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学习要点

口才训练 2023-01-27 15:04 编辑:admin 266阅读

普通话学习要点

普通话学习要点

学好普通话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过,应该有简洁高效的方法。我们认为,学好普通话,以下各条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第一,要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学普通话:为了爱好,为了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抑或是为了其他目的,这样才能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步骤。

第二,要找到同道和朋友,要进入一个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语言环境,这样可以减轻甚至杜绝学习和使用普通话初期巨大的心理压力。

第三,要有勇敢和坚定的心理品质,敢于学敢于说,不怕别人的冷嘲热讽,并且持之以恒。

第四,要自己鼓励自己,告诉自己“我能行”,在特别紧张的时候可以通过深呼吸缓解自己的情绪。

第五,要向一切使用普通话的人学习,注意倾听,注意模仿,注意比较,注意批判,逐步建立良好的普通话听力,并形成正确的优劣高下的评判标准。

第六,要抓住一切机会使用普通话,首先是在面对同道和朋友的时候使用,然后是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使用,最后是在面对其他一切人的时候使用。

第七,要积极参与普通话和语言艺术活动。

第八,要从普通话日常会话入手。

第九,要学习一点普通话基础知识,了解普通话和方言的对应规律,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能够事半功倍。

第十,要养成用普通话思维并且用普通话表达的习惯,逐步减少直至避免出现用方言思考用普通话说的现象。

第十一,要把语感、语调、词语读音的轻重格式与连读音变和声调作为学习普通话的重中之重的任务。

第十二,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选择适当的专业培训课程,通过系统和科学的训练,较为快捷地掌握学习的方法并提高自身的水平,从而坚定自己学习和使用的信心,提高自己学习和使用的兴趣。

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普通话

一 、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扎实教学 

首先教师说普通话,要求做到准确、明白、生动、形象,有条理,有吸引力,高低强弱音量适当。如果教师说的是方言土语,条理混乱,词汇贫乏,“嗯”“啊”不断,语言失去光彩,学生就会因听不清或听不懂而产生厌倦情绪,腻烦不听,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可想而知了,提高学生学说普通话的水平也就根本谈不上了。 

其实,作为教师,要讲好普通话并不难,关键在于“学”和“练”。要注意向书本学习,加强进修,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读一些语音学、语言学、语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等方面的书籍。其次要注意多听一些省级、国家级播音员的发音,并与自己的发音习惯相对照,找出差距,弥补不足。生活中有许多人发音标准,语汇丰富,也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学了相关知识,找出了自身的不足,就得刻苦练习,多读多说。相信,只要加强学习和练习,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和语言艺术水准,必将会有更大的提高,必将会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

二、营造良好的氛围,注重培养 

说话,为的是与人交流,因而学生学说普通话得有一个恰当的氛围,有一个人人都说普通话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说普通话的兴趣,并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学说普通话的氛围,我们可以从宣传教育入手。告诉学生,普通话是规范化的汉民族共同语。讲好普通话,不但可以与人顺利交流,使更多的人听得懂自己的意思,而且这也符合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政策。通过教育使学生思想重视,才有可能落实到行动之中。 

作为普通话教学的专任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学说普通话,除了“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外,应在各个班中设立了普通话监督员,督促学生人人讲普通话;时刻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普通话知识;在学期中,结合教学内容,举办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激发学生讲好普通话的热情;并在期末将“讲好普通话”作为评选班干部的条件之一……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学生学说普通话的兴趣,在班级中成功地营造了“人人学说普通话” 的良好氛围。 

三、从朗读入手,加强指导 

朗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而学生学说普通话,朗读训练可谓是一条捷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加强朗读指导,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使学生学、说、练、讲了普通话,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激发学生兴趣,使之乐读 。因此说,若要把学生带进五彩缤纷的语言世界,就必须点燃朗读的火焰,使学生乐读。

四、学说普通话,要讲究说的训练 

1、增强学生的说普通话的自信心。对学生进行称赞、鼓励、肯定、表扬。因为称赞,学生有了受重视被认可的满足感、愉悦感,从而在“说”时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大胆和尽力。在进行“说”的训练中,鼓励、肯定、表扬同样不能少。学生“说”卡壳时和“说”不沾边时,要鼓励:“可能太紧张了或者考虑不成熟,可以继续思考或听别的同学说……”;“说”出不同意见时,如划分结构、分析有多重性格的人物的性格等,要鼓励;……用自己的话“说”虽不合标准答案,但只要意思对,要肯定;……“说”得好时,要表扬,“说”得不合答案,但积极大胆、声音宏亮,也要表扬;…… 

2、教学形式多样化。以课堂上说训练为主,也可以与课外相结合。如采访、演讲、辩论、口头报告等可用此形式去训练。也可用一节或几节课作较系统的强化深化训练。时刻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活跃气氛。

总之,提高普通话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大功告成的,它是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坚持不懈的努力,尽可能每堂课或多或少的进行训练。否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生不仅因此淡化了兴趣,而且会影响以前取得的效果的巩固,只有从自己的点滴工作入手,宣传教育,才能使学生人人都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

第一,普通话和方言没有高低贵贱,只有说的人的多少。

对于普通话,那是一个国家的大部分人都在说的话,而且为了便于交流,至于方言,只是某个地方的人在说,就算不是那个发言出现的地方,说的人也是很少的。

第二,普通话虽然不强求大家都说,但不能不会说。

普通话虽不强求大家都说,并不意味着不会说,因为有的情况下你不会说普通话,那总有的事你想做免不了很困难,例如当老师,去语言不一样的地方当公务员,你所在的地方可能会来和你们所在地的方言不一样的人等,在那样的环境下,交流用普通话是少不了的,不然,未必不会造成鸡同鸭讲的尴尬局面。

第三,普通话虽然要求说,但并不表示方言不重要了。

不少人会犯这样的错误,就认为请讲普通话,方言就可以丢了,殊不知,这样去认为的也是错误的,因为某个地方的文化,方言是一部分,如果这个地方的人都去讲普通话了,而且越来越多,至于这个地方的先辈们用方言记载的东西,只会使得更多的人不知道,那对这个地方的文化未必不会有不小的负面影响。

第四,不要把普通话和方言割裂来看。

看似普通话和方言没有关系,那是你没有做过了解,认真了解不难发现,普通话里有的词是从方言里吸收的,例如东北话的“忽悠”,广东话的“炒鱿鱼”,在说普通话方面,说开除某人,未必是说“开除”,而是说“炒鱿鱼”,说某人欺骗别人,不是说“欺骗”,而是说“忽悠”,应该说,普通话总有不少词汇是受方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