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VS张学友,如果王杰声带没坏,歌神会不会是

口才训练 2022-08-03 18:31 编辑:宰娜 116阅读

不会。张学友的敬业程度、配合程度、护嗓意识都远远高于王杰。歌神不止于声带。

首先我认为有必要表明一点事实:从客观事实讲,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毒哑声韧带而不置人于死地的药物,一般要想达到在吞咽这个不到一秒的接触时间完成对声韧带的机能破坏,表明药物剂量可以轻松摧毁整个胃部,造成胃穿孔、肠穿孔,然后在痛苦中死亡。

从声乐专业角度讲:王杰的嗓子状态是标准的废嗓,属于声韧带机能严重退化,造成的甲杓肌、环甲肌对于声韧带的肌肉控制能力的缺失。本质上完美符合严重高喉位挤卡唱法,导致的不可逆声韧带能力下降。同时存在一定的烟酒过度,导致声韧带过于敏感和高喉位伤害暴击。刀郎的嗓子和王杰的嗓子都属于高喉位+声带摩擦的废嗓,但是刀郎保留了一定的高音能力。这部分是属于烟酒量的区别。

所以,从声乐角度和客观角度讲,王杰的声带损坏是他自己缺乏护嗓意识的结果。而张学友是非常有意识地保持自己的每日开嗓练声和拒绝烟酒,乃至于控制自己的演出时间和高音场次。在这护嗓意识一点上张学友就可以吊打王杰,现实已经给出了张学友和王杰对比的答案。

按照问题的假设,我们违背常规科学的假设王杰的嗓子没坏,那么是否王杰具有张学友这种潜力,成为新的歌神?答案依旧是不会。

我们站在张学友的角度去理解一下为什么张学友是歌神。初步总结结论有以下四点:

1:张学友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合同制商业歌手,拿的是年薪和奖金,而不具备唱片分红。

2:张学友身处于HK,很配合自家公司的任何工作,这才是张学友成为歌手最大的关键点。

3:张学友懂得如何去巩固自己的地位和业务能力。不论是舞蹈还是唱功,张学友都是下了狠功夫学习。

4:张学友从不吹嘘,极少上综艺,只以作品和公司运营作为曝光率。确保了人设崩塌和节目效果流量化。

这四点的综合,才是一个具有完美敬业精神、不浮夸、足够专业、足够友好,传递正能量的歌神形象和能力。而他的业务能力优秀,创造了亲民音域时代的商业巅峰。

以下根据这四点,具体阐明为什么王杰做不到这一点:

1:王杰暴富之后的心态变化,要求版权分红;首先王杰和张学友的起点完全不同,张学友成为歌神是残酷的HK资本经过大浪淘沙知州的选择,从张学友在业余歌唱比赛之中夺冠,道签订合同获得机会,到冷落上升再上升的阶段。张学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步步惊心的努力提高自己,十分重视和感激在HK残酷的竞争之中有一份高薪工作,所以张学友的定位就是纯粹商业性的歌手艺人。不仅仅是歌手,也不仅仅是艺人。

关于合同,张学友是听从唱片公司和经纪公司安排的,因为本身拿一份钱干一份事。而公司也十分重视张学友的业务能力,双方相互尊重相互努力。唱片的版权之中,张学友不占据任何分红,也不存在任何利益冲突。

但是王杰不同,王杰早期很惨。又是父母离异,又是自己的第一任妻子跑了,一天要打好几份工,在这种情况下,王杰依旧坚持去突破,选择当个歌星。在1983年时,竟然直接在《一场游戏一场梦》发布之后,完成了从一个打零工度日的打工小子,一跃成为现象级天花板的巨星歌手。这中间的落差之巨大,我们是无法想象的。而在《一场游戏一场梦》发布之后,王杰的生活就变化为割裂,开始逐渐处于一种纸醉迷金的状态。当时的王杰就是流量的代表,电视剧、电影、代言都纷纷找上门来,吃过社会苦头的王杰不可能拒绝。

在这一次次的高薪之下,王杰也逐渐发生了心态转变。他开始把周围人的恭维当成了自己真的很厉害,把自己的幸运和恩师的帮助也当成了自己的能力。如此,王杰开始和唱片公司弹条件了,要求版权分红。

在王杰如今参加的很多综艺节目之中,王杰不止一次的表示自己版权分红赚了多少钱多少钱,说是自己是唯一一位可以不从唱片之中分红的男歌手,没有之一。实际上这仅仅是非常基础的著作权内容而已。

我国音乐著作权协会规定:音乐作品发布的第二个月起,必须按照著作权合同的规定利润百分比分红,著作权包括(作曲、作词、翻译),直到著作权享有人死后的五十年终止。

这里面的问题在于,著作权参与者的界定并没有那么固定,而是存在商讨空间的,比如最常用的演唱权。演唱权在如今时代之中本质上不应该属于著作权,而是属于公司的权利,但是王杰要求演唱权属于自己,进行分红。这就是王杰在各大音乐综艺之中不厌其烦说的核心问题。

换句话说,当时帮助王杰登上流量巨星合作唱片公司,在后来签订合同的时候,不断被王杰压榨,王杰在为自己获得更多的既得利益。本身王杰的专辑之中,王杰就有要求一张专辑必须有一两首自己作曲、作词的音乐,这本身就是唱片公司的让步。因为作曲、作词也可以获得版权分红。

总体下来,在和王杰的合作之中,王杰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唱作人的角度去理解,认为自己有很大的市场效果,而且唱片公司和他自己合作还是唱片公司赚了。如此一来,唱片公司肯定是损失了较大的利益。因为王杰的作曲作词就已经干涉了一定的专辑制作,再加上关于演唱权的版权分红,唱片公司签下王杰之后获得的利润并不多。这也直接导致了,王杰在1989就被唱片公司解约,而且不再续约。也导致了王杰离开TW,前往HK的状态。

2:王杰不配合工作,当面拒绝公司高层工作安排;我们以王杰加入英Huang娱乐公司为例,在公司内部,王杰就是非常不配合工作的典范。相比于张学友对于几任老板公司,都是存在着友好合作的基本前提的。因为张学友对于唱片公司也好,对于经纪公司也罢,张学友都能为公司带来收益,在商业时代,只有利益才是最好的纽带,也是尊重的前提。

而恰恰相反,王杰加入英H后,并没有为公司带来大利润,相反是状态频出。英H作为一个全新的传媒公司,他需要接住的是王杰的老牌名气。如此英H希望王杰可以更好地配合工作,结果却是王杰经常迟到早退。

最核心的观念,还是当时的王杰风评不好,舆论不好,本身自身也是一堆乱事,和妻子打官司。这样的情况下王杰并没有重视自己在英H的工作。比较经典的事例是,由英H总经理的邀请和工作安排,让王杰出场演唱,结果直接被王杰放了鸽子。这是第一次重大的事件。

第二次核心事件就是,王杰和谢霆锋的争斗,那一首《因为爱所以爱》。之后王杰多次在内地综艺节目之中说本该是自己唱的歌曲。实际上王杰这话就是他自身问题的所在,一个签约艺人,对于公司而言是没有话语权的。一个艺人永远不要想着自己是传媒公司的管理层,在这里王杰的越界行为就非常明显。何况《因为爱所以爱》还是谢霆锋本人作曲的。

王杰在英H展示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源于王杰并没有把自己摆正放在一个合作者角度,还是以当年强压压榨唱片公司要版权分红的套路之中。英H可不会惯着你,然后王杰就被直接冷藏。

2005年王杰合约到期,王杰又像当年离开TW一样,离开HK,来到了大路。在内地综艺采访之中疯狂吐槽HK歌手为噱头炒作。最后还出现了含沙射影的表明自己的被人毒哑的。而就在几个月前的采访之中,王杰亲口表达了自己是练新唱法把嗓子唱坏了。这种资本说辞,在他身上屡见不鲜。

3:护嗓意识,业务能力提升;

作为一个歌手,靠嗓子吃饭的职业歌手,必须有意识的去加强去强化去呵护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声韧带。这是一个基本的认知。也是任何一个循序渐进慢慢成熟的歌手应该做到的事情。

但是王杰做不到,他本质上就不是循序渐进,而是暴发户一样的迅速崛起,然后有迅速坠落。但是他沉浸在短暂的辉煌之中无法自拔。

早期,王杰的恩师李寿全是教导过王杰学习乐器、乐理、唱功声乐的,但是王杰仅仅学习了半年,就跑去拍戏了。然后恩师李寿全在第二年,也不和王杰有任何交集了。所以本质上,王杰对于音乐对于声乐,根本没有所谓的追求。他当年能够成为现象级巨星的愿意之一,是因为达到了四大天王不具备的高音歌曲红利。如果当年他多听李寿全一句话,把声乐的系统理论和认知多学习一点点,那么或许真的时代将提前进入五组高音的流行音乐欣赏阶段。那真的没有四大天王什么事了。但是王杰并没有做到。

相反,张学友也是业余出身,一个业余歌唱比赛并不能代表张学友的声乐专业性。但是人家愿意努力去加强自己的基本功,和节奏乐感。要想成为歌神,也得业务能力达到T0级别才行。

综上,即使违背常理认为王杰没有倒嗓,王杰也无法成为张学友一样的歌神。本质还是人不行,人行,路就平。即使路不平,人也走得出来。

这种殊荣华语乐坛仅此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