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无私存厚德,
不分贫富意随和。
不争名利不求赏,
贵不谄兮贱不说。
道是什么?怎么得道?这是老子的《道德经》所阐述的核心内容。在讲道的过程中,老子运用了“水”这个载体来说明自己的思想: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里,大众最熟悉的提到水的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在老子看来,符合大道的人就像水一样,善于帮助万物,但从来不与万物争长论短。
对水的体认,就是对道的体认。从水的特性可以看到,有这样的一种人,他们乐于助人、不争长短、甘居人后、随遇而安,这种人有道德、有胸怀、有智慧,能够获得各种有利因素的支持,以柔克刚,柔中有刚,无坚不摧,通常无往不利。
《道德经》里的智慧如渊如海,只要我们能像水一样,就能在治国、修身、创业、处世等方面做到游刃有余。怎样才算是像水一样呢?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民心即天心,圣人就像水一样,随方就圆,保持了无我、无为的状态,顺应了民心,所以就凝聚了民心。这个道理适用于很多领域,它启示我们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则,这才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想要得到“水”这个“圣人”的帮助,那么我们就应该待在“低洼”的地带,因为这是水必然会来到的地方。也就是说,即使我们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也不必感到绝望,必然会有得到水力支持的一天。
总之,修道要无我,做人要顺势。无论做人还是修道,只有像水一样,才能圆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