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班礼仪展示
活动目的: 1、能安静地听别人说话2、能注意听别人对自己说话并作出回应。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玩具若干。 活动指导: 1、点名。引导语:今天老师来点名,看看哪些小朋友来了。 教师点名,故意说错两三个幼儿的姓名,看看幼儿的反应。 提问:刚才我念错了几个小朋友的名字,是哪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发现的? 2游戏"说说老师说的话"玩法:将幼儿排成几个纵队,教师轻声对每组的第一个幼儿说一句简短的话,要求第一个幼儿轻声传给第二个幼儿,一直传到最后,由最后一个幼儿说出来。看看哪个队说得最正确。 2你说我听。 引导幼儿两三个一起自由交谈,注意提醒幼儿要安静地倾听别人说话,当别人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说话的人,不能随便插嘴或打断别人的话。 3我说你做。 教师布置一些任务给幼儿,如"把红色玩具放到玩具筐里"、"把黄色玩具小狗拿给XX等",引导幼儿倾听并完成任务。 说说做做。幼儿自由组合,由一个幼儿提出任务,其他幼儿听到后完成任务。
二、小班礼仪当众讲话教案设计
1、着装
大公鸡,喔喔啼,叫宝宝,早早起。
新衣服,自己穿,小纽扣,对整齐。
对镜子,照一照,露笑容,更美丽。
2、刷牙
清早起,要刷牙,倒杯水,舞牙刷。
咕噜噜,上下刷,小宝宝,没蛀牙。
牙儿白,嘴儿香,说出话,口气佳。
3、洗澡
乖宝宝,勤洗澡,小毛巾,准备好。
搓搓手,揉揉脚,不玩水,不打闹。
既健康,又漂亮,小朋友,身体好。
4、剪指甲
手指甲,长又长,小细菌,里面藏。
小宝宝,勤修剪,既文明,又健康。
5、上幼儿园
小宝宝,上学校,早早起,不迟到。
遇同学,问声早,见老师,问声好。
敬个礼,弯弯腰,小宝宝,懂礼貌。
6、迎送客人
客人到,问声好,端杯水,讲礼貌。
大人聊,莫打扰,不说话,不嬉闹。
客人走,送出门,说再见,脸儿笑。
三、小班礼仪当众讲话教案反思
一、积极利用环境熏陶教育的自然性作用,习得礼仪幼儿园是幼儿主要的社交场所,我们首先培训教师懂得礼仪,并要求教师一言一行符合礼仪规范,为幼儿以及家长做出示范和表率,积极为幼儿创设养成良好行为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力求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幼儿园专门开辟了"小朋友八荣八耻"专栏、"我是文明小市民"展示区、"教职工礼仪规范准则"、"学前儿童道德行为规范"等,在幼儿园的每个设施旁和各个场所均有温馨提示,如:沿楼梯拾级而上, 小朋友会看到图文并茂、易学易懂的话语:"不学螃蟹横冲撞,不学小猴乱蹦跳,要学小猫轻轻走,靠右相让好宝宝";在每个盥洗间都会看见"不要让水龙头流眼泪"、"节约用水好宝宝"等以儿童化的语言进行教育提示,在操场上有:"我对花草点头笑"、"我给垃圾找到家"、"人人齐动手,家园更美好"等,这些话语更像小朋友的一面镜子,时刻督促着、提醒着他们从小就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人。"环境育人"在儿童礼仪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我园全体师幼和家长置身于浓厚的礼仪教育氛围之中。二、积极利用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渠道作用,渗透礼仪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都能成为也都应该成为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机会。早来园时,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关心今天不高兴、不开心的小朋友,"关爱"在这里升腾;进餐点时,"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了谦让是快乐的享受;集体给小朋友过生日时,暖暖的温情和爱意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分享快乐时,快乐就会重复;游戏活动时,孩子们学会了等待和轮流,文明和规则使孩子们懂得了自律是一种美德;自由活动时,孩子们难免违反规则,及时组织大家讨论"事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这样使孩子们摒弃了原有的不良行为习惯,体验到了良好礼仪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例如:大一班的许娅茹总是抢在小朋友前第一个来园,有一天,当我看到她拉着妈妈喘着气跑到教室时,脸上显出了不快之情,我把她揽在怀里,在她耳边悄悄地问"娅茹,怎么了?今天为啥不高兴呀?愿意告诉老师吗?"只见娅茹低下了头,好像眼里还噙着泪花,喃喃地说:"我来迟了五分钟,您把所有的小椅子都摆放好了,我今天没能帮助您……"听着孩子感人的话语,我的全身一股暖流涌过,好可爱的孩子啊!她每天抢先来园,就是为了帮老师摆放小椅子,就是为了表达对小朋友和老师的"爱",她这种"爱劳动"、"尊师长"、"爱同伴"的良好行为正是我们开展礼仪教育的结果。在这个爱的氛围中,孩子们的良好礼仪行为逐步养成。他们互相"攀比"着谁帮助别人多,谁关心别人细,谁的行为好,大家都争着做"礼仪小标兵",幼儿园里一片"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寓礼仪教育于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游戏之中,变理性说教为感性的趣味活动。孩子们理解了《小熊请客》中的朋友之情,理解了《小猪变干净了》朋友之间的不离不弃,懂得了《小羊过桥》中的文明谦让,了解了《保护资源》的重要性等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坚持把培养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标准放在重要位置,关注指导幼儿的学习、生活、交往的方式和习惯。以平时的仪表、言语为切入点,通过强化训练,把《幼儿文明礼仪行为规范》落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地使礼仪教育行之有效。三、积极利用主题活动教育的参与性作用,理解礼仪我园多年来坚持以主题活动形式贯穿教育目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2006年全国第二次贯彻《纲要》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交流,2007年我园关于《幼儿园如何进行礼仪教育》的课题在中央教科所立项后,将礼仪教育纳入了主题活动的范畴,主题活动就是通过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幼儿园与家庭有机结合,来激发和帮助幼儿对礼仪的理解和落实。如:小班有"我爱幼儿园"、"亲亲热热一家人"、"我会整理玩具"、"我们讲卫生"等主题活动;中班有"同伴同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争做文明好宝宝"、"爸爸妈妈真能干"、"夸夸好宝宝"等;大班有:"学会合作和交往"、"我已长大"、"不同职业的人"、"了不起的中国人"等等这些主题活动时,幼儿、家长、教师积极参与、积极互动,使礼仪教育进入幼儿园、进入家庭,进入每个孩子和家长、老师的心田。幼儿在参与主题活动的实践中,"独断、霸道、无礼、自私"等缺点改掉了,变成了一个个讲文明、懂礼貌、守信誉、敬长辈、善交往的好宝宝。
四、幼儿礼仪当众讲话教案大班
孩子们的文明礼仪做的都很好,早上来到幼儿园,见到老师问声好,见到小朋友都能相互打招呼,在教室里都能安静的听老师讲故事,吃饭的时候都能懂得谦让,在室外活动时,大班儿的小朋友懂得先让小班的小朋友玩,即使,是最小班的小朋友,放学时也懂得跟老师说再见
五、幼儿园礼仪当众讲话教案
活动目标:1、知道打喷嚏时应注意的礼仪。
2、学习有顺序地观察和讲述图片。
活动准备:1、"生活小绝招":《打喷嚏喽》(请参照幼儿用书)。
2、海报纸、笔。
3、纸巾、手帕、口罩。
活动过程:1、老师表演,尽量夸张地表现出打喷嚏时的错误方式,以引起幼儿兴趣(不时用手揉鼻子、吸鼻水,对着书打喷嚏等)。引导幼儿讨论打喷嚏时有什么地方是应该注意的。
--不要对着人、书、食品等等。
--要捂住嘴巴、鼻子,不让细菌跑出来。
--鼻涕不要吸进去,要嚊出来,擦干净。
2、幼儿有序地观看图片,将正确的方法演示出来。老师准备相关物品(如卫生纸),提醒幼儿打喷嚏时要想到这些方法。
--运用儿歌重点指导正确使用纸巾的方法:拿张小纸巾,压在鼻子上,双手压一压,轻轻往下拉,折折再来擦。
3、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经验说一说要怎么保护自己的鼻子。
课后分析:幼儿打喷嚏时要及时提醒注意礼仪,不能重复坏习惯。
活动延伸:和幼儿说说感冒时照顾自己的办法,鼓励幼儿平时多喝水,多吃水果,多运动,养成鼻子保健好习惯。
六、小班礼仪当众讲话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礼仪教案 有益的学习经验: 知道打扰别人做事不好,但有重要的或紧急的事会礼貌打扰。 准备: 情境表演三个。 活动与指导: 1.教师介绍情节发生的背景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内容:自从上次,小猴挨了妈妈的批评,又得到小朋友的帮助,礼貌多了,可是他又碰到了新问题,这回他该怎么办呢?请小朋友出主意。 2.观看情境一:猴妈和兔妈正在谈话。这时电话响了,小猴接听后知道是找妈妈的,怎么办呢?妈妈说不让打扰她,该不该传电话呢? 讨论: (1)是否该打扰大人谈话? (2)怎样打扰有礼貌? 3. 观看情境二:猴妈正在睡觉,查煤气的来了,小猴该不该叫醒妈妈? 讨论: 该不该叫醒妈妈,怎样叫醒有礼貌? 4.观看情境三:老师正低头替小朋友准备教具,小猴有些肚子痛。 讨论: 小猴该不该在老师最忙的时候去找老师说话?有重要的事怎样说才有礼貌? 5.小结上述情况,让幼儿懂得在有紧急和重要的事需要打扰别人时,要用礼貌方式打扰,不要引起别人的反感。 6.学话句式:“对不起,打扰您了,我有重要事说。”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运用。 不影响别人 有益的学习经验: 1、懂得在家中或其他场所,不影响别人做事与休息。 准备: 1.图片:家的背景(两个房间隔一道门)。 2.贴绒:猴妈、小猴、兔妈、小兔、飞机、汽车。 3.图片三幅(别人谈话时、妈妈休息时、爸爸工作时)。 活动与指导: 1.观看贴绒故事《客人在家时》,由教师操作贴绒教具在家的背景图片上讲解。 故事大意:一天,兔妈带小兔来猴子家做客。猴妈交待小猴好好招待小兔玩,要友好,小猴答应了,带小兔进了里屋玩开汽车游戏,而猴妈与兔妈坐外屋谈话。不一会儿,两个妈妈就听见里屋传来“哐当、哗啦!”的声音,谈话进行不下去了,跑进屋一看,原来是汽车玩具撞倒了花架子,两个妈妈一看孩子没吵架还友好的,只是嘱咐“小心点!”就又出去了。可是,两个妈妈的话说了还不到一半就又进行不下去了,原来是小猴带着小兔开着飞机从里屋吵嚷着跑了出来,边跑边围着外屋高兴的转圈。真吵!猴妈妈生气了, “小猴,你是怎么带小兔玩的,怎么这样没礼貌。”小猴觉得很冤枉,他和小兔玩的挺友好的,怎么一下变成没礼貌了呢? 2.提问: (1)猴妈妈批评小猴对不对?为什么说他没礼貌? (2)小猴的冤枉是什么?他哪做得对,哪做的不对?礼貌的孩子该怎么做? 3.小结:客人来了,友好招待小朋友一起玩是对的,但要讲求方式。不能只顾自己高兴,而影响了别人做事,打扰别人谈话是没礼貌的行为。 4.出示图片三幅,说说这些情况下小朋友应该怎样讲礼貌?为什么这么做? 图一:两个大人谈话时,孩子站一旁插话。 图二:妈妈下夜班休息时,孩子门外玩。 图三:爸爸伏案工作时,孩子想和他玩。 5.小结:礼貌的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打扰,什么时候不该打扰。希望小朋友在家、在幼儿园、在公共场所要懂礼貌。
七、小小班礼仪课
活动目标: 1.知道好吃的东西要一起分享,学习与他人分享。 2.学说分享的礼貌用语“请”,“谢谢”。 3.体验和他人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洗干净手。 2.自制PPT。 3.视频仪。 4.桔子、托盘、湿毛巾、奖章。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要到小猪的果园里去参观,来,让我们坐上小汽车,一起出发吧! 教师:小猪的果园到了,你们看。 播放ppt,参观果园(桔子、梨、柚子、冬枣、等),认识秋天丰收的水果。 教师:这是什么水果?你吃过吗?味道什么样? (二)创设情境,学习礼貌用语。 教师:小猪有这么多的水果丰收了,它会怎么做呢? 出示小猪打电话给小兔PPT教师:小猪的会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出示小猪打电话给小猴PPT教师:小猪又打给谁了? 出示小猪打电话给小熊PPT教师:还有谁也是小猪的好朋友? 教师:小猪们,你们打完电话好朋友都来了,你们开心吗? (三)感受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 1.出示小动物一起分享水果的画面。 教师:瞧!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小动物们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小猪的心情会什么样? 讨论:小猪是什么样的小猪?你们喜欢它吗? 教师:原来把好吃的东西拿出来一起吃就是分享,分享是一件很快乐很幸福的事情。 教师:你有好朋友吗?你跟它分享了什么?怎么分享? 2.出示桔子,教师示范剥桔子。 教师:小猪给老师也送来了一个水果,是什么?我想跟你们一起分享这个桔子,这么多人,只有一个桔子,怎么吃呢? 教师示范剥桔子过程教师和幼儿一起分享品尝桔子。 教师:我们一起分享桔子,我真开心,你们开心吗?我们应该感谢谁? 3.幼儿拿桔子和别人分享。 教师:小猪也给我们小朋友送来了很多桔子,就在后面桌子上的托盘里,请你们每人去拿一个跟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吧! 教师:在家里你有好吃的会跟谁一起分享? 结束:除了分享水果,在幼儿园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分享呢?让我们回教室去找找吧! 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家长在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如:和家人分享食物,和同伴分享玩具。 2.区域活动:提供各种水果的轮廓图,幼儿进行涂色,巩固对水果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