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无国界,不管是学习通俗唱法的,还是美声民族,唱歌前都要开嗓,而且他们运用的方法也差不多,他们的气息,也是从下腹用力来控制,通俗和民族美声最大的区别还是他们的方法,通俗唱法是气声唱的,
你的问题是如何运用头腔共鸣对吧,针对你的问题,你应该可以借鉴一下民族唱法,头腔共鸣主要是运用你的哼鸣腔,意思就是说你要用一定的宽度,形象些就是说,像一头牛一样,在鼻根的后面哼,貌似有点像说 嗯 ,但不管是开口音还是闭口音,都要有宽度,而且不能用嗓子去带,要想到有东西牵引着你的鼻根后部,要想到好像你要哼到几百米以外的人听,也就是共鸣,唱每个字前,你都要先运用哼鸣带出你唱的那个字,尤其的ang,an,后鼻音这类的字,特难唱,帮你达到那个宽度,这样高音就不会用嗓子,而且还会有声音的集中,高音自然而然的就上去了啊,我们老师说,因为我是唱民族唱法的,应该是混声唱法,又叫学院派唱法,很纠结 = =
她说要唱到你头缺氧,腰酸,才能爆发你的唱功实力,呵呵
但是我还是希望你能去找专业的老师学习声乐,因为,我以前也是这样唱,老师说一直用你的本钱,总有一天,你的嗓子会坏掉,因为没有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
祝你好运咯~~~~~~~~~~
记住:音乐都是相通的~~~~
由胸腔共鸣转头腔共鸣要把握哪些方面才显得自然
首先,头腔共鸣产生的生理结构位置是在鼻腔上方。演唱时要注意打开颌关节,减轻下颌重量,感觉骨室有轻微振动感,眉心处也有微振感,这样歌声就集中明亮了。头腔共鸣依靠鼻咽腔的咽壁力量与软腭,控制进入鼻腔的声音方向,使声音进入头腔, 形成共鸣。这种控制要细心体会,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还要注意的是,当运用民族唱法唱抒情高音的曲目时,声波只在鼻梁上端的鼻骨处振动 即可;如果运用美声唱法演唱大音量的戏剧性的歌曲时,声波需要在鼻梁及周围较大面 积的骨面上振动。有经验的歌唱家们为获得头腔共鸣的感受,常常善于把声音送到头腔 中去,认为——是真正的美好的歌唱,而且这种唱法,声音不会疲劳,永远年轻。如果 失去了头腔共鸣的支持作用,歌唱的寿命不但会缩短,而且声音是十分不悦耳的。破音方面,我感觉是没有处理好吸气吐气的问题。
怎样学习头腔共鸣和鼻腔共鸣??
1、胸腔共鸣胸腔共鸣是沿袭了科学尚不发达的19世纪的说法,是一种练声方法,一种声乐术语。胸腔共鸣感觉的获得是使咽喉部作半打哈欠状,发声时,下腭自然下垂,喉咽部适当开大一些,把在硬腭上声波振动的反射点移向下齿背上,使声波在喉头和气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动,再由气管附近传送到胸腔引起共鸣,这时,似乎感觉到是把声音唱到胸部去一样。唱低音(发胸声区的音)时,以胸腔为主要共鸣器官,口腔、咽腔次之,头腔更次之。胸腔共鸣是指我们整个肺部,也叫基本共鸣,也就是我们歌唱时发出的每一个音都有它的参与,我们试唱一个音,将手放在胸部,就会感到震动。胸腔共鸣是指声带振动激起气管内空气柱振动而传送到肺再扩及整个胸腔引起共振产生的整个共鸣包括横隔膜以上至气管顶端的整个脑区。 2、鼻腔共鸣鼻腔共鸣是声波在鼻骨上的振动,即将声音的焦点定位在鼻腔。由于声音明亮的焦点,在鼻腔,所以也叫面罩唱法。这样的感觉是声音的焦点靠前,声音薄而明亮,比较灵活,像民族。随着焦点向后移动,声音越来越接近美声。随着焦点向后向上移动声音的位置也就越高,越浑厚,越不灵活。越美声化。所以美声歌曲中高速吐字快速变换音高,都是极难的声乐技巧。
要获得良好的鼻腔共鸣 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软腭的运用:软腭即平时称为的小舌头。软腭是鼻咽腔的底,形成了穹形,有利于用咽壁对声音推送。通过软腭的运用,促使鼻咽腔形状的变化及音色的变化。用哼唱练习,便于使软腭中部产生振动,扩大鼻咽腔,同时还能使鼻咽腔下部也打开。打开并控制颌关节:上下颌关节活动应张开小半寸,对于取得共鸣有好处。下颌轻轻下移,感觉好像没有重量,声音就轻松自如了。还要记住,鼻咽腔既可以使声波进入鼻腔共鸣的较大空间里去,又能不让气息进入这个空间中来。它起着声气离析的作用,能够促使共鸣的色彩变化。3、口腔共鸣口腔共鸣是声乐发声方法之一。口腔共鸣的获得是要在发音时,口腔自然上下打开,笑肌微提,下腭自然放下,上腭有上提的感觉。基音通过声带附近的肌肉、软骨和气息的传送,使声波沿着硬腭向上齿背方向推送。这时,声波随着气息的推送离开喉咽部分流畅向前,在口腔的前上部分引起振动,声音即在硬腭前部集中反射,这时兼有鼻腔打开、畅通的感觉。这种共鸣使声音明亮靠前,但过多的口腔共鸣,容易使声音出现“白声”。发中音(中声区的音)时,以口腔、咽腔为主要共鸣器官。头腔次之,胸腔更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