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口才定义是什么?

口才训练 2023-08-24 20:16 编辑:admin 287阅读

演讲与口才定义是什么?

演讲: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口才:表达主体运用准确、得体、生动、巧妙、有效的口语表达策略,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取得圆满交际效果的口语表达的艺术和技巧

《演讲与口才》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图书,由赵福君,张广德编著。本书结合实例以科学性和实用性为指导,注重口才与演讲能力的培训与提升

口才,就是一个人的综合口语表达能力。广义的口才包括发声、朗读、演讲、说话等所有口语能力。狭义的口才只指说话能力的。

口才是一门综合艺术讲的是什么?

口才是一门综合艺术,而且也是现代每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但是,优秀的口才却不是每个人生来就俱有的,而是后天刻苦学习与锻炼得来的。

口才就是口语表达方面的才能,或者可以这样说,是口语表达方面的艺术和技巧。具体的说,口才就是在各种口语交谈的实践活动中,能够运用准确、得体、恰当、有力、生动、巧妙、有效的口语表达策略,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取得圆满交际效果的语言表达技巧。

可以说,口才是人类生活中最难能可贵的艺术。但现实生活如银野中,一百个人中又有几个人长于口才呢?只有少数人有好口才,有口才可以说出于天才,但是大多数人有口才,却是出于常常训练的缘故。其实说话也是一种技能,只有通过强化锻炼才能精通并掌握,练习是成为口才高手的重要手段,传授要重学施教。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口才呢?第一,说话时尽量要流畅、清晰、准确。

这是口头表达的基础。这一点,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达到的。

一些人,很有才华和见解,但一开口,却语塞言滞,真是满腹经纶难以说清,说者费劲,听者着急,也有的讲起话来口头禅很多,打乱了自己正常语流;有的抑扬不明、顿挫无序。这些,都妨碍了思想的准确表达,使讲话效果大打折扣。

在纠正语病的时候,要提高表达的能力,只要下一番工夫,都是可以办到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英国首相丘吉尔曾以雄辩的口才,劝服美国总统罗斯福提供援助。就是这一位伟人,原来讲话时总是结结巴巴的,另外口齿不清。

他曾因口才不济,第一次在下院演讲,只讲了一半就败下阵来了。而他却毫不气馁,潜心研究演讲诀窍,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并总结出演讲“节奏、措词、比拟和中心”四要素。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丘吉尔终于成为世界级的演说家和卓越的政治家。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和英国前首相撤切尔夫人在步入政坛之后,为了努力提高自己的演讲技巧,都做了不懈的努力。撒切尔夫人还特意请来教师,指导自己发声,使讲话更加悦耳,更富有魅力。

第二,要言简意赅,一定要记住勿冗长繁杂。

经常听到有这样一种说法:“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某某来讲话。”同时这反映了人们对“逢会必讲,一讲就长,没完没了,空洞无物”的某些讲话者的厌烦,中青年干部应引以为戒。

有人认为,说话时,如果“分量”不重,就不易引起重视。渣喊因此,为了加重“分量”,讲出效果,反反复复,多次强调,不厌其烦,一一列举,说起了“车轱辘话”,开起了“中药铺”。殊不知过犹不及,冗音赘语,淹没了重点和主题;逻辑混乱,往往使听者不得要领。

特别是有几种情况,讲话万万长不得。联欢、庆祝、娱乐、礼仪性活动的开场白,在场者的兴奋点不在于搏李听人说教,绝不可不合时宜地发表长篇大论。

露天集会,群众精力不易集中,滔滔不绝,只能适得其反,临近年、晚,时间很紧,要理解别人心情,尽力精练压缩自己的谈话,座谈、对话、了解群众意见,更要讲短话,少讲多听,另外让别人有更多的表达意见的时间和机会。话在实而不在长,语言在精而不在多。

要努力提高讲话的提炼能力和概括能力,增强讲话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层次性,善于运用凝缩性很强的哲理、成语。在“时间就是效率”的今天,使自己的口语更简洁精练、详略得体、语短意丰,对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是大有益处的。

第三,讲话应该要注意场合、情境和对象。

黑格尔说过这样一句话:“既然要产生一种好的实践效果,首先演说家要充分地考虑到演讲的场合和听众理解能力和一般性格,否则的话他的语调就会由于时间、地点和听众多不适合而不能表达到所向往的实践效果。”讲话的目的是让人接受,一定要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人代会、党代会、劳模会等大型会议讲话,如果只见稿不见人,照本宣科,几面薄纸似的一堵墙,隔断了自己与同志情感的交流,就会大大影响讲话的效果。

在与农民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农民或农村妇女交谈的时候,要注意从他们身边的事谈起,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使人家听懂、听清、听进去。

与知识分子座谈、研讨,所言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深度,这样才能与对方形成在同层次上的交流。同时,内事用语和外事用语有很大差异,如果把外事往来中十分得体的言谈照搬到与同行、兄弟单位的交往和业务洽谈中,会使人产生玩弄“外交辞令”之嫌而远之的负效应。

和同志谈心更要注意对象的年龄、身份、职业、文化层次、性格及处境,讲究谈话的措词和方式,达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目的。

人们常用“看人下菜碟,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来讽刺那种见风使舵、虚情假意、玩弄辞藻的人,而讲话说话有针对性,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沟通自己与同志的了解和交流,它与实用主义的处事哲学显然是不一样的。

第四,言从己出。

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动人心者要先乎情。”言为心声,情真才能词切。有大部分的演讲词都是由演讲者自己去写的,为什么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强调一个“情”字。只有演讲者自己动情,才能打动听众。这是由于每一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行为方式,每一个都是独特的,举世无双的“这一个”。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是位杰出的演讲家,他从政28年,做过无数次成功的演讲,他成功的秘诀之一是每次演讲都做充分的准备,认真写演讲稿。

1954年,为了欢迎英国首相丘吉尔,他花费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准备了一份只讲一分钟的欢迎词。

演讲者面对公众发表演讲,其目的在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所以演讲者必须有“自我”思想的闪光,以影响和感染他人。

如获“做文与做人”演讲赛特等奖的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采访季羡林先生的故事深深震撼了他,同时他感受到了老人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发出了“渴望年老”的独特心声,这种“自我”心声的独特魅力,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散发出思想的光芒。

一次成功演讲的全部魅力,首先要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进而强调自己的喜怒哀乐,强调自己独特的观点与感受,而重要的一点是做到“我”就是“我”,要有勇气亮出一个活生生的“我”来。要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没有个性,就没有魅力。

古今中外口才巨匠,皆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同是外交能手,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外长言语各有千秋。同是谈判高手,戈尔巴乔夫和里根的表达风格迥异。

很显然,个人的语言风格的形成是长期积累,锻炼的结果,尤其重要的是,说自己的话,少说一些套话。

第五,得体表达。

有些人在讲话时表现得过急、过冲,容易给人咄咄逼人的感觉。因此,要特别注意摆正自己和工作对象的关系,给人一种平等、谦逊之感。

口才,其实是一个人的知识、气质、性格乃至思想观念的综合方面的反映。一个人必须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同时拓展眼界和知识,并且加深学识和生活的积累,进一步使口才与才干成为事业腾飞的双翼。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