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沟通技巧7大技巧
美好的语言,不仅使人听了心情愉快,感到亲切温暖,而且还有治疗疾病的作用。护士每天与病人接触,频繁交往,如果能注意发挥语言的积极作用,必将有益于病人的身心健康,大大提高护理水平。在临床护实践中,护士应当熟练运用的语言主要有如下几种:
1.安慰性语言医务人员对病人在病痛之中的安慰,其温暖是沁人肺腑的,所以护士应当学会讲安慰性语言。例如,对刚进院的病人,护士主动对他说:“我是您护理组的负责护士,名叫×××,有事情找我,不必客气。”在早晨见到刚起床的病人就说:“您昨睡得很好吧,看您今天气色很好。”话虽简短,但病人听后感到亲切愉快,这可能会使他这一天的心境一直很好。
对不同的病人,要寻找不同的安慰语言。对牵挂丈夫、孩子的女病人,可安慰她:“要安心养病,他们会照料好自己的。有不少孩子,当大人不在的时候更懂事。”对事业心很强的中年人或青年人,可对他们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对于病程较长的病人,可对他们说:“既来之,则安之,吃好、睡好、心宽,病会慢慢好起来的。”对于较长时间无人来看望的病人,一方面通知家属亲友来看望,一方面对病人说:“你住进医院,亲人们放心了。他们工作很忙,过两天会来看您的。”
2.鼓励性语言医务人员对病人的鼓励,实际上是对病人的心理支持。它对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与疾病作斗争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护士应当学会对不同的病人说不同的鼓励性的话。比如,对新入院的病人说:“我们这里经常治你这种病,比您重得多的都治好了,您这病一定能很快治好!”对病程中期的病人则说:“治病总得有个过程,贵在坚持!”对即将出院的可说:“出院后要稍加休息,您肯定能做好原来的工作!”曾有一名23岁的男青年,因公负伤,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时,发现自己半身活动困难,疑为偏瘫,极为悲痛,屡次寻要自杀。护士为此不仅加强监护,而且一再耐心劝慰,对他说:“你身强力壮,新陈代谢旺盛,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将来再加强功能锻炼,是绝对不会残废的。”热情的鼓励,使这名青年增强了生活的勇气,结果恢复良好。后来他经常来看望那位护士,说护士的几句话救了他一条命。
影响医患沟通效果的主要因素是
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主要来自医方和患方两个方面。
(一)医方因素
1q医务人员对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很多医务人员仍然习惯于在那种信息不对称的方式下开展医疗服务工作,将医患关系视为主动\被动型的关系,觉得患者是来求医的,缺乏服务意识,有“居高临下”的思想。医务人员认为患者只能被动地听从指令,而忽视患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不重视倾听患者的诉说和提问。他们没有认识到医患沟通可以通过影响患者的心理因素,从而影响疾病的康复,影响医患关系。这样会导致医疗实践中医患之间缺乏信息交流,医患沟通不顺畅。
2q医务人员人文素养、沟通技巧的缺乏
医学的服务对象是人,医学本身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医学与人文融为一体才能更有效地为人类服务。医学人文精神强调尊重患者的情感世界,尊重患者意愿。由于一些医务人员缺乏人文精神,人文知识贫乏,对患者没有同情心,缺乏关怀、关爱,在医患沟通中不能敏锐地觉察和尊重患者的心理感受,不会根据患方的情绪、表情、心理反应,运用不同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使患者获得精神、心理的慰藉和改善,从而影响了医患沟通的效果。
3q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不高
医患沟通中医务人员需要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经验,而医疗实践中有的医务人员业务知识水平却不高。由于医学业务知识和经验的限制,沟通中难以全面详尽地介绍诊疗情况、告知患病风险和预后,难以说清要说明的问题,也不能较好地解答患方提出的疑问。这样医方就难以取得患方的信任,导致医患沟通不良,进而影响医患关系,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不满意后果,极易引发医疗纠纷。
4q不良医德医风、医疗机构形象的影响
由于少数医务人员的不良医德,如索要红包、吃回扣以及部分医疗机构的不合理用药、滥施检查、不合理收费等,使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形象严重受损,在群众中留下了不良的印象,部分患者及家属由此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抱有成见,影响了医患沟通效果。
5q医学的特殊性
医学具有高科技、高风险性,且其发展也有阶段局限性,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探索、总结。因此医务人员很难全面认识每个患者与疾病相关的所有状况,也不可能预知患者可能会出现的还未被认识的病症。医学的特殊性影响了医患沟通中的信息交流,医患沟通中存在的这些不可能全面告知患方的情况,一旦出现,患者及其家属就难以理解,就可能导致医患关系恶化,引发医疗纠纷。
6q医疗机构管理层缺乏职业化
对医患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医疗机构管理层职业化管理相对薄弱的表现之一。目前,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相对较少,特别是高层次医疗机构管理人才的培养缺乏专业化。医疗机构管理者精通医学专业知识,在某种意义上对提高整体医疗水平有利,但若把主要精力放在医疗工作上,势必影响到医疗机构经营管理方面的工作效率。医疗机构管理不同于临床医学,要求管理者需不断充实和更新管理理念,及时将先进的管理手段应用到实际的医疗机构经营发展过程中,并善于不断总结经验。医疗机构管理层应坚持依法治理、科学管理的工作原则,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与和谐医疗机构当作大事来抓。
(二)患方因素
1q患方的健康意识与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患方作为弱势群体,对医疗过程缺乏专业性了解和认识,且在病态下对事物的承受能力相对不足。随着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很容易将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满意转化为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质疑而引发医疗争议。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患方处处注意维护自己的权益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患方以消费者的角色对医院提出较高层次的服务要求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2q患方对医疗工作的特殊性缺乏应有的认同
绝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对医学专业的了解带有一定片面性,这种认识上的固有缺陷先期成为医疗纠纷的导火索,后期则成为医疗纠纷处理相持不下的困扰。故患方不遵循医学科学规律,对医疗工作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宽容,甚至个别人试图将医疗纠纷作为获取不正当经济利益的工具,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加之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医疗保健制度不完善与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某些地方较为突出,患方在期望值过高的情况下一旦出现治疗效果不满意,便会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医疗争议事件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