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声到底是什么样子?怎么练习学唱歌入门技巧

口才训练 2022-09-03 23:35 编辑:宗政良 204阅读

1、什么是混声?

混声这个概念并不是国外传进来的,而是国内国外都有这种讲法。国外主要是SLS这个体系,它把混声叫mix voice,那么就是混合的声音,中国就叫混声。

胸声和头声,大多数是从SLS传出来的。(SLS是美国的一个声乐体系,现在也是比较火,因为有一些国际的大牌歌手,以及国内林俊杰、王力宏啊,都去学了一些,所以就会被大家所熟悉。当然它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局限性)。在国内以前并不讲头声胸声,以前是讲真声、假声。

混声,很多人说是真假声混一混,介乎于真声和假声之间,这个讲法一定是错误的。不管是国内的说法还是国外的说法,混声都不是真声和假声混一混。其实真声和假声是混不起来的,真声是声带完全合拢的状态,假声是声带不完全合拢,那怎么去混呢?其实是很难混在一起的。

2、我们可以说,它是真声和假声之间,边缘音的一个状态,但它不是两个混在一起。

那么混声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其实是闭合+关闭。

什么叫闭合,什么叫关闭呢?

关闭,也就是说,在同等音高下,也就是声带的同等振动频率下,我们使用的声带振动面积越小、越边缘、越少,这个就叫关闭。同时它也是缩小发声点的一个核心的思想。什么叫缩小发声点,其实就是你声带振动的部分少了,发声点就小了。这个振动的部分就叫发声点。它越少、越边缘,它就叫关闭,它也叫发声点小。这是我们的基础。

3、闭合又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在做哼鸣气泡音的时候,其实还是会有主动的一个意图,并不是完全被动的。我们会主动的去缩小它关闭它,这个就是主动的一个动作。而我们一直提倡的,唱歌要被动。被动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让你唱歌不累,不会有更多的不该参与的肌肉去参与,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提出一个概念叫“闭合”。

当你的闭合变得越来越强的时候,也就是你的注意力都在你前面闭合、挡气的状态上,同时保持住气泡音的这个概念的时候,你就可以形成一个比较良好的混声状态了。

混声也是假声的一种,因为声带不振动的部分相对较少,所以音色介于真假声之间。

声带不振动的部分越少,混声听起来越像真音。

4、假声

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声音要有高位置的要求。最能体现高位置的声音是“假声”。唱假声的时候,喉咙一般都是开的、松弛的,气息也不僵,上下容易连成一条垂直的气柱感觉,所以声音比较柔和圆润、通畅、统一,演唱时也相对省力。但声音不够结实。如果根据假声的特点,发挥假声的优点,即可在保持假声演唱时的基础上把声音放出来,以增加声带的张力,掺入真声成分,就会形成明亮圆润的混合声效果。同时音域也得到扩展。

声音是靠什么传播的?

什么是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只是压力波通过空气的运动。压力波振动内耳的小骨头,这些振动被转化为微小的电子脑波,它就是我们觉察到的声音。内耳采用的原理与麦克风捕获声波或扬声器的发音一样,它是移动的机械部分与气压波之间的关系。自然,在声波音调低、移动缓慢并足够大时,我们实际上可以“感觉”到气压波振动身体。因此我们用混合的身体部分觉察到声音。

返回声源?
先从声源开始。用鼓槌捶击军鼓,鼓槌捶击在鼓头的穹形鼓皮上,鼓皮振动,振动的鼓皮然后就推动空气,产生从鼓头和鼓体发出并散开的压力波。因此,“压力波”从声源向外发出并散开。为了证明这一点,向公园内的池塘或家中的水槽内抛入一个石头,看看落入水中的物体产生的水波是如何从被干扰的波源散开的。另外注意,如果抛入水槽或象碗一样的封闭容器中,波纹/振动是如何碰到边缘、然后从壁上反弹回的。观察封闭容器内的波纹/水波,就给了你一些声音是如何在封闭的屋子里移动,从墙壁上反弹回的概念。另外注意,石头/石块越大,产生波纹的间距就远远比小物体的要大。

声音的重量
声音没有质量,也没有重量。声音不是物体,只是一个名称,声音是一种机械纵波, 波是能量的传递形式,它有能量,所以能产生效果,但是它不同于光(电磁波),光有质量有能量有动量,声音在物理上只有压力,没有质量.

声音特性

(一)响度: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单位:分贝dB)

(二)音调: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单位Hz,赫兹[/url,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z。 20Hz以下称为次声波,20000Hz以上称为超声波)例如,低音端的声音或更高的声音,如细弦声。

(三)音色:声音的特性,由发生物体本身材料、结构决定。

频率是每秒经过一给一定点的声波数量,它的测量单位为赫兹,是以一个名叫海里奇R.赫兹的音响奇人命名的。此人设置了一张桌子,演示频率是如何与每秒的周期相关的。

1千赫或1000赫表示每秒经过一给定点的声波有1000个周期,1兆赫就是每秒钟有1,000,000个周期,等等。

单个正弦波周期
“周期”表示一个波周期从0dB/静音至全部打开又返回的一个全周期。上面所示为正弦波的一个单周期。中线为0dB,即静音。波高为音量,从左至右为时间。“波长”为从左至右的峰—峰距离。

与用于广播或电视信号等,还有其它的一样,频率进一步分为VHF(甚高频)和UHF(超高频)。人在年轻时可以听到约20Hz到20,000Hz(20KHz)的频率范围,这是消费类CD的额定频率范围。人的听力从12岁以后开始下降,经常性处于声压级极大的情况下会导致我们听力的灵敏度下降。因此,声音具有音量/振幅和频率/音调,另外还有基于时间的声音结构。声音达到最大音量有多快,可持续多长时间以及声音消失直到听不到时需多长时间。所使用的最基本术语有:

(一)“上升”:声波从静音达到最大振幅或音量所需的时间。

(二)“衰变”:声波达到最大振幅/音量后消失为静音所需的时间。

声音的“音量-时间”形状特性叫作“振幅包络”。

简单包络:“ 上升”达到最大音量并不是立即完成的。声音然后缓缓地衰变。

将上述振幅/音量包络用正弦波表示的结果

声波的包络:在实际生活中,声音是混杂的,含有以不同振幅包络层迭的许多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