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群体心理对于人际关系的分析的论文3000字

172 2025-04-20 06:47

作为一个生活在现实当中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

中,总要与别的人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参加一定的群体生活。个

人是群体中的一员,群体对个人的行为和心理会发生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在群体中只有与其他人交往和接触,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

才华。大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组织它不仅

能活跃校园生活,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更能引导学生

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我

发展的能力。大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利用大学

生群体心理,可以对大学生社团建设产生积极的作用,而反过来看,

大学生社团组织又会对学生个体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群体心理的含义及特点

所谓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群体活

动中所表现出的有别于其他群体的价值、倾向性、态度及行为方式

的总和。其特点如下:

1、群体内聚力决定群体兴衰。

2、群体心理的相容性和排斥性。

3、群体心理的舆论压力性。

4、群体心理的感受力与感染力。

5、群体思维的从众性和群体意见的极端化。

6、群体决策的差异性。群体决策往往比个体决策正确,但速

度上不如个体决策快;创造性上群体决策略差于个体决策;决策的

风险性上,相比较而言群体决策比较稳定。

7、整体意识和排外意识。

二、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关系

个体不只有其自然的,也有其心理的一面,即所谓的个体心

理,它包括个体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心理现象和特点。同样,一

个群体也有其自然的一面和心理的一面。

个体心理的实质,是大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而群体心

理则是普遍在其成员的头脑中存在,反映群体社会状况的共同或

不同心理状态与倾向。由于群体成员的相互影响的存在,这种状

态与倾向已不简单是个人的特征,而是群体的特点。

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密切关联的。没有个体心理,群体心

理就没有基础,另一方面,个人作为群体的成员,其心理状况必定

会受到群体心理倾向的感染与影响。

三、大学生社团组织的发展现状

(一)从社团的规模和数量以及参加社团的人数来看,每年都

呈递增的趋势,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每个院

系都会有自己的几个社团,而且各具特色,充分满足了大学生的爱

好和兴趣。

(二)从社团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来看,大学生社团具有自

愿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特点。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社会化趋势

的深入发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与社会需求接轨,越来越多

的大学生们认识到,在校期间尽可能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积

累一定的社会阅历,培养锻炼各方面的社会技能,对于缩小校园与

社会的距离,将来能够尽快适应社会非常重要。另一方面,面对扑

面而来的知识经济浪潮,大学生们逐渐意识到掌握扎实的专业技

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三)从运作方式看,学生社团由学校单一的划拨资金,转变到

多元化、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方式。社团积极与企业联系,固化资金

来源渠道,使社团能够得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发展。例如:文

艺类社团走进社区,服务社区,挖掘资源,与社区实现共赢。

四、大学生社团组织的建设对个体心理的作用

(一)积极作用

1、有利于增强群体成员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在凝聚力强的学

生社团中,各个成员的观点一致,人际关系和谐,相互支持,互相理

解,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和安全感。成员对所属的群体及群体的成

员的评价,会随之提高,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群体,将群体作为自

己的心理归宿。

2、有利于增强群体成员的归属感。组织健全的社团组织能够

使成员感受到家的感觉,从而时刻关心群体的利益,努力做好社团

中的每项工作,促进社团的发展。

3、有利于群体成员的心理成熟和人格完善。据调查,有20%

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不少高校开设了心理辅导

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事实上,参加社团活动对于大学生释放心

理紧张情绪,减轻压力,改变孤僻、自闭的现状,增强自信心等方面

有一定的作用。

(二)消极作用

1、群体成员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大学生社团成员受到学校批

评处分时,容易引起社团内其他成员的同情和支持,引起对正式组

织和学校的抵触情绪,甚至形成与正式组织和校方对立的群体力

量。

2、影响群体成员的心理健康。当一个社团内部出现矛盾时

(比如群体成员之间或者社团组织之间),往往会影响成员的情绪

和行动,导致成员会做出一些反常的举动,损害成员的心理健康。

五、加强大学生社团组织建设,促进个体心理发展

(一)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推动学生社团的持续发展。要建立

健全学生社团的各项管理制度;要将社团管理纳入到学生工作管

理的正常渠道,为社团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场地支持;要有计划

地安排优秀教师担任社团的指导教师,提高社团的层次。同时,对

社团骨干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强化其成员的纪律观念和集体观念,

营造团结向上的氛围,促进学生社团的持续发展。

(二)丰富大学生社团的活动,减小消极影响。深化实践,寓教

于乐,实现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学生社团是第一课堂

的延伸和补充,要通过组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积极健康、格调高

雅的社团活动,在友好、理解、双向的氛围中,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合

理的需求,刺激他们的求知动机和成才欲望,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

趣,营造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引导他们消除一些不合理的需求

和幻想,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大学生社团中找到位置得到发展提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