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角度赏析答题格式?

口才训练 2023-01-04 15:56 编辑:admin 118阅读

写景角度赏析答题格式?

1.注意修辞手法,如果词语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答题关键是把词语由喻体拟体还原为本体。

2.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关键:联系原文)

3..春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说—事。(分 兵销炬影春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4.人物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5.根据边塞诗选材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内容上的不同,边塞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6.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

7.发问变体:这首诗描画了一幅如何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惟豪情?

8.文段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作者是如何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赏析某段文字的艺术手法或表达效果。

9.名词: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多用具体名词,塑造具体形象,或使多个意象并列入句,组成生活画面。

10.解答阐发:表示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豪情的手段方式,要精确答题,必需熟习经常使用的一些表示手法。表示手法分抒怀手法描述手法修辞手法三年夜类。

11.文中人物的特点——外形特点内心活动性格特征思想感情精神品质;

12.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13.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

14.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

15.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16..诗序——交代背景作品产生缘由和过程,奠定感情基调。

17.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言简意赅含蓄,以古人自况,借古讽今(以诗歌形式写时事评论),告诫世人或统治者……的历史教训,寄托……的理想和情怀(书怀咏志)。构成超现实的……艺术境界,寄托诗人的……理想和情怀。

18.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19.答题时要时刻与作者情感或文章主旨相联系

20.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

21.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

22.与主旨的关系;揭示主旨;点明中心;突出主旨;进一步深化中心;进一步升华主旨;

23.题目类型: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4.答题步调:(精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连系诗句阐释为何是用了这类手法。(此手法有用转达出诗人如何的豪情。

25.描画诗中揭示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捉住诗中的首要景物,用本身的说话再现画面。描写时一要忠厚于原诗,二要用本身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缔造,说话力图美好。

26.归纳综合景物所营建的空气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便可,例如孤寂冷僻舒适美好雄壮壮阔萧瑟苦楚等,注重要能精确地表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27.描述某场景现象,为后文的议论抒情做依托,相互照应。

28.与下文作对比反衬,使后文内容更突出

29.写景诗 ①田园诗②山水诗③四季图及其它风景诗

30.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文中写某句话或某事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意思

31.发问体例:这首诗用了如何的表示手法?

32.示例: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柳叶在烈日炙烤下的形状,表现了天气的炎热和祥子拉车生活的艰辛。

33.发问体例:这首诗营建了一种如何的意境?

34.白描:用最简练最节省的文字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或描绘一幅画面;用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简洁传神。

35.文中为什么要写某事物或从某件事物写起/文中某一句话或某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好处/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

36.起始句/段(位于文章开头或段落首句)对下文或全文的作用:

37.寓理于形象之中(在“景”或“物”的描绘中说理)——形象生动有趣

38.语言特点:描写见长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39.解答阐发:这是一种最多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依靠诗情面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发生想像的境地。它包罗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成。

40.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41.考核方针的设置上有鉴赏有评价,以鉴赏为主

42.发问体例:这一联中最活泼逼真的是甚么字?为何?

我的自画像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我整理的我的自画像大班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动目标:

1、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朵拉、玛尔的画像》,感受作品抽象、变形的绘画风格。

2、尝试用变形、装饰的手法表现自画像,感受其中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朵拉、玛尔的画像》,感受作品抽象、变形的绘画风格。

活动难点:

尝试用变形、装饰的手法表现自画像,感受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画纸、水粉颜料、画笔、水、抹布等。

2、幼儿用书第1册第15―16页。

3、挂图《朵拉、玛尔的画像》(毕加索)。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谈话,引起幼儿对作品的兴趣。

1、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谈谈对人物画像的认识

提问:什么是画像?小朋友平常看到过的画像是什么样的?今天让我们来欣赏一副特别的画像。

二、欣赏作品。

1、出示毕加索的'《朵拉、玛尔的画像》,初步感受作品夸张、变形的表现风格:这幅画和你平时看到的画有什么不同?人物脸部的五官是怎样的?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2、进一步引导幼儿从作品的线条、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感受作品的主题:你感觉这幅画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3、重点引导幼儿感受画面,尤其是人物脸部线条的装饰特点:画家是怎样表现它们的呢?

4、感受画面大片暖色和柔和线条所表现的整体愉悦感:画中人物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从哪些地方感觉到的?

5、简要介绍作品名称和画家情况。

6、继续引导幼儿欣赏凡、高、卢梭和米罗的自画像(见幼儿用书)

三、创作自画像。

1、鼓励幼儿用夸张、变形的方法为自己画一幅肖像:你想怎样为自己画一幅画像呢?你会用什么颜色呢?你认为自己脸上什么地方最有特点?你想怎样表现它们呢?

2、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谁的作品。

活动反思:

成功之处:

1、从全体幼儿的绘画作品上看,今天参加活动的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都能够尽力的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的外部特征,说明活动过程的设计对于目标的实现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2、另外从孩子们作品的构图、背景的表现形式也较以往有了进步,这说明欣赏环节对于幼儿来说起到了开拓视野、提升绘画技能的作用。

不足之处:

1、活动开始的谈话时间过长,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欣赏环节有些不太适宜。这个环节对于幼儿来说又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我考虑这个环节可以放在活动之前,开展一个欣赏活动,来达到提升幼儿绘画表现经验、理解自画像的作用。

2、由于欣赏时间的拖拉,因此我感觉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五官特点、帮助幼儿梳理自己外貌特点的环节有些不充分,因此在绘画过程中有的孩子还需要老师的提醒才会留意自己的特点,也有的孩子有偏离主题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