只有背景的镜头。
5.BL
黑色,BL(ビーエル)是black的缩写,在分镜中指代全黑的背景。全黑的影子也被称为BL影。
6.BOOK(ブック)
除了背景外,放置在前景或需要摄影处理,也是由背景负责的部分。赛璐璐时期背景夹人物导致外形像书,之后就叫成book。
7.Cast(キャスト)
动画中的声优表。
8.dermato touch(デルマタッチ )
经过动画摄影处理后,使得线条与阴影有类似铅笔的粗糙质感,产生独特的画面效果。当然,实现这种质感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在动画《斩服少女》以及《鲁邦三世~名为峰不二子的女人~》中都有出现类似的效果。而担任《峰不二子》摄影监督的山田丰德先生也在《小魔女学园OVA》中担任相同职位,在速度线上加上特殊处理,使得画面更有临场感,让动作场景更加有气势。
《碧蓝幻想》动画截图
最近在动画公司Graphinica所负责摄影的作品中,也出现这种效果,比如《碧蓝幻想》和《超自然九人组》,所有人物的线条全部处理成铅笔质感,从视觉上让观众看起来像“手绘”。
顺便一提,dermato(デルマタ)一词的来源可能是三菱铅笔旗下名为“ダーマトグラフ (Dermatograph) ”的油性彩色铅笔品牌。而dermato原意为皮肤,据说曾经在手术中会直接在皮肤上用笔做下记号,由此得名。
9.DF(diffusion filter,ディフィージョン·フィルター)
有无DF效果的区别
摄影将画面处理成略微泛白模糊的效果。在某些特殊场合,过去时光或者回想等等场景都会用到的效果。
10.FIX(フィックス)
静止镜头。镜头静止,但画面中的元素依然可以动。
11.F.I/F.O
fade in与fade out的简称,前者指淡入,画面透明度从无到有的过程;后者指淡出,画面透明度从有到无的过程。
12.Follow(フォロー)
跟镜头,镜头跟随画面中移动的对象。动画中常常通过移动背景,人物保持不变的做法来实现这样的效果。
13.FPS(フレーム・レート)
帧速率,每秒画面中出现的帧数。除非字幕组或视频网站出现压制问题,一般情况下日本动画都是24帧/秒,没有高低之分。
14.O.L(overlap,オーエル)
叠化,从A画面逐渐变到B画面,可以理解为A画面逐渐淡出的同时B画面逐渐淡入。
15.PAN(panorama的缩写,パン)
摇镜,不是平底锅。从实拍角度而言,摄影机位置不动,改变镜头方向;动画中通过平移画面来模拟摇镜效果。画面向上向下平移也可以用pan up/pan down(简写为P.U/P.D)进行代替。实际上分镜中pan的指示可以朝任意方向,并不固定。
16.S.L(slide,スライド)
滑动,背景层或者作画层的定向移动。比如航行的飞机,天空中缓慢飘动的云等等。
17.T.U/T.B
track up/track back的缩写,即推拉镜头,画面中的人物越来越大/小。实拍中推拉镜头会发生透视变化,但动画中往往只是模拟出zoom up/back的效果。还有Q.T.B/Q.T.U的形式,表示快速推拉,在搞笑动画中经常会看到的手法。
18.W.I/W.O
white in/out 的缩写,前者指从白色画面淡入至后续画面,后者指画面淡出至白色画面。
19.双重曝光(ダブラシ)
Double exposure(ダブルエクスポージャー)的简称,也可简写为WXP。双重曝光即其字面意义,在摄影中采用两次曝光,能够产生奇异又时尚的视觉效果。
《文豪野犬》OP
但在早期赛璐璐时代,双重曝光指摄影机的操作步骤。(当时摄影是靠摄影机来进行画面合成)其目的十分质朴,仅仅是为了达到素材半透明的状态。而如今摄影都在AE中处理,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以上图为例。画面中总共有三层赛璐璐素材,背景层,汽车挡风玻璃层以及汽车阴影层。第一次将所有层叠在一起,实现50%的曝光。第二次曝光将玻璃与阴影层抽走,再进行50%曝光。最终就能得到左下的效果。初次之外,赛璐璐时代还用这种方法来实现水面,火焰,玻璃倒影等等的效果。
20.UP(アップ)
a)指部分特写镜头,如眼睛特写,脸部特写等。
b)某部分工作结束时的简称,比如动画UP,上色UP。
21.印象稿(イメージボード)
制作前期准备阶段,作品整体印象具体展示的画。
22.情感背景(イメージBG)
表示角色心情,由几何图形或抽象元素组成的背景。比如角色心情低落时背景就是阴郁暗淡的,角色幻想时就是朦胧梦幻的背景。作为背景的一种,也是由美术负责。
23.特效(エフェクト,effect)
《GAMERS!电玩咖》中樱花场景,樱花素材可能是作画,动效是摄影负责。
与之前提到的特殊效果不同,这里指大家常识中的特效。比如动画中表现的火,水,风,爆炸等场景,以往特效是通过作画来实现,如今也有使用3D的情况。其他特效指摄影后期处理,比如碰撞擦出的火星,冬天飘落的雪花,樱花花瓣等等的效果。
24.ED
片尾,ending,日语为エンディング。作品临近结束时播放的部分,通常会在ED中展示出声优以及制作人员名单。
25.大判セル·长セル
新海诚推特,《秒速五厘米》中向右上pan的镜头
将若干张标准原画纸贴在一起,拼出所需长度。有时横纵向的长pan镜头也需要运用这种方法。
26.OP
片头,opening,日语为オープニング。在OP中会出现主要制作人员的名字,而在ED中也会出现“オープニングスタッフ”字样,指OP制作人员。
27.音响监督
负责AR录音,效果音,背景音乐等所有声音的监督。
28.音响效果
台词和背景音乐外的声音。比如走路时鞋子的声音,门开关时的声音。还指负责音效的人。
29.CUT(カット )
a)从实拍角度而言,是指摄影机开机到关机所拍摄下来的一段连续画面,或者指两个剪辑点之间的片段,成为一个镜头(卡)。在动画中一系列镜头组成一段场景,而多个场景组合为一部作品。反过来说作品就是由许多镜头组成的。动画制作中的基本单位也是镜头。原画摄影等都是按卡进行负责。
b)画面剪辑。
30.画面晃动(画面动)
或者称为镜头晃动(カメラシェイク,camera shake)。画面略微晃动的摄影处理,在爆炸地震时都有运用。
31.人设表(キャラ表)
登场角色基本的设计图,主要由角色设计来负责绘制。为了将漫画原作中的角色与动画相统一,改为更适合动画制作的人设,是必要的过程。人设表也是原画师画人时的基本参考对象。
32.口型(口パク)
吉成钢绘制的口型变化和眨眼动作。
角色口型变化,日本动画中一般对话场景会用三种口型(张闭以及半张嘴状态),通过调整时间来对准台词。与口型类似的还有眨眼的做法,都是为了减少制作麻烦。当然,口型和眨眼在时间以及造型上的微小改变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33.外包(グロス,gross)
制作委员会元请动画公司A制作某某动画时,因为动画公司A某些原因无法独立完成制作,会酌情外包给动画公司B。B公司在负责全部制作的情况下,即在动画ED表记为“アニメーション制作协力”等字样时,可以称为B公司的外包回。也有作画或上色等部分单独外包出去的情况。
34.欠番
在分镜中因为时长、内容等问题而被抛弃的镜头,这些镜头就被称为欠番。
35.白箱
看过动画《白箱》的观众一定不陌生,通常就是一张刻录着最终成品的光盘。和市场上贩卖的光碟不同,一般发放给工作人的光盘没有任何装饰,只是一张白色素面的光盘,故而称之为白箱。虽然看起来很普通,但其中包含着所有制作人员的心血。
36.日程(スケジュール,Schedule)
动画《白箱》官网展示的日程表案例
表格从左至右一次展示动画每一话的进度情况,以提交分镜为第一步,播放日为结尾(OA=on air)。表格基本展示流程中的主要步骤,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编集、AR以及dubbing工作是外接工作室进行的,所以一般而言日程都是固定的;但是作画方面的日程就难以预料。如果前期日程紧张,就会导致后期日程紊乱,产生恶性循环,甚至会发生V编当天就是播放日的情况。
37.频闪(ストロポ strobe)
反复使用F.I与F.O来制造出频闪效果,可以突出某个关键瞬间或者慢动作的感觉。
38.音画匹配(スポッティング)
动画监督板垣伸绘制的说明图
英语为spotting,直译为定点测位。常常在动画OPED,或是动画中有歌曲片段时会使用到的方法,将歌词写在律表上,与原画一一对应。和分镜不同点在于,音律表将音乐具体匹配到原画的张数,比如角色伸手,或者跳跃的时机与歌曲中哪一句台词或哪个鼓点相对应。
39.制作进行
动画中负责将流程顺利推进,链接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并且管理日程的角色。从流程中也能看到,制作进行需要参加大部分的流程,是一项重要又劳人的工作。通常每集都由不同的制作进行负责。
40.律表(タイムシート)
作画时间表,原画用以给动画标注需要中割的时间点。因为动画帧速率是固定的,所以律表中是每一秒都有24格(コマ)。其次律表对于摄影而言也很重要,会备注相关指示以及摄影机运动。
41.空
律表中不需要出现的部分,用记号“×”表示。
42.止め
静止的画面。指画面上的元素完全不动,harmony就是止め的一种用法。
43.Harmony(ハーモニー)
《灵能百分百》中的harmony截图
harmony就是指在动画中突然出现一张静止画,其中角色层与背景层使用同一种风格,两者之间的违和感消除。在过去通常是让背景来完成这一张画,运用厚涂或者淡水彩的绘制方式进行处理。在80年代的动画中常常利用harmony的效果来表现出角色情感,让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如今harmony的效果也可以通过摄影后期处理。以前在《桑原智访谈》中就提及过harmony一词,出崎统监督就常用这样的手法。
44.波浪效果(波ガラス)
《free》中水下扭曲画面
往往在水中以及火焰场景中,因为光发生折射,导致画面看上去会略显歪扭。摄影为了模拟这种效果而发明了“波ガラス”的技术。在早期赛璐璐时代时摄影一般使用波纹玻璃(ガラス)当做滤镜放在镜头前来模拟效果,因此取名为“波ガラス”。动画中常常会在水下,以及剧烈爆炸,高温下产生热浪等等的场景都会使用这类效果。
45.色线(色トレス线)
《进击的巨人》原画
在角色身上通过各种颜色的线条来划分阴影,这些线条就称为色线。一般红色代表高光,蓝色代表阴影。色线是为了让上色人员能够清晰区分不同上色区域,赛璐璐时代采用平涂方式,而数码上色直接进行填充即可。通常使用色线的情况往往出现在表现角色身上阴影高光,眼睛和皮肤的分界线,复杂服饰上不同部分的颜色分界,爆炸特效,人物与背景之间的分界线等等。
46.漫画符号
通过符号来表现角色的感情,感觉。在漫画与动画中都经常使用。而漫画符号的广泛使用也是源于1995年所发售的漫画《猴子也能看懂的漫画教程》(《サルでも描けるまんが教室》)。
47.颗粒效果(タタキ)
《无限地带23》片段
在特效场面中,通过摄影后期运用素材来增加画面中的各种颗粒。比如爆炸场面中摄影运用一些素材破片、粉尘来增加冲击力,作为作画的辅助。
又比如《小魔女学园OVA》中,作画负责液体特效,而摄影就运用一些泼墨素材使画面更加丰富多样化。
48.丁达尔现象(チンダル现象)
简言之就是光的散射现象,往往会形成非常唯美的画面。在动画中摄影会将其表现为光束以及空气中漂浮的粉尘颗粒。
而在丁达尔现象中,光所照射不到的地方就会产生黑色区域(黑ブラシ),往往在强光下会出现。以上图为例,摄影也要在后期将角色阴影处理成类似丁达尔一样的效果。
49.2D work(2Dワーク,2DW)
《四月是你的谎言》中有马公生喝的牛奶包装盒设计
这个职位主要负责动画中出现的平面素材设计,比如墙上的海报,书籍封面,果汁包装等等。一般2D work使用photoshop以及illustrator等软件,制作好素材后再交给摄影来通过AE将图片和动画画面合成在一起。类似的职位如《昭和元禄落语心中》里秋庭映美所担当的“纹理设计(テクスチャーデザ イン)”一职,主要负责和服样式设计。
【参考资料】:
本文仅供Anitama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原文地址:作品背后的制作者 - Anitama - 讲道理的动漫媒体
官方网站:Anitama - 讲道理的动漫媒体
官方微博:@AnimeTamashii
微信公众号:Anitama0815
合作邮箱:bd@anitama.cn
发布于 6 年前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赞同 301
喜欢 61
分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