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要做一个演讲,关于商务谈判 心理分析的,想要截取电影或者电视剧中涉及到商务谈判心理案例的片段,
关于谈判的电影
《王牌对王牌》又译作《谈判专家》,这部惊险的动作悬疑片是根据美国圣路易斯警察局处理过的一个真实案件改编而成,由加利·格里导演,塞缪尔·杰克逊,凯文·斯帕西联袂主演。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制服罪犯,仅此一点,便足以令本片主人公丹尼引以为豪了。然而,谁会想到,有一天自己会由谈判专家摇身而变为劫持人质的“罪犯”?幸有另一位高手从天而降,与丹尼过足“谈瘾”,洗清不白之冤。王牌对王牌的挑战,是智力与勇气的角逐,是正义与良知的体现!
关于电影的理解
美国学者Fred Charles Ikle曾说过,不管背景或实质性问题如何,要举行谈判,通常必须要有两个要素:必须要有共同的利益,必须要有冲突的问题。
《王牌对王牌》便将冲突与利益呈现出来,在谈判中进行问题的解决。两个顶级谈判专家在这场谈判中互相博弈,智慧交锋,最终解决问题抓出幕后真凶。同时,影片也展现了作为谈判者应具有的素质与技巧。
在影片中,丹尼是芝加哥警察局的谈判专家,解救过无数人质,同时也拯救了无数罪犯,丹尼在影片开头的一次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作为一个谈判专家应该具有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丰富的知识。谈判专家用看似普通聊天的方式,实质上却在争取着解救人质的时间,转移着劫持者的注意力。
当然,整片的重点在于丹尼将利邦劫持后,丹尼与克里斯的谈判。在这场谈判过程中,丹尼充分展现了他的良好的心里素质和丰富的知识,更要重的是他的谈判能力和技巧。
丹尼的谈判特点有4个:
1、丹尼要求与陌生人克里斯进行谈判。即在谈判中,丹尼选择了一个合适的位置,这是丹尼的立场。因为他知道芝加哥警方早已是腐败黑暗,警局中存在着想要治他于死地的人,既然有人能杀了尼克也就能至他于死地。正如丹尼在片中说的一样,选择克里斯是因为对于克里斯来说,丹尼是个陌生人。也就是说,选择合适的对象,谈判才能顺利进行,丹尼才能达到他的目的。
2、利用情感因素,获取他人同情。在交涉过程中,丹尼通过表达自己与警员的关系,生死与共博得了警员们的同情。在克里斯赶路的同时,丹尼再次表明自己想要证明自己清白的强烈愿望与现实中警局内部治他于死地的现状。丹尼的强硬向这群人施加了压力,不敢轻举妄动。这也使得Palermo没有扣动扳机来杀他。
3、获得舆论的支持。丹尼让公众的压力迫使对手无法轻易打倒自己。尽管知道自己在公众的严重因莫须有罪名成为众矢之的,丹尼仍然让人们站在道义与人质的角度上思考。他喊道;“我只需要多一点时间,他们就想杀死我,这就是芝加哥警方解救人质时最大限度保护人质生命的政策!”
4、找到利益的共同点,为谈判创造条件。影片中丹尼与克里斯的两次正面对峙的几个细节体现着这一点。克里斯在进入丹尼劫持人质的房间之前下令将暖气关上,迫使丹尼以一个人质交换。并且克里斯也提出自己的要求——人质安全,否则将终止谈判。两次谈判中,两人的共同利益就是需要谈判这个平台,丹尼需要同克里斯谈判拖延时间,找出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而克里斯需要尽全力保障人质的安全。
同时,影片还展现了其他的谈判技巧。例如,丹尼要求克里斯20分钟内赶到市政大楼,但是听见克里斯的手机发出电池不足的声音,丹尼知道克里斯并没有按照他的要求去做,并向克里斯提出,表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拆穿克里斯的小把戏,来震慑对手,使自己在谈判中处于强势地位。还有,丹尼假装杀死攻击他的人以此威胁暗处的坏人不要以为他不敢杀人,以此威胁。目的也是为了给自己的谈判的优势地位增加筹码。在谈判过程中,克里斯急于结束谈判,让人冒充告密者,想要骗丹尼,却被丹尼揭穿。可见两个两个谈判专家都在用着各种技巧——显示强硬,威胁,骗局与揭穿骗局,迫使对方有求于自己使谈判的优势在双方之间转移。
从《王牌对王牌》这部影片,我们可以学到以下谈判技巧: 1.确定谈判态度;2.充分了解谈判对手;3.准备多套谈判方案;4.建立融洽的谈判气氛;5.设定好谈判的禁区;6.语言表述简练;7.做一颗柔软的钉子;8.曲线进攻 ;9.谈判是用耳朵取胜,而不是嘴巴;10.控制谈判局势;11.让步式进攻。
谈判是一门学问。在此片中我深有体会。片中的两位王牌的谈判对决用到了上课讲到的许多内容,在谈判中对彼此内心的揣摩与博弈让此片变得异常精彩,同时在结合课中内容再次观看这部影片时,我对影片有了更专业的理解,更加专注于王牌的谈判过程,欣赏并学习他们的谈判技巧,让我受益匪浅!
共生效应
共生效应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事实上,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人才的“共生效应”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引入一个杰出人才,可以使四方贤才纷至沓来,进而逐渐形成一个人才群体,这是以人才引人才、挖掘人才的一条规律。认识和运用这条规律,可为组织赢得巨大的效益。二是指在一个人才荟萃的群体中,人才间的互相交流、信息传递、互相影响往往会极大促进人才与群体的提高。因此,群体的组织者应当充分运用并不断强化“共生效应”,形成一个吸引人才、利于人才成长与脱颖而出的群体。如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美国的贝尔实验室等,在那里工作过的科学家先后有获诺贝尔奖的人。因此,我们从中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迪,组织的领导者应充分利用并不断强化人才的共生效应,形成一个吸引人才、利于人才成长与脱颖而出的群体。共生效应的实际例子编辑 在犹太经典《塔木德》中,有一句名言:和狼生活在一起,你只能学会嗥叫;和那些优秀的人接触,你就会受到良好的影响。因此,多与优秀的人交往,多受他们的影响,能让你变得更优秀。如果你已经很优秀了,再与优秀的人交往,那么你们就能产生共生效应,取得了不起的成就。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走到一起并创立了微软就是最好的例证。1968年,保罗•艾伦与比尔•盖茨相遇于湖滨中学,艾伦比盖茨年长两岁,他丰富的学识令盖茨敬佩不已,而盖茨在计算机方面的天分又使艾伦倾慕不已。就这样,他们成了好朋友,随后一同迈入了计算机王国。艾伦喜欢钻研技术,他专注于微软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创新,盖茨则以商业为主,他一人包揽了销售员、技术负责人、律师、商务谈判员及总裁等职。在两人默契的配合下,微软掀起了一场至今未息的软件革命。有人说,没有比尔•盖茨,也许就不会有微软,但如果没有保罗•艾伦,比尔•盖茨也没有今天的成就。他们能走到一起,并非偶然,比尔•盖茨说过:有时决定你一生命运的在于你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换句话说,你与怎样的人交往决定了你的未来。所以,请与优秀的人在一起,努力加入优秀者的团队,让自己在那个良好的氛围中获得成长。从他们的经历中,你既可以学到成功的经验,也可以吸取失败的教训,这会使你变得更优秀。怎样发挥共生效应编辑 首先应当大力倡导和发扬国家、民族的优良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批评打击种种不正之风,使正气居于主导地位;国家、社会要积极办好教育事业,学校要树立良好的校风;家长要十分注意孩子生长环境和品德教育,为孩子提供良好学习条件,同时还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为孩子做出良好榜样,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孩子的朋友往来,以防接受不良影响。学生本人也要树立坚定的上进心,要“远小人、近君子”,象孔子那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一个人的成才是很复杂的问题,既有先天秉赋,又有后天环境和教育问题,更要决定于自身的努力奋进。然而,这中间无论如何也不能否定共生效应的作用。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任何事物发展均存在定数与变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其发展轨迹有规律可循,同时也存在不可测的“变数”,往往还会适得其反,一个微小的变化能影响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的发展具有复杂性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Edward N.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了这个效应。“一个气象学家提及,如果这个理论被证明正确,一只海鸥扇动翅膀足以永远改变天气变化。”在以后的演讲和论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诗意的蝴蝶。对于这个效应最常见的阐述是:“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他称之为混沌学。当然,“蝴蝶效应”主要还是关于混沌学的一个比喻。也是蝴蝶效应的真实反应。不起眼的一个小动作却能引起一连串的巨大反应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蝴蝶效应在心理学方面的应用:蝴蝶效应指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当一个人小时候受到微小的心理刺激,长大后这个刺激会被放大,电影《蝴蝶效应》中作了精彩诠释。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