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讲述了什么故事
【故事】: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襄阳隆中[1]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三顾茅庐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襄阳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为何什么郭嘉的技能比不上诸葛!?
事实上,郭嘉和诸葛亮不但作为个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且在各自阵营的分量也都一样。刘备得到诸葛亮以后的说法是:“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曹操得到郭嘉以后的说法则是:“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刘备临终前,是托孤于诸葛亮的;而曹操对郭嘉,也曾“欲以后事属之”。只不过因为郭嘉英年早逝,我们没能看到那一天。也由于同样的原因,郭嘉这颗将星不像诸葛亮那样璀璨明亮。诸葛亮从二十六岁出山,到五十四岁病故,为刘备集团服务了二十八年,而且还有十一年时间是大权独揽;郭嘉为曹操集团服务却一共只有十一年,而且职务不过军师祭酒(参谋)。两人施展才华的条件,真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尽管只有短短十一年,郭嘉却留下了辉煌的业绩。郭嘉在曹操军中时,曹操可谓凯歌高唱捷报频传,成功地统一了北方。郭嘉一去世,曹操的军事成就便显得乏善可陈。用周泽雄先生的话说,也就对付了马腾、韩遂几个“草寇型军阀”。对付孙权、刘备这两大“枭雄”,就有点力不从心,在赤壁还差一点就被烧得焦头烂额。当然,刘备反败为胜,并不仅仅因为有了诸葛亮;曹操事业受阻,也并非仅仅因为没了郭嘉。我们不可以过分夸大个人的作用。但郭嘉的去世,对于曹操确实是重大损失。因此,曹操败退赤壁时,曾仰天长叹,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郭嘉是军事天才。他“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总能随机应变,当机立断,而且神机妙算,出奇制胜。比方说,曹操三战吕布,士卒疲倦,准备撤军。郭嘉力主再战,而且断定再战必胜,结果吕布被擒。曹操征伐袁谭、袁尚,连战连克,诸将主张再战,郭嘉主张撤军,结果袁谭、袁尚兄弟祸起萧墙,曹操渔翁得利。曹操战袁绍,有人担心孙策趁机偷袭许都,郭嘉说来不了;曹操征乌丸,有人担心刘表趁机偷袭许都,郭嘉说不会来。结果呢?和郭嘉预料的完全一样。
郭嘉不但料事如神,而且敢于出险招,走钢丝。比如战官渡、征乌丸这两回,别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按照常理,孙策和刘表肯定要趁火打劫,在曹操的背后插一刀子。偏偏郭嘉就敢断言不会,也偏偏曹操就敢听他的,冒此天大的风险。其实官渡之战这一回,是多少有些侥幸的,这个我们以后再说。但征乌丸那一仗,则确实体现了郭嘉的军事天才。
郭嘉为什么能料事如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把人琢磨透了。他看透了袁绍,看透了吕布,看透了孙策,看透了刘表,也看透了袁尚和袁谭,这才敢迭出险招。也难怪曹操说郭嘉“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了。其实时事也好,兵事也好,说穿了都是人事。只有精于人事,才能明于时事和兵事啊!
郭嘉确实太会看人了。他不但看透了敌人,也看清了主人。曹操的表文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可见郭嘉在做出判断时,每每想到了曹操的前面,而且常常帮助曹操下了决心。但这显然要有一个前提,就是曹操的为人能够让郭嘉放心地去出谋划策,出险招,出奇招。如果像袁绍那样优柔寡断又刚愎自用,志大才疏又嫉贤妒能,郭嘉的聪明才智就不会有用武之地。可见,郭嘉的成功,也是曹操的成功。这样的成功在历史上是很罕见的。不难想象,赤壁之战时,郭嘉如果在世,他也一定会出奇制胜,让曹操转败为胜,化险为夷。这就是曹操要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的原因。可惜那时郭嘉已经不在了,否则历史恐怕得重写,《三国演义》也得重来。因为郭嘉即便没有“回天之力”,他和诸葛亮之间,也至少会有一场“智斗”的戏好看。
但是,也有很多人对郭嘉提出过质疑。
有一种说法:郭嘉应该排在荀彧 荀攸 贾诩 程昱 陈群 董昭 刘晔 钟繇 满宠 蒋济这些人后面。荀彧 陈群 荀攸 董昭 程昱 这些人是谋士,但不仅仅是谋士,他们都是为国家建设和百姓民生之生计做出过贡献的人。
战略和战术是有区别的,像诸葛亮就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战略家,《隆中对》可谓远景筹划之典范,而战术不是诸葛亮所长。荀彧作为东汉晚期的杰出政治家和战略家,东汉政府的尚书令,在曹操南征北讨以及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都显示出了肱骨之力,无论是治国齐家平天下,亦或是人品之忠正,为官之清廉,荀彧样样都不输郭嘉。
曹操在为荀彧上表时候曰:“贵指纵之功,薄搏获之赏。”也就是运筹帷幄调度指挥的人的功绩要远远高于那些攻城夺地随军献策之人。可见后汉书荀彧传。随军作战的时候,荀彧是曹操的副手,留守大本营的时候荀彧可总统军士,而郭嘉一般都是附和荀彧荀攸程昱献计,三国志关于曹操诸多谋士共同献计的时候,郭嘉一般都排在最后,或者不见郭嘉本传,只见于傅子等。比如荀彧的四胜四败可见荀彧本传,而郭嘉的十胜十败不见于郭嘉本传。至于官渡决战,魏武将士无不奋力一搏,唯独郭嘉了无消息,莫非是去打麻将了?
郭嘉善于揣测人心,说话的时候不留任何余地,偏似于冲动,不是一个很稳健的人。郭嘉力主曹操北伐,如非运气,曹操当死在辽东。
荀攸在曹操围攻吕布不下,有意撤兵的时候力主曹操坚持,最终引沂、泗之水灌城,生擒吕布。官渡前哨战,荀彧妙计频出,先后致死颜良、文丑。官渡战又力主曹操截杀韩猛军队,曹操亲自焚烧乌巢的时候,正是荀攸坐镇中军帐。这么多人为曹操浴血奋战,试问郭嘉在何处?
其实在魏国的文臣当中,我比较欣赏蒋济和陈群的。
赤壁新败,孙权围攻合肥甚急,蒋济使用伪书,诈称大军前来救援,孙权遂解围撤退。尔后,蒋济和司马懿又力主曹操打消迁都的念头,终使关羽败亡。曹魏立国初期,蒋济先后从曹仁和曹休,二曹皆不听蒋济之言,一个兵败,一个基本就挂了。蒋济后来官居太尉,历任曹操曹丕曹睿和曹芳四朝,功绩卓著,可谓文武双全。
程昱并没有在徐州迫降关羽,关羽是无条件投降。这一战,曹操根本就没打,刘备远远望见曹操帅旗的时候,就丢下部众投靠袁谭去了。可见三国志刘备传。
曹操鼎盛时期总其众不过三十万,袁绍鼎盛时期,也就是刚刚踏平公孙瓒不可一世的时候,步骑兵不过十数万,何来三十万之说?可见三国志袁绍传。
程昱是一个比较优秀和沉着的谋士,晚年却主动交出兵权。纵观一生,个人认为应该排在二荀令、陈群、贾诩之后,和刘晔、董昭、蒋济、满宠等人都属于曹魏的一线谋士。荀彧陈群蒋济这些人不仅仅是谋士。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