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漏斗是指:在与人沟通的时候,心里想的内容是100%,说给别人的内容下降为80%,别人听到的内容又下降为60%,别人听懂的内容再下降为40%,别人行动的内容最终下降为20%。
沟通中信息逐级流失或衰减的趋势称为什么效应?
沟通中信息逐级流失或衰减的趋势称为(“漏斗效应”)。
漏斗效应,指的是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呈现一种由上而下的衰减趋势。比如一个人心里想的是100%的信息,但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往往只有80%。而当这80%的信息进入别人的耳朵时,可能只剩下了60%,真正能够被人理解、消化了的东西大概只有40%,等到这些人遵照领悟的40%具体行动时,已经变成20%了。这就是“沟通的漏斗”造成的。
也称递减规律。意思是:人们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信息量存在递减现象。这种递减,每传递一次,只存程度上的减少,但肯定不会增加。递减规律――完全按自已的理解和经验来接受信息,交代人的真实信息被丢失了。以上供参考。
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那个重要
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现代社会的成员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两大重要能力。如果说谁更重要的话,我认为,思考能力更重要一些,因为表达能力是思考能力的具体体现方式之一。
首先说思考能力。思考能力是表达能力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我们可能经常遇到这两种人:一种人特别能说,在任何场合都能够舌灿莲花、口沫横飞,但说的内容经常让人听得头晕眼花摸不到头脑;还有一种人话很少,在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聆听者的角色,但只要一开口就能抓住重点,仿佛打蛇打到了七寸。用孔子评价闵子骞的话说就是“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不必多言,无论是什么职业和岗位,自然是第二种人更受欢迎,也更容易受到领导的器重。而这两种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思考能力的差距。
思考能力是指人们采用一定的思维方式对思维材料进行分析、整理、鉴别、消化、综合等加工改造,能动地透过各种现象把握事物内在实质联系,形成新的思想,获得新的发现,制定出新的决策的能力。所谓思考方式是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思维工具认识事物、研究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主要包括: (1)感知能力;(2)记忆储存能力;(3)逻辑加工能力;(4)思维爆发能力;(5)思维的控制和调节能力;(6)思维的想象能力;(7)直觉思维能力;(8)创造性思维能力;(9)表达能力。
再说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又叫做表现能力或显示能力,是指一个人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想法和意图等,用语言、文字、图形、表情和动作等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并善于让他人理解、体会和掌握。
关于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自然也是毋庸置疑的。我们需要注意,表达能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与人沟通的能力。要知道,在沟通中存在“漏斗效应”,即假设心中所想的是100%,表达出来只有心中所想的80%,对方所能听到的最多只能是有60%,听懂的只有40%,执行时只有20%了。
所以,无论你内心世界多么丰富,思维多么清晰,如果没有好的沟通方式和足够的能力来将自己的想法准确、合适地表述出来,那么很可能会被同事、领导所误解,进而影响自己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简单来说,如果把人比作一台电脑的话,那么思考能力就是CPU,而表达能力就是显示器和音箱。没有CPU,这台电脑其它配置再高也毫无作用;而一台好的显示器和质量很高的音箱能够让内容更为出色。CPU决定了电脑的性能,显示器能够增色。所以,思考能力显然是更为重要呀!
1.二者相辅相成,不好说哪个更重要。思考能力表明你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2.如果考虑问题没有思路你是无法有条理又准确表达出来的即便你的口才再好3.同样道理,如果你思考能力很棒心里想法头头是道可就是说不出来语言组织能力不过关也是不能取得最好沟通效果所以结论就是为了使你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好思考能力表达能力都要加强锻炼