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声的方法?

口才训练 2021-09-12 16:24 编辑:admin 100阅读

书摘
现代“浪漫曲”这一名词已被“抒情歌曲”替代。培世纪末开始,一些歌唱性较强的短小的器乐曲也称作浪漫曲。
28.什么是康塔塔(cantala意)?
康塔塔是一种包括独唱、重唱、合唱,由管弦乐队伴奏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内容以歌颂或抒情为主,各乐章具有一定的连贯性。这种体裁17世纪初产生于意大利,中叶传人德国,现代作曲家常用它来表现重大的历史和现实题材。
康塔塔与中国的大合唱体裁特点十分相近,所以康塔塔在中国被译为大合唱。
29.什么是咏叹调?
咏叹词是歌剧或清唱剧中一种结构完整的抒情独唱曲体裁.最早出现在意大利歌剧、清唱剧中。其特征是富于歌唱性,篇幅较大,集中体现剧中某一人物形象或心理上的刻画,曲式多采用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和回旋曲式。这种演唱形式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和丰富的表现力,除了配合歌剧主题的渲染和人物感情的表现之外,还特地给演唱者以充分地施展艺术才华的机会。咏叹调常作为音乐独唱曲目。
我国戏曲的主要唱段虽不叫“咏叹调”,但意思相近。近代我国歌剧的发展,在创作上也借鉴了不少西洋歌剧的形式,很多歌剧中的主要唱段也可以称为咏叹调。如歌剧《江姐》中的选段《五洲人民齐欢笑》,歌剧《党的女儿》选段《万里春色满家园》等。
30.什么是宣叙调?
宣叙调也称“朗诵调”,是歌剧和清唱剧中的一种独唱曲体裁,它的歌词常用说话语气的散文形式写成,旋律接近于朗诵,节奏自由。常用于咏叹调之前。它或是剧中人物的独自,或是对话,起到叙述情节、介绍人物的作用。宣叙调虽近似说白,但有旋律记谱,在总谱上都有显示。
宣叙调在我国民族歌剧中很少见,只有在模仿西洋歌剧音乐手法的歌剧中才有此种唱段,但在中国传统审美情趣和习惯的排斥下,这种形式在我国歌剧舞台上极少出现。
31.什么是咏叙调?
咏叙调是歌剧中的独唱曲,比咏叹调篇幅短,在旋律性方面比宣叙调强,比咏叹调差,介于两者之间,然而结构完整,旋律抒情优美,用管弦乐队伴奏,在音乐会上演唱时也可用钢琴伴奏。
咏叙调也可称为小眯叹调。
32.什么是歌剧?
这是一种在西方17世纪发展起来的,把音乐、戏剧表演、舞台美术、舞蹈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在歌剧中,“歌”和“剧”紧密相关,戏剧情节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歌唱来实现(这区别于话剧)。歌剧最充分地利用了歌唱的全部形式,除独唱外(独唱主要有咏叹调和宣叙调),还有各种形式的重唱、合唱,视剧情发展需要还可以进行多种组合编排,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除歌唱外,乐队在歌剧中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乐队一方面辅助歌唱,增强歌唱表现力,一方面也可以单独渲染戏剧性气氛,起着揭示剧情的作用。
歌剧一般分为若干幕,幕与幕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歌剧全剧开幕前由乐队奏序曲,幕与幕的间隔一般也有间奏音乐。
在歌剧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歌剧,主要有以下几种:
正歌剧——指内容比较严肃,表现题材常常是悲剧性和史诗性,场面较大。
喜歌剧——内容一般来自现实生活,风趣幽默,常具有讽刺性。著名的喜歌剧有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轻歌剧——题材轻松,歌唱比较通俗简单的歌剧。
音乐剧——融戏剧、音乐、舞蹈为一炉,题材多为爱情与生活中幽默风趣的事件,音乐剧一般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舞台上连歌带舞,热闹活跃。音乐剧在美国最为盛行。
在我国,歌剧在近代也得到很大发展。经过众多的音乐工作者的努力,中国歌剧也吸收了一些外来因素,并与中国的民歌、戏剧、曲艺等结合,逐渐形成了自己民族歌剧的风格特点。著名的歌剧有《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原野》、《党的女儿》等。
33.什么是清唱剧?
清唱剧是一种大型的多乐章声乐套曲,介乎于歌剧与康塔塔之问,它与歌剧的区别是,没有布景、服装和舞台表演,或者说它不是作为戏剧在剧院演出,而是作为一种大合唱形式多在音乐会上演出。它与康塔塔的区别在于,有较鲜明的戏剧结构和情节构思,或者说它具有一定的“剧”的构思。
清唱剧的早期阶段主要是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一律用拉丁文演唱(因此又有“神剧”之称)。18世纪的巴赫和亨德尔是清唱剧创作的两位巨匠,他们的清唱剧创作中投入了更多的人的感情,为清唱剧这一宗教音乐形式注入了新的内容。特别是亨德尔的清唱剧,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具有豪迈的英雄性,他的著名作品有《弥撒亚》、《以色列人在埃及》等都是用英文演唱,成为清唱剧音乐的经典。
在巴赫、亨德尔之后,历史上的许多作曲家都写过清唱剧。例如海顿的《创世纪》、《四季》,门德尔松的《圣保罗》,柏辽兹的《基督的童年》,李斯特的《伊丽莎白传奇》,肖斯塔柯维奇的《森林之歌》等。
34.什么是弥撒曲?
弥撒曲是天主教宗教仪式中演唱的歌曲,内容多是祈祷经文或对上帝的崇拜和歌颂。16世纪意大利作曲家帕勒斯特里纳作有90多部无伴奏合唱弥撒曲,这些弥撒曲既被天主教奉为音乐的经典,也是被后世传颂的艺术佳作。
17世纪以后,随着世俗化的社会大潮流,弥撒曲也被搬到音乐厅演出。这个时候的弥撒曲已经加进了乐队伴奏,出现了独唱、合唱等多种合唱形式。著名的弥撒曲有巴赫的《B小调弥撒曲》,贝多芬的《庄严的弥撒曲》,这些作品既具有着宗教般的庄严、神圣,又同时充满了人情味,它们已远远离开了宗教音乐的功能,而具有艺术的感染力。
35.什么是民歌?
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是由普通民众即兴创造、口头传播、词曲紧密结合、篇幅短小、题材、体裁非常多样化的民间歌唱艺术形式。在中国历史上,民歌有很多特殊的称谓,如歌、诗、风、辞、谣、曲或曲子,小令调或时调、小调、山歌等等,自本世纪起,才使用这一统称。
与创作歌曲不同的是:①民歌是广大群众集体智慧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独立完成,所以没有固定的作词作曲者。②民歌通过口头传播,而不用记谱或其他手段,所以具有口头性。③民歌的创造传唱即兴性很强。在演唱过程中,随着语言、劳动、情绪和演唱者条件的不同,在曲调、速度、力度等各方面都可能有所变化,形成一首民歌各种不同的变体。④短小精炼。民歌是人民群众自发的口头创作,所以大多数情感真挚,音乐形式简明朴素,曲式结构短小,表现
内容的方法比较直接、朴实,善于运用少量的音乐材料,洗练的艺术手法和音乐语言,创造出准确生动的音乐形象。⑤鲜明的风格色彩。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生活中配合劳动和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口头创作,所以民歌同创作它的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方言习俗紧密相关。因此,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歌曲在音乐方面又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和丰富多样的地方特色。
中国民歌有多种分类法。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
36.什么是号子?
号子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亦称劳动号子。它产生于体力劳动过程之中,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真实地反映着劳动状况和生产者的精神面貌。
号子的歌词,常常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即兴随El编作出来的,它们的内容大多与劳动直接有关。此外,还包括有叙事的、诙谐的,以及爱情生活的题材。而且经常是见景生情、有感而发的联想和引申。
号子的音乐性格坚毅质朴、粗犷豪迈,律动感很强,节奏鲜明,音乐材料常重复使用。不同的劳动条件,带给号子音乐以不同的特点:劳动负荷重的号子,音乐比较固定,变化不大;劳动负荷轻的号子,音乐灵活多变。
号子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一领众和等多种,其中以一领众和的形式最为常见。号子的领歌者同时也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号子的合唱部分大多是劳动者的齐唱。
号子的种类很多,一般按不同工种分为五类: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和渔船号子。每类又可再分若干小类。如《黄河打硪号子》、《舂米号子》、《澧水船夫号子》、《川江号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