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染坊中,陈寿庭这么有钱,算是一个有钱人,他的儿子应该更有机会比别家的孩子见的更多,
这不就是典型的富二代嘛,倒不是贬低什么,福庆跟他爹截然不同的生长环境,自然会走不同的路。电视剧里说:“要饭的爹留学的儿,也是一景。”乱世奇商得时运能力境遇来造就。这部剧让人百看不厌,就是因为乱世之际,举国倾覆之下的一番壮举,到头来还是避不过这灰飞烟灭的结局。这种悲壮的历史感和沉重感真是让人心酸。陈寿亭离开青岛去济南办厂,给孙明祖写的那封信,每次看到那都想哭。这电视剧在我心里是地位最高的,短短二十多集,如此跌宕起伏,比起那些yy自己的所谓的抗日大剧,要有分量的多!
二、谁知道陈杰的大染坊?评价一下吧?
侯勇演得不错
对剧中主要演员的表现,王文杰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其中,他对扮演陈寿亭的侯勇最为赞赏。他说:“陈寿亭的戏份很重,时间跨度又很大,同时又是一个难以把握的角色,这对侯勇来说的确是一个考验,因为侯勇以前没有演过类似的角色。但是侯勇很努力,表现也很不错。他身上有一股朴实的味道。我当初看中的就是这一点。他形象朴实、憨厚、硬气,很符合山东大汉的形象,再加上他笑起来透着智慧,这一点又正好适合演商人。在这部戏里,他演出了味道。”
美化陈寿亭事出有因
不少观众对主角陈寿亭的刻画是有意见的,因为这个形象过于完美。对此,王文杰的解释是:“我最初拿到《大染坊》的剧本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其实事出有因。历史上确有陈寿亭其人,他是《大染坊》的编剧陈杰的祖父。因此,陈杰在描写陈寿亭时难免会放大了他身上的优点,而对缺点忽略不计。这其实也无可厚非。我也没有要求陈杰作出修改。我认为陈寿亭是一个传奇人物,也许传奇人物就应该完美一些吧!”
算得上雅俗共赏
《大染坊》的观众群中成分很杂,既有普通市民,也有高级知识分子。王文杰解释说,这要感谢编剧陈杰。编剧的功底使该剧有很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写出了现代戏中少有的智慧。陈杰本人也是个有传奇色彩的人。他为人非常低调,我们只能从他给自己写的简历上来了解这位编剧了:“陈杰,1956年生,上过三年小学,16岁入济南市邮政局做工,后弃工从商,现为某大公司首席执行总监。好乱读书,不好上学。”从这个不足50个字的简历里,我们也许能够猜出一些《大染坊》雅俗共赏的原因吧。
三、经典的电视剧都有哪些
《大染坊》由王文杰执导,陈杰编剧,侯勇、孙俪、萨日娜、高明、周野芒、王奎荣、王思懿等人主演的历史剧。
该剧讲述了清末民初山东周村一个名叫陈寿亭的讨饭少年胸怀大志,被周村通和染坊周掌柜收为义子后苦学染布手艺。十年苦心经营后与人共同创办大华染厂踏上了工业印染之路。
《大宅门》是一部家族剧,由郭宝昌执导,斯琴高娃、陈宝国、刘佩琦、蒋雯丽等主演。
该剧讲述了中国百年老字号百草厅药铺的兴衰史以及医药世家白府三代人的恩恩怨怨 。
四、大染坊16,17,18读后感
观《大染坊》有感
断断续续地,用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看完《大染坊》,跟每次结束一部电视剧或一本书一样,为了方便更好地写下心得,总结必不可少。
主人公陈寿亭(小名陈六子)出生于清末民初的山东周村,父母早亡,是个孤儿,目不识丁,从小以讨饭为生,但却天资聪颖,胸怀大志。十五岁那年冬天,周村大雪,一天,他冻晕在一染布店门口,被店老板救活并收留做义子。在义父的安排下跟着师傅在店里学艺,由于机灵能干,又肯吃苦,几个月后便得到义父的信任,升做掌柜。从此便将其非凡的商业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染布厂从周村做到青岛,然后到济南,再扩展到天津、上海。在此期间,几次与日本商人藤井的博弈中,多次让对手俯首称臣,输得心服口服。最后日本侵华战争爆发,陈寿亭病逝于济南,终年不过花甲。
从十五岁开始接管染布厂,直到生命的最后,陈寿亭都算得上一位杰出的商人。企业之所以长盛不衰,且越做越大,离不开两件事,很平常的两件事:认真做事,低调做人!
认真做一件事,坚持很重要。陈寿亭一生就没有离开过老本行,尽管最后身价过千万,也没有涉足其他领域。他认为在周村做到最好了就去青岛扩展,青岛饱和了再去济南闯,后来又买下了天津的厂。不管怎样跳来跳去,他始终都在自己最熟悉的印染行业打拼,二三十年都坚持做同样的事业,岂能不精通,不发达?!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