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昚为什么要禅位?

口才训练 2023-01-18 20:05 编辑:admin 286阅读

主要是因为壮志未酬,心力交瘁。

第一,宋孝宗上台后,锐意进取

宋孝宗是南宋比较有作为的皇帝,高宗逊位后,孝宗上台。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岳飞平反。同时,他起用主战派领袖张浚入主枢密院,对金国采取强硬立场。在两国外交谈判中,南宋一改高宗时代的软弱立场,拒绝金人提出的土地要求。张浚对金人的答复是:“疆场之一此一彼,兵家之或胜或败,何常之有?”

由于南宋的强硬态度,金世宗决定诉诸武力。张浚认为,与其坐等金人南犯,不如先发制人。宋孝宗同意张浚的建议,他对张浚说:“公既锐意恢复,朕难道独甘偷安么?”于是决定出师渡淮,北伐收复中原。

隆兴元年,北伐之战打响。尽管有孝宗的支持与广大爱国将士的英勇奋战,然而南宋二十余年的投降政策之下,武备不修,军队战斗力低得可怜。加上所任非人,导致北伐最终以失败而终。

第二,乾道和议,孝宗蒙羞

隆兴北伐失败后,朝中主和派乘机大肆攻击主战派,认为张浚等人邀功钓誉,轻启战端。宋孝宗处境尴尬,进退两难,只得下罪己之诏称:“朕明不足以见万里之情,智不足以择三军之帅,号令既乖,进退失律。”为了平衡主和、主战两派,宋孝宗把主和派领袖汤思退与主战派领袖张浚同列为相兼枢密使,这对主战派可谓是很大的伤害。

主战派领袖张浚为流言为攻击,悲愤之下,连续八次上书乞致仕,最后宋孝宗诏罢张浚。几个月后,张浚在忧愤中病死。

张浚一死,朝中主和派更加得势。主和派领袖汤思退为了巴结金国,促成和议,竟然尽废边备,罢筑寿春城,解散万弩营,停修海船,撤海、泗、唐、邓四州之兵。张浚为抗击金兵所做的努力,竟然在短短的时间内毁于一旦。

然而,汤思退的所作所为,却令金国肆意妄为。为了迫使南宋接受和议,金兵乘机南下,连续攻克楚州、濠州、滁州。东南为之震动。

这下子汤思退成为众矢之的,国家罪人。宋孝宗下旨,汤思退被流放永州并最终惊惧而死。

由于战场上的节节败退,孝宗最后被迫与金国签订乾道和约。与绍兴和约相比,南宋尽管争回一点权利,但仍旧是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第三,虞允文的去世,让孝宗收复中原的梦想破灭

张浚、吴璘等名将先后去世后,孝宗能依靠的人,只有虞允文一人。

宋孝宗把恢复中原的希望寄托在宰相虞允文身上,他曾经对虞允文说:“靖康之耻,当与丞相共雪之。”可见他对虞允文之器重。为了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虞允文于乾道九年(1173年)出任四川宣抚使,为出兵中原作准备。

虞允文回到四川后,立即着手战备,他订立七条民户养马的规定,从民间搜罗大量良马,并挑选青壮年进行训练。虞允文深知南宋军力不济,需待以时日,才有实力与金国抗衡。然而,宋孝宗却急以求成,一直盼望着虞允文早日确定出兵的日期,终于等得不耐烦了,下了一道密旨催促他。

虞允文没有附和皇帝,他强调军需物质还未准备完毕,不可贸然出师。面对皇帝的催促,虞允文也心力交瘁,最终竟病逝于任上。

虞允文之死,对宋孝宗是一次重大打击,进取中原的计划就此泡汤。

当了二十七年的皇帝后,宋孝宗终于感到恢复中原的梦想无望实现,遂心灰意冷,索性依高宗旧例,把皇位传给太子赵惇,自己当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