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与孩子沟通与教育

205 2024-06-11 19:49

一、怎样与孩子沟通与教育

为人父母,在与孩子沟通与教育时候,一定要注意摆正心态。

首先态度要真诚,放下自己的架子,以平等的姿态来对待孩子,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学会倾听,从语言中来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内心世界,进而更好地和孩子达到沟通的效果。

其次,家长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要多些耐心和平和,营造亲子之间轻松的谈话氛围。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家悔茄长一定要学会沟通技巧。认真聆听孩子提出的问题的同时,多为孩子提供解决选项,避免跟孩子僵在一个事上讨价还价,同时要在孩子做出纤前颤正确选择时,要及时给孩子回答问题的奖励,毁败多用积极的引导和鼓励,让孩子喜欢和你交流沟通。

,本案例中凳孝我觉得更要引起注意的是父母如何尊重每个孩子心灵(有效的亲子沟通)以及如何避免留守问题。俗话说,十指伸出来还不一样长。作为家长,有时很难避免事事公平。但家长还是尽量要了解每个孩子的心理需求猛粗春。即使在要求“大的让小的”或“小的听大的”的时候,也要和孩子沟通好为什么要这样做。对孩子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

虽然一母所生,但孩子的气质可能完全不同,因此不同孩子对待问题的表达方式也不同。有的孩子伶牙俐齿善于表达,有的孩子善于发泄使家长很快发现问题,也有的孩子枝耐沉默寡言,但家长可能并未真正了解过他的想法。所以亲子沟通少或沟通不好的孩子很容易出现行为问题

二、圆桌会议与亲子有效沟通

起这个名字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我只是想探讨一下,家中团长与孩子双方是以什么身份进行沟通的。

有人说,不就是家长和孩子的身份吗?我想说,这只是表面的身份而已。

先说一下圆桌会议。

顾名思义,圆桌会议是大家围坐在一个大大的圆形桌子旁边开的会议。围坐在这个桌子旁边的人,没有尊卑上下之分,只要坐在这个圆桌旁,大家的身份都是平等的,谁都可以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据说,圆桌会议起源于公元5世纪英国的亚瑟王。亚瑟王在与骑士们商讨国家大事时,为了表明地位平等,君主和骑士们之间不排位次,就改用一张圆桌开会,而不是传统的长桌。圆桌会议由此得名。直到今天,“圆桌会议”已成为平等交流、意见开放的代名词。

然而在我国,大家没有用圆桌开会的习俗。一般开大会时,都会布置一个主席台,领导们坐在上面讲答虚,同志们坐在下面听。开小会用长桌,也会有一个固定的领导席位。即使在饭店,吃饭用圆桌,也会强行分配一个主座,留给年长的,或位高的人。小辈要是不知好歹坐上去了,会被别人笑话“不懂规矩”。中国人非常重视“排排坐”。

这种长幼尊卑的观念在家庭中也不可避免。当家长与孩子进行谈话时,无形中就一屁股坐在了主席台上,让孩子坐在了主座台下。家长坐在上面讲,孩子坐在下面听,根本没有平等可言。

想象一下,沟通就如同一个大管道,这头连着家长,那头连着孩子。家长在上游,孩子在下游。家长的话,源源不断地流向孩子,而孩子的话不可能流到家长那里。单方面的灌输,是沟通吗?只是传达或下命令而已。孩子根本没有机会向家长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沟通根本就是单方面的。

而要想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卖举橘,前提是家长与孩子必须地位平等,这样孩子才能有机会说出心里话。

# 育儿 交流# #亲子教育 家庭教育# #亲子有效沟通#

三、如何和孩子沟通才能更有效?

第一种把问题看作是情况,这一种有魔法,会让我们如其所是地去接纳孩子。比如把老二弄脏床单这件事看作是情况而不是问题,让我多了一份客观与理性。因为问题本身带着责备与不满,而情况则是客观存在。《正面管教》这本书关于孩子犯错尘凳雹这样说:“作为父母,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犯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把问题看作是情况,可以让我们有和善而坚定的态度。有这样的意识,可以让我们处于冷静派帆的状态,不带情绪地看待发生的事情,从而让理性脑发挥作用,将注意力放在和孩子一起面对状况、解决状况上,而不是发火与责备上。

第二种:苏格拉底式提问得名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他习惯性用挑衅性问题挑战人们对世界的主观认知。苏格拉底式提问在亲子日常上的应用,是通过问孩子问题来让孩子自己说出事实、参与或者负责提出解决方案。《正面管教》这本书中提到“启发式提问能引发孩子的合作。”问问题引导孩子思考解决方案而不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价值感,可以让解决方案更容易落地执行。问孩子问题、让孩子提出解决方案,最佳时机是父母和孩子都心平气和的时候。如果有什么状况出现,孩子或者父母没有办法平静时,可以把苏格拉底式提问这一环节缓一缓。等孩子情绪稳定了,再平和地用苏格拉底式提问与孩子深入沟通。问孩子问题而不是告诉粗镇孩子“应该”怎么做,会让亲子沟通处于一种很舒适的状态。问问题让父母和孩子平等对话,会让孩子感受到尊重,从而更愿意敞开,更愿意和作为父母的我们沟通。 

第三种:热反馈+冷反馈,凡事都有两面性,孩子出现状况时,作为父母我们依然可以发现孩子值得鼓励的方面。就像前面老二把床单弄脏了这件事,他想要自己解决、想到寻求哥哥的支持这些都值得被看见和鼓励。这种看见和鼓励,会让孩子感受到价值感,强化他的责任感,这些比指出孩子的问题更为重要 先通过热反馈鼓励孩子那些做得好的方面,再通过问问题引导孩子冷静思考,这样会让孩子练习将经历看成是学习的机会。

第四种“坏事变好事”是一种思维,带着这样的思维面对孩子出现的各种状况,孩子的“犯错”就不再是恼人的错误,而是情况。带着这种心态,可以更加平和,而我们平和,孩子也就能够习得我们应对状况的心态,养成“坏事变好事”的思维习惯。  培养孩子在“坏事”面前不慌张、不焦虑、不纠结,引导孩子主动积极地寻求解决办法,把“坏事”当成一个新的问题来解决,这一点尤为重要。复盘“床单被弄脏了”这件事不仅让我体会到了亲子相处时需要的这四种,也让我看到孩子是本自具足、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更让我体会到老大、老二平时的“掐架”是一种相处方式,真到了“事儿”上,两个人依然可以互相支持与帮助。这也是“坏事变好事”的思维带来的收获。   

     “把问题看作是情况”、“苏格拉底式提问”、“热反馈+冷反馈”、“坏事变好事”这四招你学会了吗?学到是第一步,做到才更为重要,希望你用起来,助力和谐美好的亲子关系。

将心比心、感同身受、换位思考——你的孩子需要你站在他的角度感受他的感受

读懂孩子的真实心理需求橡皮,才能给他们更好的教育和爱。

站在不同的位置会看到不同的风景,处于不同的立场会产生不同的观念。梁李差

孩子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父母有所不同,有时候在父母眼里微不足道的小事,扰冲在孩子眼里可能就是天大的事情。要想让孩子听得进去、听得懂、有改进,就要走进孩子的内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即“换位思考、感同身受”。

表达尊重、平等相处、建立连接——你的孩子需要你成为他的知心朋友

当家长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将自己摆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以朋友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平和、耐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孩子才会更愿意与家长进行沟通。

生硬的批评、指责、呵斥,只会让孩子拒绝沟通,离你越来越远。

所以,表达尊重、平等相处,以善意理解孩子的观点及行为,是抵达共情式教育的必要条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