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声带小结者怎样进行发音训练?

口才训练 2021-09-09 09:32 编辑:admin 267阅读

声带小结传统医学属“慢喉痹”范畴,是局限于声带膜部的粘膜肥厚与增生性病变,其发生与长期用声不当或滥用嗓音有关,不注意用声卫生者发病尤多,临床上很常见,往往病程很长。常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复方丹参注射液雾化吸入,抗生素、激素口服,主要是抗炎、化痰、活血化瘀和减轻局部组织肿胀。会厌逐瘀汤功用:活血化瘀,散结利咽,与西药配合治疗,体现了局限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怎样科学用嗓

据《教育研究》杂志介绍,教师中70%以上不同程度地患有喉炎及声带疾病,比歌唱演员的声带疾病患者比例高得多。这都是因为用嗓过度和不科学用嗓的缘故造成的。

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工人的工具是工厂发的,教师的工具是天生自带的。教师的工具就是一副嗓子,它是执教者的本钱,没有了它,一切美妙如意的教学言语都无法变成现实。由此可见,学习掌握科学用嗓技术,形成科学用嗓的技能,对老师来说是多么重要。

歌唱家懂得科学用嗓,而教师却普遍不懂这一点。这实在是一个极大的遗憾。因此,我建议同行们试用如下办法科学用嗓:

采用胸腹式呼吸法专门训练,打好科学用嗓的基础。其总体操作要领是:小腹收缩,肩平领正,双手提在胸腹间或自然垂直两侧,全身放松;吸气,口鼻并用,快而轻柔,避免出现“喝气声”,扩展胸,收缩小腹,控制住吸入的气息;呼气,用腹肌调节气息均匀平缓地输出。

进行发声技术训练,提高声音质量,就要有意识强化声音质量。办法是有意识强化声音共鸣效果,控制音高声调,增强有关生理部位的适应机能。

有意识地保护嗓声。没有保护嗓音的意识,如果再加上教学条件较差,教室过大,课堂秩序不好,外界环境嘈杂等,都会使教师的嗓音受到破坏甚至不可修复。

保护嗓音,必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注意用嗓的时间。一般说来,用嗓时间不要太长,高声讲话不超过60分钟,避免嗓门连续工作。

不要在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时用嗓,此时呼吸负担重,起伏大,嗓门供气不足。

加强身体锻炼,好嗓音离不开一个好的身体。

注意生活起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情绪,保证充足适量的睡眠,防止感冒引起嗓音嘶哑,尽量不吸烟和不饮用浓茶,同时少吃刺激性强的食物,不喝冷冻饮料。

注意嗓音检查和治疗。定期进行嗓音检查,有问题及时请专科医生治疗。当然,平时别忘了口含几粒喉片,以保养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