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自己观点的委婉说法?
1.借用式委婉法。
借用式委婉法指的是借用一事物或事物的特征来代替对事物实质问题直接回答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当为了保全对方的面子而不能直接表述自己的意思时,不妨借助有形式特征的事物来替自己说话。林肯一直用具有视觉效果的词句来说话。在他对每天送到他办公室的那些冗长、复杂的官样报告感到厌倦时,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
但是,他没有用那种平淡的词句来表示反对,而是以一种几乎不可能被人遗忘的图画式字句说:“当我派一个人去买马时,我并不希望这个人告诉我这匹马尾巴上的毛有多少根,我只希望知道它的特点所在。”
在这里,林肯就运用了借用式的委婉法,他用甲事物来比喻乙,但又不说明乙事物具体所指,这样的暗喻,不仅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本意——不愿意批阅冗长、复杂、毫无重点的报告,应该像买马人报告马的特点一样,抓住重点即可。并且照顾到了下属的面子,因为他说的话下属一听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在这里,生动的比喻所起到的作用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比喻。林肯作为总统,无论是地位还是声望都已经达到了顶点,即使他严厉的斥责下属也无可厚非。然而他还能够运用委婉的方法来照顾属下的自尊和面子,作为普通人,更应该在日常的交际中学会尊重别人。
2.曲语式委婉法。
曲语式委婉法指的是用曲折含蓄的语言和商洽的语气表达自己看法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日常的社交场合中用得最多的了,在很多时候,人们一时想不起合适的言语来讳饰或者恰当的事物来借用,那么就用这最简单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意思。
在很多时候,这招隐约闪烁其词的暗示方法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用曲语式委婉语,必须注意要避免晦涩艰深。谈话的目的是要让人听懂,而不是一味追求奇巧,这样会使他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甚至会造成误解,影响表达效果。
报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报告的主要特点包括:
1、内容的汇报性:一切报告都是下级向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工作,让上级机关掌握基本情况并及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指导,所以,汇报性是“报告”的一个大特点。
2、语言的陈述性:因为报告具有汇报性,是向上级讲述做了什么工作,或工作是怎样做的,有什么情况、经验、体会,存在什么问题,今后有什么打算,对领导有什么意见、建议,所以行文上一般都使用叙述方法,即陈述其事,而不是像请示那样采用祈使、请求等法。
3、行文的单向性: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是为上级机关进行宏观领导提供依据,一般不需要受文机关的批复,属于单向行文。
4、成文的事后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向上级机关作出汇报,是事后或事中行文。
5、双向的沟通性:报告虽不需批复,却是下级机关以此取得上级机关的支持指导的桥梁;同时上级机关也能通过报告获得信息,了解下情,报告成为上级机关决策指导和协调工作的依据。
扩展资料
报告主体部分有以下四种基本构筑形式:
1、分述式。这种结构多用来描述对事物作多角度、多侧面分析的结果,是多向思维在谋篇布局中的反映。其特点是反映业务范围宽、概括面广。
2、层进式。这种结构主要用来表现对事物的逐层深化的认识,是收敛性思维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反映。其特点是概括业务面虽然不广,开掘却很深。
3、三段式。主体部分由三个段落组成:现状;原因;对策。如此三段,是三个层次,故称三段结构。
4、综合式。主体部分将上述各种结构形式融为一体,加以综合运用,即为综合式。例如,用“分述结构”来写“三段结构”中的“现状”;用“三段结构”来写“层进结构”中的一个层次;用“总分结构”来写“分述结构”中的某一方面内容,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报告
报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报告”是陈述性文体。写作时要以事实材料为主要内容,以概括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报告”是行政公文中的上行文种,撰写“报告”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上级机关掌握本单位的情况,了解本单位的工作状况及要求,使上级领导能及时给予支持,为上级机关处理问题,布置工作,或作出某一决策提供依据。“下情上达”是制发“报告”的目的。所以报告的内容要求以摆事实为主,要客观地向上级反映具体情况,不要过多地采用议论和说明,表达方式以概括叙述为主。语气要求委婉、谦和,不宜用指令性的语言。
报告的主要特点,概括有四:
一是报告的行文目的是向上级汇报本机关的工作、情况、建议、答复等,它不直接请求上级机关正面回答报告中的问题,所以不带请示事项,这也是它与请示区别的重要区别之一。
二是报告中一般不提出建议或意见。如果确需在某一领域或某些部门贯彻报告中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可建议上级机关批转到有关部门贯彻执行,报告一经批准,便作为批转文件的附件下发,其权威性依赖或附属于批转机关。
三是报告在内容上不象请示那样有“一文一事”的要求,它可以在一件公文中综合报告几件事情,层次结构也比较复杂。
四是报告广泛使用于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反馈信息,是沟通上下级机关纵向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向上级及时汇报工作、反映问题、提出建议,也是下级机关必须履行的一项工作制度。
报告的种类从内容上分主要有:
汇报性报告、答复性报告、呈报性报告和例行工作报告。
报告的结构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和成文时间组成,下面分别介绍几种报告写法。
(一)汇报性报告来源:
汇报性报告主要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执行机关向权力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的报告。这种报告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
1.综合报告。这种报告是本单位、本部门或本地区、本系统工作到一定的阶段,就工作的全面情况向上级写的汇报性的报告。其内容大体包括工作的进展情况,成绩或问题,经验或教训以及对今后工作的意见。这种报告的特点是全面、概括、精炼。所谓“全面”,是指报告的内容要体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在某一段期间内的全面工作情况;所谓“概括精炼”,是指表述内容的时候,少写或不写繁琐的工作过程,要用结论性、要求性的语言,表达出某项工作的结果、希望或要求。
2.专题报告。这种报告是本单位、本部门或本地区、本系统就某项工作或某个问题,向上级领导部门所写的汇报性报告。其内容与综合性报告差不多,但也有自身的特点:
一是内容专一。也就是说,一份专题报告只反映某一方面的情况和问题。除了写出事件的结果以外,常常把重点放在情况的阐述、事情的原委、性质的分析和自己的看法上。如果是反映成绩的报告,则应把重点放在作法、成绩、经验和总结上。也可就某一问题专门提出建议。
二是针对性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种是日常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向上级汇报以后可以及时得到支持或指示;一种是上级部门在安排部署某项工作任务时,就要求下级单位在一定期间把工作进展情况按期向领导汇报。领导要求什么,汇报什么,所以针对性较强。汇报性报告主要便于领导掌握情况,为决策提供信息,除其中少数领导批转下发外,一般只予呈送,并不要求领导回答或批准什么问题。
(二)答复性报告
答复性报告是针对上级领导部门或业务管理部门所提出的问题或某些要求而写出的报告。这种报告要求问什么答什么,不要涉及询问以外的问题或情况。
(三)呈报性报告
呈报性报告主要用于下级向上级报送文件、物件随文呈报的一种报告。一般是一两句话说明报送文件或物件的根据或目的以及与文件、物件有关的事宜。
(四)例行工作报告
例行工作报告是下级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因工作需要定期向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所写的报告。如财务部门定期向业务主管部门和财政、税收、银行等业务指导机关所呈送的财务报表,包括日报、周报、旬报、月报、季报等。
调研报告的特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