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唱好流行歌曲,唱歌的正确发音该怎么

口才训练 2022-08-27 11:42 编辑:沈环 181阅读

唱歌作为人们社交、娱乐消遣的一种方式受到很多人的欢迎,特别是流行歌曲,因为传唱性比较广,很多技巧难度也不大,如果能唱好的话可以为你的形象加分不少,那怎么才能把流行歌曲唱好听呢?我总结以下几点:

第一,嗓音要有特点唱适合你的歌曲,我为什么不说好嗓子而说嗓音有特点呢?记住一句话,一首歌别人唱的好听你不一定适合,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第二,要有一定的演唱技巧,你不一定要像歌唱家那样功底深厚,但要懂的一些气息的运用和基本发声技巧,你这样才能唱出你最好的声音。

第三,多听多想多唱顺序不能乱,仗要打有准备的仗,唱歌也是要想好了再唱。

总之,要学些方法勤思考唱适合你的歌,这样你才会越来越好。

唱功如何提高?

学习声乐理论意识+养成声乐练声习惯+学习一门乐器;唱功提高的核心,我个人认为本质上是声乐意识的学习和建立。

声乐知识能够清晰的告诉你,什么是科学的发声、什么是正确的理论,什么是人类总结之中最好的发声位置和技能。学习,当知其所以,知晓期待的具象,然后才能朝着目标大步前行,这样极大可能的避免走入误区,损伤声带。

在具象化目标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学习成为期待能力的过程,在意识前行的基础上,来支撑起每日训练,养成良好的声乐习惯。这个提高的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他必定是伴随着重复的枯燥性,这时候就需要乐器的帮助,来完成成长道路上的成就感获取。

以下,以我个人认为最基本简单又最重要的的声乐理论知识解释一下如何提升自身唱功。分为理论和练声方式两种;

理论1:发音点;在我们正常的中文说话之中,就有着发音点的存在。发音点是发音腔体共鸣的集中点,声线的具象点,并非是直译“发出声音的原点”,发声的原地一定是声带。

发音点的存在,在中文的后鼻音、破口音之中很容易出现,他就是整个发音之中最重、气息最集中的地方。一般而言,唱歌和说话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发音点的位置不同,中文说话的发音点是波动。唱歌取出音调,发音点往往是统一的,由此来提供统一的音色来支撑起声线的组成。

找准发音点的位置,是提升唱功的最显赫方式。大部分人唱的不好听,实则缺乏一个恒定的原点,给与的高度统一性。实则是发音点老是在鼻腔。口腔的不同位置波动。造成音色、音量、音高的不稳定。

当发音点距离震动源声带越远,理论上参与声波震动的腔体大小就越大,越大的腔体具有着更多的声波内容和可塑性,音色会更加具有共鸣质感,本质上是不同区间的泛音对于声线的内容度,这就是人声音乐悦耳的基本核心。

理论不等于现实,发音点的距离并非距离声带越远越好,因为有腔体差异性的不同。

把咽喉和鼻腔想象成一个管道,因为有着鼻孔、口腔的存在,这个管道实质上并不是封闭的。发音点的最佳地方,就是在这个不封闭的管道之中,找出一个局部封闭,且让声波碰撞最强烈的地方。这个地方在满足发音点距离声带足够远的基础上,还需要满足一个条件:腔体壁足够硬。

为什么对着高山大吼,会具有回声,而对着水大吼,只要涟漪和口水?

因为声波的反弹程度和碰撞物体的坚硬度有直观联系。肌肉组织,比如舌根软腭不适合声波反弹,无法提供更具有内容度的声波内容。骨头的硬度,伴随着封闭式腔体更适合声波的共鸣。那么发音点的最佳位置的条件如下:

1:距离声带足够远,确保腔体够大,声带足够轻松。

2:他的腔体壁要足够硬,能够产生更强烈的声波反射,反射的统称就是共鸣。

3:他的腔体要足够局部封闭;

满足以上三个点的腔体是——上颌窦。

上颌窦位于鼻腔中上方,和鼻咽腔有一个连贯性通道,不用记住他在哪,只需要记住他在鼻腔的中上方稍稍靠后就行。上颌窦的腔体壁和腔体大小,是类似一个封闭的球形,有着几个细小出口,连接着鼻咽腔等其他腔体。他是最佳的流行唱法的发音点位置。

以上内容,不需要记住,看过有一个印象就行。以下的内容才是你要做的。

第一步:找到发音点在哪:唱歌时注意力最集中的地方,感觉和说话区别最大的地方,就是发音点。哼一哼,感受一下鼻腔内部的震动集中点,就能找到。

第二步:建立发音点上挂的意识,发音点应该在鼻腔的中上方靠后的位置。这时候伴随着轻松感。不咬字时的哼鸣,就是对的发音点上挂位置。

第三步:发音点集中,在哼鸣的基础上,强化发音点的清晰度,就是腹部用力,让气息冲往发音点。刚开始会因为用力导致音高提升,但唱多了就能控制音高和音量对于发音点的不同影响。音高和音量是两个维度。

完成三步,你就能得到一个十分科学和完美的哼鸣声线。在这个过程,不要去想咽喉部的问题。

我个人建议,记住一句话:“唱歌和声带无关”。

一切科学的唱法,都是在验证这个事实,唱歌和声带无关。声带仅仅是一个工具,一个提供发声的工具。科学控制它的是甲杓肌和环甲肌,音高、音准的体现是发音点的工作,不是声带的工作。

你的声带会在你对发音点的需求变化时,自动提供对应的音高。当然这仅限于换声点以下,换声点以上也是和声带无关,而是和喉位、甲杓肌控制的声带压缩程度有关。

当然,这是我个人理解,不具备权威性。严格意义上,唱歌之中的任何技巧都不需要直接控制声带,才是严谨合格的说法。

完成这三步,然后感受一下发音点集中的声线,自身的音色明亮度会极大提升。然后记住发音点的位置,将他视为一切发音的原点,在这个基础上咬字开口,刚开始很不习惯。但是唱了几天后,你会发现自己有了基本的音高认知,和部分音高应对的肌肉习惯。

发音点是所有声乐理论之中,最重要的核心。因为他标志这你的声乐理论的基石。他也是绝对音准的必要条件。不同的音高,在发音点之中有着统一的肌肉记忆。

理论二:腹腔支撑;有了发音点的铺垫,腹腔支撑就比较简单。

哼鸣状态,感受一下腹部的用力,那就是腹腔支撑。他是一切气息的源头,也是一切情感强弱的核心。如果你哼鸣状态,是胸腔发力,那音高会很高,而且音色很老。放松去哼,就是完美的腹腔支撑。

具体的哼鸣是:

第一步:发“en”音,去口语化,不要中文咬字,单纯的发音,感受发音点;

第二步:三声音阶。do、re、mi练习,就是简单的提高音高程度,感受腹腔的存在。如果是胸腔用力,声带会不适,喉位会升高,这是错的。下潜力量,至腹部,你会发现腹部肌肉在收缩;

第三步:维持住腹部收缩,保持音高;

腹部收缩时,发音点的共鸣会无比轻松,这就是腹腔支撑。

腹腔支撑的作用:

1:提供稳定的气息,加大共鸣腔,放松声带、胸腔;

2:对音色进行润色,是得音色最大程度的轻松。

3:胸腔力量感的栖息土壤。

腹腔支撑的秘密在于横膈膜的控制,最好的调控是有意识有横膈膜这个东西,最好的控制方式是不要去深究,记住哼鸣状态的腹腔肌肉绷紧的感受,就是最好的调控横膈膜的方式。

3:胸声点缀;胸声点缀,相比于腹腔支撑和发音点都要难一点。因为胸声点缀必须是在发音点和腹腔支撑的前提下才能完成的。乃至于他完成后,你甚至难以察觉,因为他是一个自然发声的过程,很大一部分人不需要训练就能拥有。

先来介绍一下胸声点缀是什么。

在演唱之中,因为过多的腔体加入,全身心的肌肉投入,会导致声带趋于紧张,喉位会因为过大的肌肉参与导致脖子紧张,声带音色尖锐化,喉位波动。

唱歌的状态无法统一。胸声点缀,是保证自身音色的真声参与度,通过甲杓肌拉扯声带,提供声带的松弛度,完成真声质感的基本维持。胸声点缀也是高音时的金属芯的保证,也是个人的音色核心。

很多老师说唱歌脖子肌肉不要紧张,说实话学习唱歌的人,没人愿意脖子和肩部肌肉紧张。不是老师说不紧张就他肌肉就不紧张的。恰恰相反,很多声乐老师说不要紧张,结果是肌肉更加紧张。

所以,胸声点缀实际上就是主动的让声带放松的过程。这个过程之中,可以有效的将咽喉和肩部的紧张感迁移至胸腔,让他完成胸声点缀。对抗紧张感的最好方式,不是消除他,而是引导他前往正确的地方。

好比大禹治水,鲧都失败了,大禹却成功,因为大禹知道杀死洪水猛兽的方式,是泄洪,是转移,而不是直接把喝了,让他消失。这同样适用于声乐。

胸声点缀的意思,就是主动的让胸声参与,让胸腔肌肉参与,进而通过胸声对于甲杓肌的控制,让声带处于一个主动放松的状态,这个状态提供可以保证真声的质量,而真声才是一切力量感的源头。甲杓肌,记住这个肌肉名字,他是高级声乐技巧的核心,也是高音的秘密。

这个过程之中,可以有效的转移咽喉部肌肉的紧张感。

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发“nei”这个音,感受一下胸腔的震动。如果你能在发音点上挂和腹腔支撑的前提下,做出nei这个音, 恭喜你,你唱出了T3级别职业歌手的质量音色。虽然仅仅是一句。

第二步:感受nei音的腹腔肌肉参与感,记住他,试着开口咬字。在咬字之中,极大的还原nei音的胸腔肌肉感。

第三步:告诫自己,不要越俎代庖。胸声仅仅是点缀,不能取代腹腔支撑和发音点的主导位置。唱歌之中的注意力,依旧是集中于发音点。

胸声点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他标志如下:

1:个人音色的特异性展示;

2:金属芯的把控力度;

3:极大程度避免漏气。

4:稳定声压;

以及更高程度的技巧:声带压缩、强混、弱混、平衡混、声带边缘化等等。凡是和高音有关的,本质上都是胸声对于甲杓肌的控制力,甲杓肌的控制力,又直接代表了音色的力量感和个人声色区别。

有胸声点缀和没有胸声点缀的区别就是,靡靡之音和力量质感的区别。

发音点上挂和集中,腹腔支撑,胸声点缀这三点,是最基本,最好掌握,也是提升唱功能力最大的三个理论和唱法。他构成基本的三点一线。

三点一线:发音点上挂,腹腔下潜支撑,胸声真声点缀。

这三点,是我个人认为声乐的绝对核心。他是后续的腔体对抗、喉位统一、声带压缩、面罩共鸣、等等一切高级技巧的基石。

这三点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已经足够用了。它适用于男生F4以下,女生B4以下的一切质量真声;可以唱绝大部分的歌曲,实在不行就降调。

理论和寻找方式已经讲完,下面来讲一点声乐开嗓的训练方式:

1:弹唇练习;弹唇练习是最好的开嗓练习,没有之一。他可以完美的将发音点、腹腔支撑、胸声点缀串起来。整个状态放松声带,是最理想的演唱状态。想要学习,可以去其他渠道搜寻,文字不便描述。

弹唇练习注意事项:如果你发现你的弹唇,是漏气的,是无法延续的。那么表明你没有胸声点缀。胸声点缀是最好的防止声带闭合漏气的能力。在胸声点缀的情况下,如果唱不久,可以提高肺活量。

2:五声音阶;就是do、re、mi、fa、So、fa、mi、re、do的循环开嗓。如果你音准不好,可用三声音阶代替,do、re、mi、re、do。

通常情况下,是弹唇和五声音阶一起练习。在弹唇的时候唱五声音阶是全世界最好的开嗓方式,每没有之一。

3:发音点练习:mi音练习;

mi音可以有效的击中发音点,依旧是用mi音为单元音,唱五声音阶。

4:腹腔支撑练习:ma音、a音练习,或者是wu音练习。

ma音和wu音,可以有效的打开口腔,加强腹腔支撑。

5:胸声点缀练习:nei音;同上。

听没听懂,点个赞呗!

遮住的是强化记忆结合自身音域。

真的想学唱歌,就不要那么浮躁。提问的方式太浮躁了。

唱功对题主来说太遥远了。学什么技术都得脚踏实地慢慢来。

不是说你加一个有效练习就代表你很认真的······

比如说怎么去保证你的练习是有效的?

每个练习都应该要把所有能注意的细节注意到位,你才能保证有效,每个练习本身的效果也要有说明才行,这个说明谁做?老师做啊,所以还是回归到陪练和即时沟通上面。

不过我也知道大家是比较难维持这个耐心去学了,所以我还是把唱歌最核心的技巧气息的练习发个文字教程吧。

简单点说气息为什么会是最核心的,因为我们学唱歌要学控制声音,声音不稳定就谈不上好听,没有气息就不好听,声音也不可控,所以气息最核心。

气息的练习怎么做呢?

现在把气息控制的练习细分成四步:

腹式呼吸四步练习

一、感受横膈膜;二、慢吸慢呼;三、快吸快呼;四、慢呼对抗练习。

第一步是感受横膈膜,学习的目标是让横膈膜被自己的意识明确地感受到,要求是让横膈膜明显地动起来。做法有两个大的动作,预备动作和正式动作。

预备动作有这么几个,全身放松,上半身不动,尽可能的坐直或者站直,抬头挺胸,当然还有一个作弊的方法就是,直接躺平。方便的话找一些东西靠着,比如说躺着就是床垫、硬床板,如果是坐着就是椅背,如果是站着,可以是背靠着的墙面,如果有人喜欢四大皆空的感觉,希望你反手叉腰,注意不是叉腰肌,是叉腰肌后面那块肉。

正式动作是简单的一个呼吸循环动作,吸气,憋气,呼气。每个动作先做四秒。这一步做完,正确的话是会感受到自己上腹部有一定的压迫感,至于这种压迫感类似什么,可以试试用手指缓缓地按压心窝,会有一些难受,压迫感类似这种难受的感觉。

而希望大家准确感受到的反手叉腰的位置,用透视图看在最后两根肋骨所在的位置,如图(发光肋骨所在处):

这是两块比较神奇的骨头了,会随着气息下沉而移动一定距离,于是当背靠着什么来缓慢吸气的时候,会感受到后腰有一些微微撑开的变化。

如果四秒一动不足以让你感受到横膈膜的存在,希望你适当的延长憋气的时间,比如说六秒,八秒,十秒,十五秒,甚至更长,直到你清楚的觉得“不适”,感受到压迫感,甚至憋不住了再坚持一会儿,然后是继续按部就班的,四秒缓慢的呼气,这样就应该能感受到了。

第二步是慢吸慢呼,是把第一步的呼吸循环动作拉长做细的变化练习。

具体的做法是,现在可以不用刻意地憋气了,但是要把憋气的动作融入到呼吸里去,也就是说,从第一步的吸气横膈膜下沉,憋气横膈膜维持,呼气横膈膜上移变成了吸气横膈膜下沉,呼气横膈膜维持,但是吸气呼气的时间更长,动作更慢,这个动作有利于练习横膈膜这块肌肉的灵活性。到底多慢呢?吸到气全满,呼到气放干净为宜,往八秒努力吧。八秒觉得很轻松就继续增长时间,气息在实际的演唱中永远不会真正够用。

第三步是快吸快呼,有的地方叫狗喘气。关键不是说让人学狗喘气的,而是学习狗呼吸的时候那个强劲的出气量。换句话说,名字是叫快吸快呼,但是这动作的关键是深度,而不是速度,很多人做错这个动作就是过分地强调了速度而没有兼顾到呼吸的深度,快速地浅呼吸其实就像哮喘病人病发的样子。

而保证深度的关键是上一步练习的熟悉程度,希望大家踏实做好,吸气可以没有特别硬性的要求,但是呼气一定是越长越好,至少在呼吸的过程中要有到底的感受。在清晰的感受到呼吸的尽头以后,尽量维持这个呼吸的深度再不断加速,便是快吸快呼的动作了,往半秒内完成一次呼吸为方向努力。

第四步是快吸慢呼对抗练习,在这一步很多人的困惑是两个。第一是对抗是什么?第二是把气息下沉当作气息流动的方向。气息下沉是一个力量,是人在运气唱歌的时候对抗的其中一个力量,这个力量本来应该在第一步认真练习的时候就能感受到。而另外一个是往上顶气息的力量,这两股方向相反的力量的冲突,称为气息的对抗,如图:

吸气横膈膜下沉,呼气横膈膜上升

练习的具体方式:一开始按一秒一拍速度,八拍为一节,一节吸气,七节呼气。适应后缩短吸气时间,延长呼气时间。建议从速度70bpm开始,逐渐减速。

接上图,红线为横膈膜,上面绿线是心窝的水平位置,下面绿线是肚脐的水平位置。深紫色虚线为我们练习第一步第二步的时候的肚皮起伏状态,因为我们的练习内容还没有强到轻易感受到气息压缩和对抗的感觉。粉紫色虚线为对抗的时候的肚皮起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