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节有哪些传统活动?
1、扫尘
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做“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年前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对联,庆祝新年的到来。
3、办年货
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4、祭祖
新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祭祖,也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祭祖的形式也不同,有的是去野外扫墓,有的是祠堂叩拜,不管形式如何,这都是怀念故人。
5、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意年年有余)、蚝豉(寓意好市)、发菜(寓意发财)、腐竹(寓意富足)、莲藕(寓意聪明)、生菜(寓意生财)、生蒜(寓意会计算)、腊肠(寓意长久)等以求吉利。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二、山西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有
第一批(
48
个)
太原市晋源区晋源街道店头村
大同市天镇县新平堡镇新平堡村
大同市灵丘县红石塄乡觉山村
阳泉市郊区义井镇小河村
阳泉市郊区义井镇大阳泉村
长治市长治县八义镇八义村
长治市长治县贾掌镇西岭村
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东庄村
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岳家寨村
晋城市高平市河西镇苏庄村
晋城市高平市原村乡良户村
晋城市高平市马村镇大周村
晋城市高平市米山镇米西村
晋城市陵川县西河底镇积善村
晋城市泽州县晋庙铺镇拦车村
晋城市泽州县北义城镇西黄石村
晋城市沁水县嘉峰镇窦庄村
晋城市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
晋城市沁水县郑村镇
三、传统村落古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四、传统村落名录?
在住建部公布的五批共计6819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中,杭州市共有52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杭州市建德市17个,分别是寿昌镇石泉村、寿昌镇乌石村、大慈岩镇檀村村湖塘村、更楼街道于合村、杨村桥镇徐坑村百箩畈自然村、大洋镇建南村章家自然村、三都镇乌祥村、大慈岩镇里叶村、大慈岩镇双泉村、大慈岩镇三元村麻车岗自然村、大慈岩镇檀村村樟宅坞自然村、大慈岩镇大慈岩村大坞自然村、大同镇劳村村、大同镇上马村石郭源自然村、大慈岩镇李村村、大慈岩镇上吴方村、大慈岩镇新叶村。
杭州市·建德市
寿昌镇石泉村
石泉村位于寿昌山区东部,距寿昌镇8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落。整个村庄群山环绕,生态环境非常好。村里有着一座经历数百年风雨历程的雍睦堂。祠堂很漂亮,为徽派古建筑,内有戏台一座,雕龙画凤,古色古香。一个古老的村庄,总会有自己的文化习俗,石泉村就有自己的清唱班。据原《寿昌县志》记载:“石泉的清唱班创建于1922年。”他们还创作了一个专门适宜边走边演奏的曲调,叫“路调十番锣鼓”。有时间,去石泉听一听吧!
寿昌镇乌石村
乌石村旧称乌冈村,为承传数块奇异巨石之美丽的传说而改名。据《建德市地名志》载:“相传很久以前有神仙搬石经过此地,不慎石头失落在水塘里,石色黑,称乌岗石。这条山源遂叫乌石源,村庄在乌石源出口处,故名。”乌石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为乌冈徐氏族人繁衍聚居之地。据建德《乌岗徐氏宗谱》记载: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徐嵩之子徐绍从兰溪西乡古塘迁居寿昌乌石村,为建德徐姓之始,已有1003年的历史。
大慈岩镇檀村村湖塘村
湖塘村落位于大慈岩镇中部杨宕岩山脚,处于金衢盆地北缘地带,是丘陵向中低过渡的区域。村域范围大致呈圆形,东、南两面界于兰溪市火炉山水库,西围于金千铁路、檀新公路,北靠扬宕岩。村庄为多重丘陵所围,具有典型风水学地势宗所要求的要素。住户分布集中,是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村落胡姓始迁祖为北宋南迁中立有功勋的战将,宋朝偏安杭州后,因避奸权所害解甲归田,选择兰溪中河西与寿昌县接壤的有山有水之地。约在750年前由现村落北面的川塘山背下迁到现址。
更楼街道于合村
于合村位于 建德市更楼街道南端与寿昌接壤, 寿昌江、 320国道、 杭新景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杭新景高速公路寿昌出口就位于于合行政村村口,距美丽的新安江仅1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其便捷,是一块“有山有水有良田”的宝地。于合行政村辖三个自然村包括老于合、新街、桐子源,整个行政区域8.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93亩,山林面积6728多亩。是建德市的小康村之一。
杨村桥镇徐坑村百箩畈自然村
百箩畈村是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杨村桥镇徐坑村下辖的自然村。走在路上,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感觉。据说村里以前主要村道上都是鹅卵石铺路,现在大多变成了水泥路,只有不多的几段还保留着鹅卵石的路面。村里有很多民居,还保持着明清建筑风格,一家家雕梁画栋韵味十足。
大洋镇建南村章家自然村
章家自然村,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大洋镇建南村下辖村。章家自然村保存的古建筑挺多,最有名的要属章燮故居。该故居建于清嘉庆三年,传统传统砖木结构建筑,线条明快清晰。这里的琵琶也特别好吃,山遍野的枇杷林里,红红黄黄的枇杷挂满枝头,煞是好看。
三都镇乌祥村
在建德市三都富春江支流苔溪后源的源头,有一个建制村叫乌祥。由那里往东翻过截柘岭(亦名石柘岭),就是浦江县的地界。乌祥村的村民都会说浦江方言,村名的发音为“wushang”(乌伤)。相传,孝子颜乌负土葬父,有大群乌鸦衔土相助,乌鸦之口因此而受伤滴血。此为秦代所置乌伤(后改为义乌)县的得名。明末清初,一支王姓人从义乌县迁居此地,以祖居地“乌伤”名村,后雅化为乌祥。这里,走出了一位党和人民的“孝子”、革命烈士——蒋治。
大慈岩镇里叶村
里叶村位于浙江省建德市大慈岩镇。周围知名景区、景点丰富,东南连接兰溪诸葛八卦村、西与龙游石窟毗邻,西北与市境内大慈岩景区相连。里叶村人勤劳创业,其先祖建造有里叶祠堂,宏伟壮观。祠建于明代末年,四合院,面 宽36.05米,进深48.92米。每至夏季,里叶村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家家户户采莲、剥莲、通莲(芯)、晒莲、卖莲。
大慈岩镇双泉村
双泉村由原泉山村和小泉村合并组建,位于建德市西南部,处于杭州、金华、衢州三地市的准交界处。近年来,双泉村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49100帮扶工程为契机,从村情实际出发,从新农村的总体规划入手,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各项优惠政策,对村庄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整治,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促进了村级经济的持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三年中先后荣获了“浙江省和杭州市小康示范村”、“浙江省园林绿化村”、“杭州市生态村”、“杭州市卫生村”、“杭州市文明村”、“杭州市农家乐示范点”等十余项荣誉称号。
大慈岩镇三元村麻车岗自然村
麻车岗自然村位于大慈岩镇镇区的中东部,东与兰溪市相连,南与本镇檀村村相邻,北与李村接瓖,属于三元村,村庄离大慈岩镇区1公里,区域面积3.37平方公里,麻车岗座北朝南,是典型的风水宝地,过去有‘乌石朝山,邓宅水口,麻车岗来拢’的经典风水之说。该村庄形成的比较早,以‘东鲁世家’总厅为中心,格局始终未变,村中古建筑体量较大,明代信息较为突出。
大慈岩镇檀村村樟宅坞自然村
樟宅坞自然村位于檀村村东北面,该村以汪姓为主,始祖越国公汪华之孙立言公到宁波慈溪任职时途经此地,见此地山水甚好,山清水秀,于元代1312年迁居此地繁衍生息,形成村落。村落传统建筑主要集中在敬承堂区块,与崇义堂族厅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建筑整体,其中敬承堂建筑质量优良,工艺独特,保存完好,格局特殊,门面砖雕精细别致,具有很高的工艺美学价值,内部传统木雕精细讲究,为建德市少见,为典型的清中期建筑。
大慈岩镇大慈岩村大坞自然村
大坞村是大慈岩村的一个自然村,村口有两座奇山,东面叫“狮山”,西面叫“象山”,好似大坞村的守护神,保佑着村子的风调雨顺、繁荣昌盛。大坞村建于宋朝景炎年间。以方氏为主,始祖青睐此风水宝地而身后安葬于此。公元1277年孤塘畈光泽公,号芝山。贤良孝顺,举家居住大坞守始祖墓,成大坞清派第一世祖,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大坞方氏系周旁邻地区望族之一。
大同镇劳村村
劳村村由劳村、劳三两个自然村组成,辖区区域面积7平方公里,东与黄山头交界,南邻丰畈村,西与寻芳村毗邻,北至潘村平山自然村及皇家村。劳村村位于浙江省23省道,交通便利,全村有21个村民小组,854户农户(不包括居委会户),农业人口2730人,土地面积7417亩,其中耕地1872亩,林地4056亩,山地480亩,水面63亩,其他116亩,其余为园地。
大同镇上马村石郭源自然村
石郭源村里的人都姓徐,后来有少量客姓迁入。徐姓的祖先大约于清中叶从衢州高龙迁到这里定居,当时是三兄弟一起来到这里开山种地,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石郭源徐姓已经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一支,他们自行修有宗谱和宗祠,秉承耕读传家的家风,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繁衍生息。至于石郭源这个地名的由来,向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村后宝峰岩壁立千仞,形如城墙,故名石郭;另一种说法是:源里的沟沟壑壑遍布着大大小小的石头,故名石谷,后衍为石郭。不管哪一种说法,反正石郭源总与石头相关。
大慈岩镇李村村
李村村位于浙江省建德市南部,整个村被玉华山脉和大慈岩山脉环抱着,山上郁郁葱葱、层恋叠翠、村外小溪潺潺、景色宜人。该村为浙江省内保存较完整的古代血缘聚落建筑群,现存有明清古民居建筑110多幢,此外还有白山殿、小武当庙及包括一本堂在内的十多座公共建筑,李村村乡土建筑群,2011年已被浙江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月,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大慈岩镇上吴方村
村内保存有较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有165座明、清、民国的古建筑,建筑类型多,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祠堂建筑前大多建有水塘,其中保存较好的38座,包括庙、私塾、厅堂、民居等类型。祠堂建筑就有6座,分别为方正堂、衍庆堂、三乐堂、尚志堂、世美堂、许德堂。有迷宫建筑(俗称长弄堂),始建于明代,弄堂长47.5米,宽1米左右,九门槛、八八六十四道门,家家相同、户户相连村内核心区保留原有的历史风貌。
大慈岩镇新叶村
新叶古村已有800多年历史,明清建筑有200多幢,被国内文物专家推崇为乡土建筑保护的典范。走进古村,青山、田野、水牛、小溪、白墙黑瓦,错落有致,各类山花盛开,一派田园风光。
什么是中国传统村落?
据了解,中国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中国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根基,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列入传统村落的条件是?
入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一般要具备以下特点:村落自然景观较好,建筑风貌基本完好,民俗民风传承得好。
入选了又有什么好处?
中国传统村落将获得国家的重点关注和重点栽培,如专项建设基金支持、金融扶持政策等。
五、传统村落条例?
1、现存建筑有一定的久远度,文物保护单位的等级达到标准,传统建筑的占地规模、现存传统建筑(群)和周边环境保存有一定的完整性,建筑的造型、结构、材料及装饰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并有对传统技艺的传承。 2、传统村落在选址、规划等方面,代表了所在地域、民族及特定历史时期的典型特征,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历史以及考古的价值,并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协调,承载了一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春节的传统活动有哪些?
1、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飘色、耍龙、游神、押舟、年例,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春节期间贴春联、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都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有其特色。
2、祭祀神灵、拜祭祖先习俗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承袭古时习俗,春节期间多地有举行等盛大的游神活动。
3、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购置年节年货、贴春联、洗头沐浴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4、春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
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春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 5、春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
七、传统村落与古村落的区别?
我国传统村落一般俗称古村落,也称为历史文化村落或历史村落。传统村落应是承载历史文化传统的较大聚落,或多个聚落群体形成的自然村落、村庄等。
既包括已申报命名国家、省级的历史文化名村,也包括有历史文化价值但尚未申报名村的古村落,还包括具有优美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的自然村落。需要明确的是,历史文化名村是优秀的传统村落,但传统村落不一定是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包括大量的历史村落和自然生态村落。
八、传统村落保护范围?
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2012年9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
九、传统村落保护文案?
呼吁大家积极的保护传统的村落,这些村落是最原始的古迹
十、传统村落的概念?
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史的国家,中国广袤的国土上遍布着众多形态各异、风情各具、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传统村落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价值。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