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要清楚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口语不是翻译,也不是造句”
第一,要认清口语和翻译的关系。
很多人天真的以为,那些口语很好的中国人,是他们翻译得很快,一个词语,一个句子,能立刻想到对应的英文。我不会讲英语就是我翻译得太慢了,一个词语我要想很久才能想到对应的英文单词,短语,固定用法,句子也是!我需要更多的练习,对话训练能锻炼我翻译的速度和反应速度,只要我多说,那就能慢慢加快到能进行正常交流的速度。
这种认识是大错特错,能用英语交流的人,说英语的时候是根本不会想汉语的。
你应该有过体会,在英语交流中,如果你听到每个字,每句话,都要去想中文意思,再理解,那肯定听不懂,人家都说哪里去你还在想第一句,甚至前半句。
如果你要说什么,你都要先想好汉语,然后翻译成英文说出来,那肯定行不通,想一句话得花多长时间?谁能站在那等你磕磕绊绊的半分钟说一句话?说出来都还狗屁不通,而且你根本没那么强的翻译能力,每句话都能把你卡住。
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如果按照翻译式的思维去听一句话,正常语速下,一句话到第四个单词,你就开始跟不上了。真正会说英语的人,当他们在说英语的时候,思维模式就是英文模式,我们就称为英语思维,并不会在中文和英文之间切换。
有英语思维就能进行听说交流,没有英语思维就不能,这个就是绝对的分水岭。你要问那些做口译的,同声翻译的是怎么回事? 那你要清楚,那些人是有了英语思维,有了正常使用英语的能力,然后再去学的翻译这项技能。翻译,是在你已经掌握两种语言的条件下,经过专门的训练而获得的一项技能。
第二,口语也不是造句。
语言也不是思考的结果,不是通过造句形成的。你现在说英语的时候,说一句话要去回忆单词,然后通过语法规律把单词组合一起,组成句子,这就是造句,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但是你想想,你在说汉语的时候,你在脑子里思考的仅仅是你要表达的观点,你不会去思考句子本身啊,你不会去想用什么词,什么句型,一瞬间都不会去想。
你应该有过这种经历,面对老外的时候就没话说了,为什么?当你在用母语交流的时候,在听,在说的时候,你脑子里会不断的思考对方的观点,和自己要表达的观点。但是,当你在用英语交流的时候,你脑子里全部都是语言本身,你在努力的理解对方的句子,单词,回忆自己要用的单词,句型,语法,你没有空间去思考观点,所以这时候,你的反应就是,我跟他没啥好说的。
语言不是造句,而是一种反复训练形成的条件反射。所以,你可以去调查,对话练习对于口语的提升效果是极其有限的。但是目前,不管是外教、陪练,还是英语角,这些模式都是对话练习,对话练习的本质就是翻译和造句练习,每听一句都要去翻译,每说一句话都要去造句,没有触及到英语思维这个本质的问题。
有了对口语的基本认识,那么你还需要一个东西——耳朵
十聋九哑,在任何国家,不管说什么语言的国家,天生的聋子,那一定是哑巴,这个是自然规律。能听得懂一种语言,只要没有心理或者生理障碍,那就能说这种语言,说得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这个也是自然规律。你凭什么认为你能不受规律的限制,在听不懂英语的情况下就能说英语呢?
听”是音频信息输入,“说”是信息输出。信息是必须先输入了才能输出。这点很好理解,你不把水先注进桶里,你也别想从桶里倒出水来。所以,我们能说是因为我们能听。
而且信息的输出量必然小于信息的输入量,因为中间有损耗。我们口语水平会受限于我们的听力水平。
有人说,我没听过,但是在书上看过的内容,那也是信息输入啊,不对,阅读那种是视觉信息的输入。只有听,那才是声音信息,你要说,那需要的是声音信息。
想想有些去上外教口语课的同学,对方说什么都听不懂,只有不断的尬尴的回应yeah~~yeah~ahuh,装作很认真的在思考,然后心里一直盼着快点结束,这是何苦呢?一个小时几百块钱学到了什么?
其实除了上面说的“听力”和“英语思维”,还有第三个元素,就是表达体系的建立,语言文化特质等等,这个在这里不多述了,如果前面两项问题能够解决,那么这些问题应该已经被顺带解决得差不多了,即使还没解决,那么也问题不大,基本的交流不会受影响。
要解决口语,其实就是解决听力和英语思维问题,但是这两样东西水就深了。我看很多人练习听力的方式是简单粗暴,就一直听,坐车听,躺床上听,这样是不行的。听得懂的始终是听得懂的,听不懂的就是无效信息,你再怎么听也是听不懂。你去看阿拉伯电视台,每天听,听10年,20年也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或者你去听狗叫,你听10年就听懂了吗? 无效信息始终是无效信息。我们在SEST赛思学员的听力安排中,就是SEST标准化英语学习系统的精听部分,设计了很复杂的操作流程,就是为了提高听力训练的效率,一般情况下,按照合理的训练,10小时以内长度的听力材料就基本能解决听力问题了。总之听力是个精细活,针对不同阶段的选材、训练方式都要认真考虑,不能简单粗暴对待。
而英语思维问题的解决,并不是说有一种训练叫英语思维训练,也不是说有一种理论、方法,看懂了就具备英语思维了,这个很复杂。我们采取的方式是听力和阅读训练加入一些元素和技巧,包括对单词的处理方式,让学习者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慢慢形成英语思维。
没有条件去找外教,找陪练的你,其实是幸运的,你至少站在一个正确的起点上了,只要路线正确,那一定能达到终点,需要考虑的就剩下效率高低,速度快慢问题。
具体的步骤:先从听开始,过渡到说
“记住,开始阶段100篇文章听一遍,不如一篇文章听100遍。如果基础比较弱,那么每天慢速VOA(大概比四级听力稍难一些)听两篇,每篇10遍以后再看原文,弄清楚每个单词的意思,看完以后再听10遍以上”
接着要开口讲
说起来很奇妙,我起初也只是打算先过听力关,按照上面的步骤坚持了3个月,不过在听的同时跟着读,后来因为听的太烂太无聊,会跟着录音一起背,两个月下来发现开口说英语变成了很自然的事情。回头来看,英语的口语真的是看似入门很难,但是真的进去了也就那么回事。
练好英语的四个关键
一、口语的模仿
成功突破口语关键第一步:模仿。模仿的目的在于确保语音、
语调的正确和提高表达的流利程度。模仿的时候,口齿要尽量清楚。在刚开始模仿时,速度不要过快,用慢速模仿,以便把音发到位,等到发音准确后,再加快速度,用正常语速反复多说几遍,直到不用想就能用正常语速把句子轻松地说出来。对于自己读不准或比较生疏的单词要反复多听几遍,然后再反复模仿,逐个单词地练习,在那些常用词上下功夫,尽量模仿得像一些。
二、复述
成功突破口语关键第二步:复述。学英语离不开记忆,记忆不是死记硬背,要有灵活性。复述就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训练口语,记忆单词和句子的方法。复述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是阅读后复述,二是听录音后复述。第二种方式更好些,这种方式既能练听力,又可以练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可以提高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提高听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记忆力,克服听完就忘的毛病。 复述的内容也要有所选择。一般来说,所选资料的内容要具体生动,有明确的情节,生词量不要太大。可选那些知识性强的小短文。开始时可以复述小故事,有了基础后,复述题材可以进行扩展。
复述要循序渐进,可以先从一两句开始,听完后用自己的话(英语)把所听到的内容说出来。在刚开始练习时,因语言表达能力、技巧等方面原因,往往复述接近于背诵,但经过训练后,就会由死到活。在保证语言正确的前提下,复述可有越来越大的灵活性,比如改变句子结构,删去一些不常用或太难的东西,长段可以缩短,甚至仅复述大意或者内容概要。
三、积累
成功突破口语关键第三步:累积。学习使用习语需要长期的积累。如果你能够自如使用习语必将大大增加你口语表达的生动性和地道程度。例如,下面几个使用了习语的句子就显得很地道而生动。
例1:I’ve never met John Franklin, but his name rings a bell.解析:句中的ring a bell跟“门铃响”毫无关系,它的意思是“听起来耳熟”,以后咱们也能酷酷地跟人说:“The name Oslo rings a bell, but I can’t remember where it is.”
例2:She arrived at the reception dressed to kill. 解析:句中的dressed to kill可不是“被打扮得杀气腾腾”的意思,而是指 “穿着极为时尚出众以吸引眼球”。积累到一定的词汇量了,形成一种英语的感,会随口而出,想说就说。
四、需要广泛的阅读
如果你要想让自己的口语内容具有广度和深度,那就必须进行广泛阅读,从阅读中吸收养分。通过阅读一些文学作品,英语学习者积累大量的习语。像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的表达语,如“what’s done is done”(既往不咎)和“Truth will come to light”(真相将大白于天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