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气发声的正确呼吸方式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一种播音员主持人在工作时采用的呼吸方式。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声乐界里面大多数人认可和使用的,也是有一定科学理据的呼吸方法。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一种依靠胸腔、横膈膜和腹部肌肉控制气息的呼吸方法。这种呼吸活动范围大、伸缩性强.它可以操纵和支持声音的能力,为气息均衡、平稳地呼出提供了条件。在扩展胸腹联合式呼吸控制能力的训练中,应以快吸慢呼的训练为主。
气从丹田到肺到口腔,鼻腔,到头出去。
唱歌运用气息了怎么开口唱?哪里该紧张?哪里该放松?声音感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你可以这样理解,用了气息以后,横膈膜是保持紧张的,整个胸口感觉是膨胀的,嗓子感觉肌肉是放松的,但是需要用气来作出膨胀的感觉,也就是喉咙也是膨胀的,记住,肌肉放松,有点像是被动做呕吐的感觉,声音从哪里发出来,当然是靠嗓子发出来,气息冲击嗓子,嗓子被迫振动发声,记住,这里,嗓子是被动的,不是主动发力的。
至于怎么开口唱,气息OK了,发声也OK了,剩下的不就是传声和咬字了吗。
发声靠在嗓子后下端,就像口腔医生给你用木签看嗓子那样的发声,咬字考前,就是舌头后面平铺在牙槽,舌尖灵活咬字,基本上就这样了。
气声的正确唱法和发声方法?
1.气声唱法在发生的时候,要有意的不让声带完全闭合,让气流通过未完全振动的声带从而发出声音
2.因此气声唱法中会带有明显的气流声,甚至会有一些哑声。
3.气声唱法多用于一些稍慢轻吟低唱的歌曲中,能让人的情感表现得更真切,也更打动人。
气声发声技巧口诀?
气声唱法发声方法
发声规律:
有意不让声带完全闭合,让气流通过未完全振动的声带时发出。在这种声音中,因带有明显的气流声,而使声音色彩略显暗淡、虚婉,甚至带有一些哑声。气声唱法一般用于稍慢速度的轻吟低唱歌曲中,特别是感叹、缠绵、如泣如诉或是温存的窃窃私语的段落,用上了气声唱法能使感情表达极为真切,更富有感染力,像是发自心底的声音。
技法要点:
吐字时,先以气流托住辅音适当延长,然后轻柔地与元音“切”成字音。例如“”沙沙响“的”沙字,先以气流托住“s” 有意延长“s”的过程,然后跟“a”切(结合),得出气声的“沙”。
先气后声,以气带声,气息要匀缓而浓重,呼吸可用大口中的气,可使人们听到从话筒中发出的换气的声音以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特别是表现如泣如诉的感情时,应让听众听到大口气息吸气声造成的气诉的情境,使演唱产生真切感人的、动人的艺术效果。学员可用“月亮代表我的心”这首歌作为技巧模仿的例子。在使用这种唱法演唱时,要先好好体会歌词的含义,要进入“角色”,要用真情实感来演唱,否则就不免产生“矫揉造作”的感觉。
演唱时要注意演唱由低音到高音时,声带由主振动、部分振动,到边缘振动的过程是逐步演变的,但要做到声音上下统一,听不出变化的痕迹。如掌握得不好,肌肉收缩便会僵化,声音上下不能统一,甚至会发出破音而影响演唱的效果。唱通俗歌曲同样要做到“真声不炸”、“假声不虚”。注:很多通俗歌唱爱好者就是唱假声而造成“虚”。甚至造成嗓音急性沙哑。还有练习假声技巧者,要先加强歌唱呼吸控制能力。
气声唱法的学习方法
“气声唱法”是一种气与声不按发声规律组合的方式。正常的发声规律要求气息振动声带时,两片声带要闭合而发声,这种声音比较结实响亮。而气声唱法则是有意不让声带完全闭合,让气流通过未完全振动的声带时发出声音。在这种声音中,因带有明显的气流声,而使声音色彩略显暗淡、虚婉,甚至带有一些哑声。这种声音更显自然亲切,具有特殊的感染力。
气声唱法在中低音区相对比较容易掌握,到高音后,因为呼吸的控制难度加大,就需要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方式了。
从国内流行歌坛的发展来看,最早使用气声唱法的是在香港,继而台湾、内地。张明敏算是一个成功使用气声唱法的歌手,将流行音乐带入内地,功不可没。
气声唱法有它固有的特点,不仅因为声音自然,同时气流的流动声及呼吸(换气)的放大声,通过采音精准的话筒传出,也成了这种表演方式不可或缺的手段。
但气声唱法同样有无法回避的缺点。有人这样形容港台的歌唱环境:香港歌手阴盛阳衰,台湾歌手阳盛阴衰。为什么呢?在过去的这么多年,香港部分歌手太过依赖使用话筒的气声唱法,唱歌风格大都柔弱无力,娇柔大于阳刚。而台湾歌手在这方面有些明显不同,他们更尊崇一点——“歌,是要唱出来的”。所谓的“唱出来”,就是真正将所有共鸣打开来唱,认为有低吟有高亢,才能真正将音乐的灵魂展现。
我们可以先哈一口气,然后记住这个感觉,然后再用哈气的感觉把声音加进去,这就形成了气声,就是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