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当众讲话》教案

口才训练 2023-06-14 17:39 编辑:admin 73阅读

一、礼仪《当众讲话》教案

幼儿园礼仪教案 有益的学习经验: 知道打扰别人做事不好,但有重要的或紧急的事会礼貌打扰。 准备: 情境表演三个。 活动与指导: 1.教师介绍情节发生的背景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内容:自从上次,小猴挨了妈妈的批评,又得到小朋友的帮助,礼貌多了,可是他又碰到了新问题,这回他该怎么办呢?请小朋友出主意。 2.观看情境一:猴妈和兔妈正在谈话。这时电话响了,小猴接听后知道是找妈妈的,怎么办呢?妈妈说不让打扰她,该不该传电话呢? 讨论: (1)是否该打扰大人谈话? (2)怎样打扰有礼貌? 3. 观看情境二:猴妈正在睡觉,查煤气的来了,小猴该不该叫醒妈妈? 讨论: 该不该叫醒妈妈,怎样叫醒有礼貌? 4.观看情境三:老师正低头替小朋友准备教具,小猴有些肚子痛。 讨论: 小猴该不该在老师最忙的时候去找老师说话?有重要的事怎样说才有礼貌? 5.小结上述情况,让幼儿懂得在有紧急和重要的事需要打扰别人时,要用礼貌方式打扰,不要引起别人的反感。 6.学话句式:“对不起,打扰您了,我有重要事说。”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运用。 不影响别人 有益的学习经验: 1、懂得在家中或其他场所,不影响别人做事与休息。 准备: 1.图片:家的背景(两个房间隔一道门)。 2.贴绒:猴妈、小猴、兔妈、小兔、飞机、汽车。 3.图片三幅(别人谈话时、妈妈休息时、爸爸工作时)。 活动与指导: 1.观看贴绒故事《客人在家时》,由教师操作贴绒教具在家的背景图片上讲解。 故事大意:一天,兔妈带小兔来猴子家做客。猴妈交待小猴好好招待小兔玩,要友好,小猴答应了,带小兔进了里屋玩开汽车游戏,而猴妈与兔妈坐外屋谈话。不一会儿,两个妈妈就听见里屋传来“哐当、哗啦!”的声音,谈话进行不下去了,跑进屋一看,原来是汽车玩具撞倒了花架子,两个妈妈一看孩子没吵架还友好的,只是嘱咐“小心点!”就又出去了。可是,两个妈妈的话说了还不到一半就又进行不下去了,原来是小猴带着小兔开着飞机从里屋吵嚷着跑了出来,边跑边围着外屋高兴的转圈。真吵!猴妈妈生气了, “小猴,你是怎么带小兔玩的,怎么这样没礼貌。”小猴觉得很冤枉,他和小兔玩的挺友好的,怎么一下变成没礼貌了呢? 2.提问: (1)猴妈妈批评小猴对不对?为什么说他没礼貌? (2)小猴的冤枉是什么?他哪做得对,哪做的不对?礼貌的孩子该怎么做? 3.小结:客人来了,友好招待小朋友一起玩是对的,但要讲求方式。不能只顾自己高兴,而影响了别人做事,打扰别人谈话是没礼貌的行为。 4.出示图片三幅,说说这些情况下小朋友应该怎样讲礼貌?为什么这么做? 图一:两个大人谈话时,孩子站一旁插话。 图二:妈妈下夜班休息时,孩子门外玩。 图三:爸爸伏案工作时,孩子想和他玩。 5.小结:礼貌的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打扰,什么时候不该打扰。希望小朋友在家、在幼儿园、在公共场所要懂礼貌。

二、幼儿礼仪当众讲话教案大班

您好,【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到“尊重他人,不乱动他人的东西”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理解“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的不同;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理解“尊重他人,不乱动他人的东西”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区分“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理解“尊重他人,不乱动他人的东西”的内涵。

【教学准备】

1.图片: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图片;

2.教具:小组讨论板、小纸条。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分辨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2.教师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物品是私人物品?哪些是公共物品?”

3.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解释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保护私人物品。

二、讲解(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尊重他人,不乱动他人的东西”的内涵,让学生理解它的重要性。

2.教师讲解“私人物品”的概念,告诉学生私人物品属于他人的财物,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私人物品。

3.教师讲解“公共物品”的概念,告诉学生公共物品是大家共同使用的,我们应该爱护公共物品。

三、实践(30分钟)

1.教师用小组讨论板让学生分组,让学生就“尊重他人,不乱动他人的东西”这个话题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经验,也可以提出问题和疑惑。

3.讨论结束后,学生可以用小纸条的形式,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把自己的小纸条贴在班级的“尊重他人,不乱动他人的东西”主题板上。

四、总结(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重点掌握“尊重他人,不乱动他人的东西”的内涵和私人物品、公共物品的概念。

2.教师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尊重他人,不乱动他人的东西”的原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尊重他人,不乱动他人的东西”的重要性,并能够区分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不同。通过小组讨论和写小纸条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但是,在实践环节中,教师需要更好地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的讨论更加深入和有针对性。

三、当众讲话礼仪中班教案

在咳嗽、打喷嚏之前,如果有条件最好的方式是去洗手间,完了还可以洗干净;其次的方式就是侧过身去、并且一定要提前准备好手绢或手巾,这样两种既自己卫生也不会让别人反感;实在没有,最次也要侧过身去、只好用手了。但用手的话一定要洗手手哦,切记手也不擦直接摸这摸那,吃饭时更让人难受。单手或双手就看你自己的方便与习惯了。

打哈欠,低下头就可以了。如果要用一只手捂一下,也可以。

此外,如果有西方人士在场、尤其是餐桌上时,在咳嗽、打喷嚏、打哈欠后一定要说对不起,如果能赶在咳嗽、打喷嚏之前说那最好了。当然,最好的还是离席。西人是非常讲究这个的哦。

四、幼儿园礼仪当众讲话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好吃的东西要一起分享,学习与他人分享。  2.学说分享的礼貌用语“请”,“谢谢”。  3.体验和他人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洗干净手。  2.自制PPT。  3.视频仪。  4.桔子、托盘、湿毛巾、奖章。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要到小猪的果园里去参观,来,让我们坐上小汽车,一起出发吧!  教师:小猪的果园到了,你们看。  播放ppt,参观果园(桔子、梨、柚子、冬枣、等),认识秋天丰收的水果。  教师:这是什么水果?你吃过吗?味道什么样?  (二)创设情境,学习礼貌用语。  教师:小猪有这么多的水果丰收了,它会怎么做呢?  出示小猪打电话给小兔PPT教师:小猪的会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出示小猪打电话给小猴PPT教师:小猪又打给谁了?  出示小猪打电话给小熊PPT教师:还有谁也是小猪的好朋友?  教师:小猪们,你们打完电话好朋友都来了,你们开心吗?  (三)感受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  1.出示小动物一起分享水果的画面。  教师:瞧!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小动物们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小猪的心情会什么样?  讨论:小猪是什么样的小猪?你们喜欢它吗?  教师:原来把好吃的东西拿出来一起吃就是分享,分享是一件很快乐很幸福的事情。  教师:你有好朋友吗?你跟它分享了什么?怎么分享?  2.出示桔子,教师示范剥桔子。  教师:小猪给老师也送来了一个水果,是什么?我想跟你们一起分享这个桔子,这么多人,只有一个桔子,怎么吃呢?  教师示范剥桔子过程教师和幼儿一起分享品尝桔子。  教师:我们一起分享桔子,我真开心,你们开心吗?我们应该感谢谁?  3.幼儿拿桔子和别人分享。  教师:小猪也给我们小朋友送来了很多桔子,就在后面桌子上的托盘里,请你们每人去拿一个跟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吧!  教师:在家里你有好吃的会跟谁一起分享?  结束:除了分享水果,在幼儿园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分享呢?让我们回教室去找找吧!  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家长在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如:和家人分享食物,和同伴分享玩具。  2.区域活动:提供各种水果的轮廓图,幼儿进行涂色,巩固对水果的认识。

五、当众讲话礼仪中班ppt

不要玩玻璃片,玻璃片有锋利的物品,不是玩具,一旦触碰尖尖的刺,就会把手划破,导致小手受伤或流血,玻璃片很尖的,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和许多不方便,不要拿在手上随意挥舞,用完后要及时收拾好,不要使用,不要尝试,更不要来当作玩具来玩是很危险的。

六、幼儿园中班礼仪教案《当众讲话》

活动目标:

  1、学习储蓄零用钱

  2、学会勤俭节约

  3、乐意帮助别人,有同情心

  活动准备:

  1、歌曲《我在马路边捡到分钱》

  2、硬币

  3、存钱罐一个

  4、汶川大地震的录像短片

  基本过程:

  一、导入过程

  从幼儿欣赏歌曲《我在马路边捡到分钱》入手,引出“钱”的话题

  二、关键步骤

  1、出示硬币,问幼儿,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2、问幼儿:你有钱吗?你的钱是从哪里来的?让幼儿知道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小朋友不能乱花钱

  3、观看录像

  4、讨论:我们要怎样帮助灾区的小朋友。教师启发幼儿把自己的零花钱捐给灾区,为灾区小朋友献上爱心

  三、结束活动

  出示存钱罐,请小朋友把钱放进去。告诉幼儿在家把自己的零花钱放进存钱罐,用这些钱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活动延伸:

  请家长为幼儿准备存钱罐,让幼儿自己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家长帮助幼儿制定合理的零花钱使用计划,学会不乱花钱。

  活动反思:

  1、孩子对哪些活动最感兴趣?为什么?

  2、你认为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3、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该如何改进?

七、当众讲话礼仪中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的趣味性。  

2.认识多种红红的、圆圆的物体,感受圆形物体可以滚动的特点。  活动准备:  1. 课件。  2. 礼物盒、纽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