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鲁迅作品及中学语文教学,谈谈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

207 2024-05-04 18:03

一、结合鲁迅作品及中学语文教学,谈谈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

鲁迅小说的复调叙事艺术

俄罗斯著名的评论家巴赫金曾经提出一个概念:复调小说。这是从音乐理论借用的术语。复调的原意即指在一首曲子中,有着两个以上的主旋律。如果一首音乐作品在整体上是和谐的,那么,这两个主旋律就不是各自表述和展开,而是有一种对话的关系。否则就是一种独白了。古典意义上的音乐,就是典型的单一主旋律,音乐的美感来自和谐。但是,在现代的音乐美学中,和谐不再是美学的最高追求,在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时代,人的灵魂被撕裂开来,存在着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普遍分裂。人在自我意识和潜意识里,有着多重的构造。所以古典美学中的单一的旋律就无法表现现代人的心灵深度。于是世纪初出现了无调性音乐。用迷乱的音响组合表现人的复杂的灵魂世界。

小说也是这样。一个作家,作为一个叙述人,也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就不再是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可以把一个故事讲述的非常完整,因为他自己的灵魂深处也可能是割裂的,在他的人物设计和情节讲述中,无意识地把自己的内心的矛盾在故事中流露出来,因此也就把自己表露的更加深刻。复调小说,其实,就是指作者自己多个人格的对话。 《在酒楼上》、《孤独者》都是由第一人称叙述者“我”来叙述的,但叙述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作品的主人公。可是,这个“我”又不是简单的旁观者,而是独立的角色。他们不但对各自的作品的环境氛围和抒情基调承担着极大的作用,而且自身就融入到小说情节中,和主人公构成对白的关系,甚至成为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对偶式人物。 “他们似乎是一对有着独特心灵感应的孪生人,虽各各不同,又密切相关,骨头连筋。”(注:旺晖《反抗绝望》其实,这两组对偶式主人公,都各自是作者鲁迅内心的两个侧面。他们的对话背后,正隐藏着2年代中期鲁迅内心深处的冲突。《在酒楼上》、《孤独者》(还有《头发的故事》)的叙事特点是将自己的内心体验一分为二,化成两个人物——两个孪生兄弟似的人物,一部分以单纯独白的主观的方式呈现,另一部分则以客观的、非“我”的形式呈现。这种独特的方式,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作者自身经验过的许多内心矛盾,是鲁迅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尝试。

二、《鲁宾逊漂流记》简要艺术特色人物特点

《鲁宾孙漂流记》: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

作者:丹尼尔 笛福 英国

主要人物:鲁宾孙

性格:鲁宾孙是一个充满劳动热情的人,伟大的人,坚毅的人。孤身一人在这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7年。面对人生困境,鲁滨孙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与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他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 鲁滨孙又是个资产者和殖民者,因此具有剥削掠夺的本性。

“星期五”本是个野人,是勤劳、对人真诚的人,被鲁滨孙从土著人手中解救并教化后,又成了他忠实的仆人和朋友,成了“文明人”的奴隶。

主要内容:讲述一位遇险的航海商人独自一人漂流到一座荒岛。他克服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靠顽强意志和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在岛上生活了28年,终于遇救返回故乡。

三、何其芳的《独语》的结构从修辞角度如何分析?很急!!谢谢

何其芳:《独语》

1,普通散文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皆有实指,这篇散文名曰“独语”,指向内心,也可以说以想象为材料。这是另一类文章,更准确地说,这是写文章的另一种方式。

2,这类冥想式的文字使得叙述和语言显现出特殊的风格;另外,作者的文字总的说来有好用修饰语、略伤华丽的毛病,试予体会。

四、用叙事学的观点谈

对话结构,叙事者“我”和小说主要人物之间的“对话”成为两部小说的主轴。参看《“梦”与“醒”的冲突——鲁迅小说的精神特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