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岁了,可是说话沟通大部分时间答非所问!

口才训练 2022-06-26 23:18 编辑:雍晶 163阅读

首先,家长要了解一下三岁孩子的一个特点,三四岁孩子的心理和智力都处在一个发育的阶段,他已经产生了一些具有社会性的心理特征,所以孩子经常答非所问,家长要考虑一下自己问的方式是否合适,有没有给孩子造成紧迫感或者是压力等等,或者是孩子有可能没有注意到家长问的这个问题;对家长问到的事情、事物不感兴趣等等。

其次,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一些引导,给这位家长以下几点建议,第一点就是要增加孩子的生活体验,幼儿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会有话可说,有乐于表达的内部动机,生活是语言表达的源泉和基础,家长可以有意识的来丰富他的生活内容,多带他出去玩儿,去观察大自然里的花草树木,昆虫飞鸟等等,还有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不仅会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还能给他增添无数新的词汇。每一次外出家长都要做一个有心人,带着孩子边走边聊,沿途谈论所见所闻,让孩子把景物、思维和语言这三者建立联系,逐渐的增加孩子说话的内容。

另外,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家长完成一些难度适中的家庭事务,在提升孩子综合能力的前提下,促进语言表达的主动性,提升他的语言能力。

第二点就是可以增加孩子的认知,当孩子有了表达的愿望,常常他会因为词汇的缺乏,而限制语言的表达,家长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陆续教给他一些新的词汇。比如到商场去购物;去看街头的宣传橱窗,都可以带上孩子给他讲解看到的新知识和新词汇,来满足他的好奇心,激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年龄小的孩子,可以让他去看一些图片,或者是认知卡片,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在讲故事的时候让孩子作为主导,家长跟着他的兴趣走,当孩子感兴趣时,他就会愿意模仿,愿意理解,愿意思考。

第三个就是制造表达的机会,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不要立刻就帮助,最起码让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之后再去引导,不做过度的保护,也不去代替。

第四就是要增加互动,尽可能多的亲子互动,并鼓励孩子多去和小伙伴沟通交流,通过同伴的相互交往,学会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能力,感受语言的乐趣和魅力。

第五点是坚持进行感统训练,尤其是前庭觉的训练,来提升孩子的听知觉、视知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有敏捷的语言反应,缜密的语言逻辑和丰富的词汇量来做依托,这就和孩子的感官高度统合息息相关了,只有感官系统高度的统合,孩子才可能认知能力强,思维转换快,身心一致,还有语言组织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才会优秀。家长可以根据以上的几点建议对孩子进行相关的引导,谢谢。

马秀老师:长颈鹿幼儿园园长,儿童心理行为咨询师

我们经常能够遇到这样的宝宝,尽管能够开口说话,但笨嘴拙舌,说话慢,语言逻辑不清,甚至答非所问。

如果你的宝宝有以下表现:开口说话比较晚,有的孩子两三岁不开口说话,有的孩子有学会了几个词就再没有进步

迟迟说不清楚,主要是发音让人听不懂,似乎从开始说话就没什么进步

语言认知障碍,主要是听不懂,理解能力差,且主动语言不多。

社交能力差,与他人相处,语言使用效率低,沟通方式与同龄人有较大差异。

那么宝宝可能存在的原因:1.开口时间晚。开口说话以第一次说有意义的词语为标志,基本上都在1.5岁以后,大部分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在2-3岁期间开口说话,有的甚至要到4岁或者更晚才会开口说话。

2.语言内涵贫乏。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往往只能表达很单一且固定的内容,如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或者家人的称谓等等,有的儿童甚至不会说话或者只能鹦鹉学舌。由于语言内容的贫乏,儿童往往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图,阻碍了与他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3.语法知识缺乏。部分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表现为表达上面的语法知识匮乏,如语言不连贯,只能说单词。许多患儿至3、4岁时仍只能说2、3个字的短语,甚至56岁时才会说简短的、内容贫乏、不合语法的句子。

4.交流能力差。表现出不会与人交流,不少患儿有视线不合、多动,不与小朋友玩等行为方面的表现;还有部分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实际交流能力与其掌握的语言能力不相符合,或者与特定群体交流时,其语言能力与实际不符。

5.语音不清。发音不准、吐字不清也是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重要表现,就某儿童门诊的研究,25.7%的患儿伴有一定程度的构音障碍。

6.词义理解能力差。不能理解词义及用词表达其意思。 由于语言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及日后的工作生活至关重要,必须有专业人员,主要为语言治疗师,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实施语言干预,帮助儿童获得必需的语言交流能力。

父母应该怎么办?1、切忌拔苗助长,刻意去反复单纯地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一旦造成孩子对学说话不感兴趣甚至有厌烦或畏难情绪,反而可能起到反效果。

2、核心的思路——激发孩子主动说话的愿望,多和孩子说话进行交流的方式有很多,比较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在孩子放松的情况下多和孩子说话,采取引导的方式。

3、可以带孩子进行朗读,也要记得不可强迫。

4、孩子的心理是不同的,可能比较小的孩子不能形成具体的记忆,因为这种记忆其实也来自于语言,语言也是思维的重要工具。但负面的情绪往往会让孩子形成很深刻的记忆,如果家长用很严厉的语气对孩子说话,或者家长之间的语言暴力,都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好的记忆,很多孩子不愿开口说话就不排除这种可能。

5、从另一方面来说,有些家也可能有这种情况,就是当孩子用肢体语言表达某种需求时,家长明白了马上就满足孩子,此时家长要尽力忍住,装作不明白,尽量引导让孩子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