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人称科学也是一种“信仰”,我们该如何为

口才训练 2021-10-30 08:52 编辑:admin 92阅读

很简单就可以反击这一荒诞的说法。如果有人说,科学也是一种“信仰”,你就问他:爱因斯坦厉害吗?如果他说厉害,你就继续问,爱因斯坦是不是学术界的权威?如果他说爱因斯坦是权威,你就说,如果爱因斯坦胡说八道,我就可以一巴掌拍过去,叫你老爱胡说!

为什么?科学讲究的是证据,对权威的说的话从来不认为是可靠的证据来源。即使是爱因斯坦,甚至是天王老子,如果他们说的话有违常理,我们就有权利质疑他们说的话。比如,爱因斯坦有一天突然说:地球是围绕月球转的。我们就把手一伸,来来来,爱大爷,说说看,为什么地球是围绕月球转的。如果爱因斯坦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我们就向他丢一个鄙夷的眼神。如果他还继续胡扯,我们就大喝一声:呔!不要扯淡!

再比如说,不久之前有一个中科院院士,名字我就不说了,在讲坛上忽悠人民群众,大谈量子真气。我们管你是不是大院士,小院士,正院士,伪院士,院长都没用。我们要做的就是一条,那就是:hi,给个数学模型吧,把你的量子真气描述一下。他立即就傻眼了。如果他左顾而言他,说什么一切皆有可能,说什么现在没有发现不代表以后没有发现,我们就可以说:呸!没个证据你瞎BB个啥?

由此可见,在科学里面,是不服从权威的。科学可以有偶像,但没有圣人。科学界偶像的话,我们从来不会盲从。科学的核心就是证据。科学就是皇帝。科学不承认有个是真理的理论,只是踏踏实实的找证据。你信科学,是因为科学提供了证据,而不是科学说的话多么的悦耳动听。

与此相反,信仰的核心就是服从权威,权威的话就是圣旨。比如某个宗教典籍说地球有5000年历史,信仰的人就愿意信这话,而不愿意信科学证据。信仰的反义词就是理性。罗素说过:科学追求理性,信仰远离理性。所以,信仰者对理性是持有负面评价的,他们认为,圣人的话就是永远对的,我信这个圣人,所以我认为他说的话就是有智慧,就是有真理(这些人甚至认为迷信就是真理,迷信就是理性,而科学却成为迷信。)

与信仰相反,科学就讨厌谈什么大智慧,神棍气太重,也不承认有什么真理。

胡适指出:

物必有理,要明物理,须得亲自到物的本身上去研究。今天格一物,明天格一物,今天格一事,明天格一事,天下的事物,都要一个个的去格他。等到后来,知识多了,物的理积得多了,便一旦豁然贯通。

......小程子说,“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有贯通处。”又说,“自一身之中,至万物之理,但理会得多,自然豁然有觉悟处。”朱子上文说的“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这都可证宋儒虽然说“今日格一事,明日格一事”,但他们的目的并不在今日明日格的这一事。他们所希望的是那“一旦豁然贯通”的绝对的智慧。这是科学的反面。科学所求的知识正是这物那物的道理,并不妄想那最后的无上智慧。丢了具体的物理,去求那“一旦豁然贯通”的大彻大悟,决没有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