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口哼鸣
简单的说既是闭着嘴唇发出m的声音。闭口哼鸣时,下巴、喉腔、口腔肌肉不可僵硬,舌头放平,轻抵着下齿,软腭随着正确的吸气动作而上抬,咽腔呈拱形,嘴唇轻轻闭合,牙关放松紧,整个口腔像含着一口水一样,保持放松自然的状态。发声时可感觉到鼻梁上部有明显的振动,胸腔处有微微的共鸣感。闭口哼鸣是开口歌唱的感觉基础,兰培尔提常说:“如果你不能先闭着口唱好,你就不能把张口唱好。”哼鸣能有效地调节紧张的腔体,不论是口腔、鼻腔或是胸腔。做闭口哼鸣训练时应注意两肩放松,哼唱时身体一定要保持吸气时的姿势。练习时采用由高到下行音阶来练习效果较为理想。在进行练习的时候注意声音保持统一,到高声区时真假声的互换是重点。
如何使用胸腔发音?本人只想让说话有底气和震撼力!
你好!
有的人的声带天生与身体的各个腔体配合较好,说话比较亮,有劲,但也有后天锻炼出来的或者不自觉的培养出来的,毕竟前者较少
练习方法:1,想象自己的嘴巴在胸部,说话的时候气息要下沉,口腔要张开,用气息把声音顶出来,但最好别使劲用嗓子,是不正确的发声方法
2,其次,心理素质一定要好,通俗讲也就是要胆大,不怕说错话,要有正确的思维路线
3,还可以在BAIDU上搜点关于歌唱的视频,对你很有好处
希望可以帮到你!
我是上次问你腹部留气内个,胸腔发音内还是有些难理解,你有没有具体的练习方法~~~
嗯,关于具体的练气的方法嘛,也有。
1.注意睡觉呼吸与姿态的调整。姿态就是右卧,呼吸就是缓慢的做深呼吸,用鼻子深吸,用口深呼,不必勉强。等到有睡意的时候,就可以正常入睡,用鼻子呼吸。切忌睡觉直接用口呼吸,因为这样会伤元气的。这就是吐纳之术,是养气养生的基础。
2.时刻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如果你有过这种经验,因该知道易于冲动的人在情绪波动比较大的时候唱歌气流很难保持均匀,音色音质明显下降。
3.注意早起练声。早晨起来连声练的主要是肺活量,而不是声带。因为人在经过休眠后,之前做过扩张练习的胸腔可能基本上恢复到练习前的状态,也就是说之前练习的成果只能保留一点点,所以必须适尽可能的坚持,巩固之前的练习效果,使得胸腔能够完全适应一种扩张的状态。
4.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尽量选择游泳,尤其是潜泳,这个可以有效地提升血液饱和度(*就是氧合血红蛋白的携氧量),这是提升人体耐受缺氧环境的生理基础。
关于具体的练气要根据人的体型和身体状况来定。一般而言,体态比较胖的人练气主要就是在端正口型后拉长音。这里比较难的是拉长音深呼与深吸时的换气,换气的瞬间不能出现明显的间断,也就是说不管是在呼还是吸,发出的音必须保持一致,初学者要用定音哨校音。开始时难度较大,但是练习的效果要比体态较瘦的人明显。
我的体态虽然偏瘦,但是由于我在小的时候学过一点气功,就是基本的吐纳调整呼吸,所以我们的声乐老师给我教的基本方法就是拉长音,刚开始的时候是25秒,后来要求要35秒到40秒(优秀),嘿嘿......同时重点关注换气瞬间的发音是否有气短、勉强、干涩、较明显的停顿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换气的情况下一口气可以完成40秒的长音,这才可以匀出5秒的气来保证换气时正常自如的发音。其实这里有个小诀窍,就是在接近30秒时就要匀匀的收气,使得音量降下来,到最低点时的换气不容易被觉察(前提是要与旋律的变化相应,找准换气的机会),用旋律与音量的升降来掩盖换气瞬间旋律的间断,哈哈......
练气的本质不是为了不换气,而是为了最大可能的淡化换气的瞬间停顿对于作品流畅性的影响。而且发音的部位不是固定的,因为不同的人的体质决定了共振部位有细微的差异,胸腔发音只是体态比较胖(胸腔内的腔体相应大)的人,毕竟我很少听到身材很瘦的人能唱好美声的。所以不用过于执着与胸腔的发音,还是要有指导老师,因为我有一次不太听话,硬是按照学姐们的发声方法,结果不小心把气给挫了,猛地一疼瞬间跌倒,老半天才缓过劲儿来。如果自己能够在35秒的长音下实现“无漏换气”,那就可以进入提气的训练了。
除了拉长音(最基础但最有效的),就是提音了,这个家伙很锻炼人的下腹肌肉。提音强调瞬间的爆发力与对于旋律的控制力与表现力,瞬间的爆发后便是变调为持续连绵的长圆音,然后又是短促的急停。(我们老师经常以大陆版笑傲江湖的片尾曲里的那一声“咿—呀”为教学题材的,当然是增加了难度后的,老是觉得像是京剧)每次提完音,我的下腹肌肉就很酸。
在真实的试唱中当然要简单的多了,因为很多歌曲的休止或停顿处可以进行换气,这样练习的目的在于淡化掩盖瞬间换气对于旋律流畅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