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练声的科学练声涉及的三个方面

口才训练 2021-12-09 14:52 编辑:方晓 201阅读

从嗓音的审美功能上来说,科学练声基本上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我们的嗓音,毕竟是声音的一种存在形式。然而,无论什么声音――是敲木头声、敲石头声,还是敲击锅碗瓢盆的声音,只要人们将其作为审美的对象来欣赏,则对其声音的品质就要有一定的审美要求,并不是什么样的声音都喜欢听。对人的嗓音也不例外。如果没有审美上的要求,人们怎样发声都一样,只要别人听得懂就行。一旦有了审美要求,情况就不同了,人们不但要求听得懂,而且还要求声音悦耳动听,有磁性魅力。人们对于声音品质上的审美要求,主要是:响亮、饱满、圆润。人们不喜欢听相反效果的声音。为满足人们对声音品质上的审美要求而进行的练声过程,称为基础练声。基础练声,没有具体的表达内容,其开发的是一个人的嗓音品质的生理潜力。无论是金嗓子、铜嗓子,还是铁嗓子、木头嗓子,每个人的嗓音都有自己的品质特色,基础练声的宗旨就是要把自身嗓音潜力上的最佳品质开发出来。这也正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所谓“练嗓子”所指的内容。当然,其中必然要涉及到诸如:音域的开发、共鸣腔的运用、气息的开发、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发声状态等训练内容。我们把它们也一同归为基础练声范畴,因为它们更是基础中的基础。 人的嗓音表达,无论说,还是唱,都离不开语音符号语言的运用。不同的语种有不同的语音系统,只有严格掌握了相同语音系统的人们之间才能进行有效的言语交流。因此,对于语音符号语言的运用,首先要求发音要准确。除此之外,还要有口齿清晰、伶俐的审美要求。口齿清晰,是指连续发音时,音节完整,互不粘连;伶俐,是指拗口的音节连续进行时,口齿反应敏捷,不结巴。为满足人们对语音品质上的审美要求而进行的练声过程,称为口齿磨炼。口齿磨炼,其中包括:唇、齿、舌的力度和灵活性训练;声母、韵母、声调、拼音的训练;拗口和绕口训练等。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普通话说得不好而练声,指的就是这部分内容。 心灵感受是声音的魂灵。一个人的嗓音之所以有魅力,并不在于其声音的高低大小强弱等外在形式,而是因为它能给人以感受。这个感受信息是不用翻译的,任何人都能够从表达者的嗓音中直接获取它。一个人要想给别人带来什么感受,自己首先就要有什么感受。有了感受,怎样把这个自我的感受信息原本准确地外化出来传递给别人呢?需要的就是我们上一讲所探讨的“表达”的能力。这个渴望交流的内在感受信息,就是表达的一个具体内涵。我们只有通过准确的吸气过程才能把它完整地外化出来传与受众。因为有了感受,人们才渴望交流。因此说,感受是表达的动因和前提。在感受的交流上,人们追求真实、自然、生动的审美效果。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感受交流上的审美要求而进行的练声过程,就是嗓音表达能力的训练。嗓音表达能力的培养过程,实则就是嗓音自然语言能力这一生理本能有效开发运用的过程,同时也是表现力感染力的源泉。人的嗓音,总括起来就具有这三个方面的审美功能。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检查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现实状况,所处的程度。在采用具体的练声手段进行训练时,一定要清楚自己所练的是这三个方面的哪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练声过程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进行。三个方面都到位了,就达到了科学练声的理想境界。然而,这里仍需强调指出的是:第三个方面的训练才是科学练声的核心。前两个方面的训练,必须围绕着第三个方面来进行――即必须通过表达的心理情节,只有同时满足于真实、自然、生动的审美要求时才是科学正确的。只着眼于第一方面的训练,练出来的是毫无意义的“腔调”;只着眼于第二方面的训练,只是在学习标准普通话语音,这方面机器人会比人的发音更标准。由此可见,前两项训练所开发的只是表达的工具,而第三项所培养的是表达者的语言艺术修养和表达的素质。一个人所积累的生活感受的丰富性,可堪称为修养;其善于表达的能力,则堪称为表达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