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礼节与礼仪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其在商务谈判中的重要作用分别是什么
礼节和礼仪的区别:
顾名思义,礼节就是“礼”和“节”,而礼仪则是“礼”和“仪”。要弄清楚其中的区别,我们先来看看共同点,两个词中都有一个字“礼”。那么什么是“礼”呢?在古文中,“礼”指的是双方按照各自身份形式说话做事,比如君臣有君臣之礼,父子有父子之礼,朋友有朋友之礼,说白了,就是你是什么身份,对方是什么身份,你们要按照身份的不同来进行交流,你不能用对待自家孩子的方法来对待自己的老板,也不能用对待父母的方法来对待朋友……对“礼”的把握,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石。在商务谈判中,双方对于彼此身份的认知是整个谈判的核心,供求关系,竞争关系,双赢关系,随着关系的不同,你的谈判态度和做事方式必须随之变化,一味把所有的谈判对象都当成敌人,或者一味讨好谈判对象,是很容易导致谈判失利甚至破裂的。不论是“礼仪”还是“礼节”,其核心首先是“礼”,也就是双方的地位、关系和共同目标。
其次来说双方的区别,首先我们来说“节”,有一种说法叫做“有礼有节”,说明“节”和“礼”是平等但是不同的概念,那么什么是“节”呢?其实“节”就是“节制”,就是“停止”,就是“拒绝”。“礼”是一个行动性概念,代表着说话和做事,而“节”则是一个禁止性概念,代表着缄默和拒绝。说白了,“礼节”其实就是:认清双方的身份地位,该做的事情就做,该说的话就说,不该做的就别做,该拒绝的就拒绝——这才是“礼节”的真谛。一个人,该做则做,该停则停,技能殷勤厚道侃侃而谈,也能冷静睿智沉默是金……才是一个真正有礼有节的人。在商务谈判中,最忌讳的就是“过分”:过分殷切,过分激动,过分咄咄逼人,过分冷漠……都是谈判的大忌,学会说什么,不说什么,该热情洋溢的时候热情洋溢,该主动拒绝的时候一定要主动拒绝,才能在谈判中占据主动。
最后来说“礼仪”,其实就算不做接下来的分析,LZ也应该知道“礼节”和“礼仪”有多么大的区别了,但是我们还是契合实际地谈一谈。“仪”在中文中,代表的是一切外在表现,例如“仪表”(穿着打扮外貌等)或者“仪态”(动作手势语言表情等);我们人的一切外在的,能够被人看到的动作、声音和神情,都可以归结为“仪”。而“礼仪”,顾名思义就是“按照身份地位和行为目的来进行的动作语言表情和行为”。很多人错误的以为“礼仪”就是鞠躬,就是说谢谢,就是说对不起……其实这是礼仪非常肤浅的表现,礼仪深层次的表现是通过你的行为语言表情而让周围的人感到氛围的和谐和舒适,让大家觉得自己都在自己应该在的位置上。举个例子,很多人觉得鞠躬是礼仪,那么如果在人满为患大家跟沙丁鱼一样的公交车上,你为了别人给你让座所以给别人鞠躬合适么?很多人觉得说“谢谢”和表达感谢是礼仪,那么你是否要拉着正要帮你追抢劫犯的人说谢谢呢(抢劫犯都要跑掉啦)。比如很多人觉得坐姿端庄优雅是礼仪,那么你在和你哥们姐们挤在一起啃泡面连夜加班的时候也要“端庄优雅”么?……这不是找抽呢……可见即使是众人公认的“礼仪”也并不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正确的礼仪,就是做你现在该做的事情,摆你该摆的仪态。例如在商务谈判中,在特定的机会中摆出恰当的仪态是谈判成功的关键——并不是所有的谈判对象都喜欢一身西装,彬彬有礼,言辞审慎的谈判过程的,那仅仅只是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对“商务谈判”这个词的想象罢了。有时候你甚至需要去田间地头,去和你的谈判对象插诨打科甚至撒泼打滚,才能找到恰当的机会达成你的目的。刻板地把“礼仪”理解成“在日常生活中做像空姐一样做作的呆瓜”……只能最终搞砸你的谈判。
二、商务礼仪的意义
1、商务礼仪是指在商务,为了体现相互尊重,需要通过一些行为准则去约束人们在商务活动中的方方面面,这其中包括仪表礼仪,言谈举止,书信来往,电话沟通等技巧,从商务活动的场合又可以分为办公礼仪,宴会礼仪,迎宾礼仪等。
2、商务礼仪的作用是内强素质,外强形象。
三、商务交际技巧和礼仪的重要性是什么?
其实你这个问题太广了,业务要看你是什么样的业务,因为每个行业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呢我这里有一部分可以先给你做个参考.商界人士在准备商务洽谈时,应当谨记如下四项基本原则: 第一,客观的原则。 所谓客观的原则,意即在准备洽谈时,有关的商界人士所占有的资料要客观,决策时的态度也要客观。 占有资料要客观,是要求谈判者尽可能地取得真实而准确地资料,不要以道听途说或是对方有意散布的虚假情报,来作为自己决策时的依据。 决策时的态度要客观,是要求谈判者在决策时,态度要清醒而冷静,不要为感情所左右,或是意气用事。 第二,预审的原则。 所谓预审的原则,含义有二:其一,是指准备洽谈的商界人士,应当对自己的谈判方案预先反复审核、精益求精;其二,是指准备洽谈的商界人士,应当将自己提出的谈判方案,预先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或主管人士审查、批准。 虽说负责洽谈的商界人士拥有一定的授权、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或是“先斩后奏”。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洽谈者可以忘乎所以、一意孤行。在洽谈之前,对自己的方案进行预审,既可以减少差错,又可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使方案更臻完美。 第三,自主的原则。 所谓自主的原则,是指商界人士在准备洽谈时,以及在洽谈进行之中,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相信自己、依靠自己、鼓励自己、鞭策自己,在合乎规范与惯例前提下,力争“以我为中心”。 坚持自主的原则,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调动有关的商界人士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有所表现;二是可以争取主动权,或是变被动为主动,在洽谈中为自己争取到有利的位置。 第四,兼顾的原则。 所谓兼顾的原则,是要求商界人士在准备洽谈时,以及在洽谈过程中,在不损害自身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地替洽谈对手着想,主动为对方保留一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