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之子?

口才训练 2023-09-14 02:37 编辑:admin 100阅读

一、嵇康之子?

嵇绍(253年-304年),字延祖。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人 。西晋时期名臣、文学家,曹魏中散大夫嵇康之子 。

嵇绍十岁时,嵇康被掌权的司马氏集团杀害,他也被迫退居乡里,不得出仕。后在山涛劝解下被举荐为秘书丞,历任汝阴太守、豫章内史、徐州刺史、给事黄门侍郎等职,累授散骑常侍、国子博士,封弋阳子。赵王司马伦篡位时,嵇绍出任侍中,惠帝反正后,仍居原职。后为齐王司马冏幕僚,司马冏被杀后返乡。河间、成都二王进攻京师时,长沙王司马乂拜嵇绍为使持节、平西将军,以安定军心。司马乂被害后,与百官被成都王司马颖废为庶人。

二、嵇康罪状?

景元四年(263年,一作景元三年)嵇康的好友吕安的妻子徐氏被吕安的兄长吕巽迷奸。吕安愤恨之下,欲状告吕巽。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保全门第清誉。但吕巽害怕报复,于是先发制人,反而诬告吕安不孝,使得吕安被官府收捕。嵇康非常愤怒,出面为吕安作证,因而触怒了司马昭。此时,与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向司马昭进言,以陷害嵇康。司马昭一怒之下,下令处死嵇康与吕安。

嵇康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朝廷赦免他,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任教,他们的这些要求并没有被同意。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看了看太阳的影子,知道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嵇喜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从前袁孝尼(袁准)曾跟我学习《广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广陵散》现在要失传了。”(据传,《广陵散》并非嵇康独作,而是嵇康游玩洛西时,为一古人所赠)说完后,从容就戮,时年四十岁。海内的士人没有不痛惜的,司马昭不久后便意识到错误,但追悔莫及。

三、嵇康祖籍?

嵇康字叔夜,祖籍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县西南四十六里)人,后来全家又迁徙到河内山阳县(今河南省修武县东南三十里处)居住。魏文帝黄初四年(公元223年),嵇康出身在一个清贫的儒学世家里,父亲嵇昭(字子远)曾任督军粮治书侍御史,不幸早逝。年幼的嵇康在母亲和哥哥的抚养下成长为一个仪表堂堂的青年。

年轻时的嵇康“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凤仪”,是一个气度超俗、潇洒自如的美男子,在很多人眼里是“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的英俊青年。嵇康不仅相貌非凡,而且是个“学不师授,博览无不该通”的才华横溢之人。他“恬静寡欲,宽简有大量”,是少有的少年持重之人,虽年少却行事成熟,颇受人们喜爱。

四、嵇康如何成为竹林七贤?

嵇康是三国时期曹氏魏国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

他性格耿介,行为洒脱,善恶分明,嫉恶如仇,由于对司马氏政权极为不满,于是多次明确拒绝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寄情山水,寓居竹林。他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很多文人士子的追随,在读书人之中影响很大,在竹林七贤中也被奉为“精神领袖”。大概正是由于这种拒绝为官、反对司马氏的影响力,被司马氏忌恨,最后被陷害致死,年仅四十岁。

虽然竹林七贤有七位,但是唯有嵇康最出众。在才学上,嵇康不但擅长文赋,还擅长音律。在品行上,虽然人各有志,实现抱负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也只有嵇康说到做到,不改初心,说反对司马氏的统治,便坚决不与司马氏“同流合污”,连表面的敷衍和应付也做不到。对比便知,为何竹林七位名士,唯独把嵇康单独列出来,称之为“精神领袖”了。

五、嵇康的墓葬?

主词条:嵇康墓 嵇康墓又称嵇中散墓,位于安徽省涡阳县石弓镇嵇山南麓(原属濉溪之临涣),为涡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元和郡县志》记载:临涣县有嵇山,在县西二十里。晋嵇康家于銍嵇山,因姓嵇氏。涡阳古属宿州,清嘉庆十年(1805年),宿州知州李清玉《重修嵇康墓》碑文中说:“宿州西百二十里有中散大夫嵇叔夜(字康)墓载在州乘”。其墓依山凿石而建,巨石封门,上覆山土,墓在山腹中,外表与山一体。现墓洞已被发现,但墓内被盗一空,只存空墓。

六、嵇康的曲?

嵇康(公元224年-263年,一作公元223年-262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嵇康通晓音律,尤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他主张声音的本质是"和",合于天地是音乐的最高境界,认为喜怒哀乐从本质上讲并不是音乐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

嵇康作有《风入松》,相传《孤馆遇神》亦为嵇康所作。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作"嵇氏四弄",与蔡邕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隋炀帝曾将弹奏"九弄"作为取仕条件。

司马昭一怒之下,下令处死嵇康与吕安。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

七、嵇康传摘要?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    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抚琴咏诗,自足于怀。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登缄默自守,无所言说。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    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谮“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    康善谈理,又能属文,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撰上古以来高士为之传赞,欲友其人于千载也。又作《太师箴》,亦足以明帝王之道焉。复作《声无哀乐论》,甚有条理。 

八、嵇康结婚记载?

嵇康的夫人为"长乐亭(公)主"——具体名字书中并无记载,但是能明确的是曹操的曾孙女。 一般来说,“公主”就是皇帝的女儿,这一称呼是从战国时期开始的。西汉时,皇帝的女儿称公主,诸侯王的女儿称王主,也称翁主;东汉无此分别,一律称为公主,但级别不同,皇帝的女儿皆封县公主,其尊崇者加号长公主,诸侯王的女儿皆封乡、亭公主。三国时延续了东汉的称号。

九、嵇康阮籍典故?

嵇康是晋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音乐家,阮籍也是晋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思想家。两位都是“琅琊才子”,他们的典故主要发生在同一时期。

据传,在晋武帝时期,阮籍因为提出了一些异议而遭到逐出京城。他离开前,向嵇康道别并说:“谁能与我同游?”嵇康答道:“嵇康莫如阮生,阮生莫如嵇康。”阮籍离开后,嵇康便深感寂寞,便在《广陵散》中潜藏对阮籍的思念和祝福。

后来,阮籍曾在南海隐居,但还是被官府找到,又被遣送到远方。他的朋友们纷纷为他送行,其中嵇康也来送别。两人互相劝慰,嵇康坐于车辕,念了一篇《远送从兄郎序》,以此表达对阮籍的友情和思念。

嵇康和阮籍的典故,表达了晋朝文学中才子佳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和思念之情,成为了中华文化中流传至今的佳话之一。

十、嵇康诗词名篇?

嵇康(223年-262年)是中国晋朝时期的文学家、音乐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清新、自然、深邃著称,被誉为“嵇山高士”。以下是嵇康的几首著名诗词:

1.《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与山巨源隐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与潘岳题壁》:“山高水长鸟飞绝,径险坡陀不自由。思往事想今时,渺沧海变桑田。”

4.《咏怀古迹五首》之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咏怀古迹五首》之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以上是嵇康的几首著名诗词,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对后世文学和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